《盜墓筆記》的「洛陽鏟」 真實的考古怎樣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盜墓筆記》劇照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吳曉鈴)「屍鱉」、「女鬼」、「靈異風鈴」……李易峰、楊洋主演的電視劇《盜墓筆記》正在網絡持續播出。

進入墓室的重重驚險、深藏地底的神秘寶貝,莫不讓人充滿好奇。

現實中,達官貴人的墓室是否真的為防盜墓賊設下層層機關?真的能憑一把「洛陽鏟」透視地底寶貝?「挖墓」會遭遇靈異事件或危險嗎?近日,省市考古隊相關隊員就此接受記者採訪,揭開考古的層層面紗。

傳說中的洛陽鏟

如何挖? 原來都用「洛陽鏟」

《盜墓筆記》第4集中,三叔拿著地圖找到了一處。

只見他用手捻了捻土,拍拍地面,說:埋得太深了,估計得下鏟子。

三叔所說的鏟子,便是盜墓神器「洛陽鏟」。

在關於盜墓的作品中,盜墓賊除了可以看風水尋寶藏,判斷藏寶地的具體位置,很多就靠「洛陽鏟」。

一把鏟下去,古墓位置分分鐘搞定。

考古工作者也要用到這種「神器」。

省考古院工作人員劉志岩告訴記者,考古要確認發掘地時,通常要先調查,「在地面勘探有沒陶片、瓷片,或者在懸崖斷坎的這類剖面看看有沒古代遺存。

此外,便要用到洛陽鏟。

洛陽鏟學名探鏟,它的主要功能便是查看地底下土的顏色。

「這種鏟的下端有一個圓形孔洞,當鏟子打入地下,土壤鑲入孔洞。

提出鏟子取出洞中土壤,便可進行分析。

」劉志岩說,如果有人類生活過的痕跡,土的成分就比較雜,和完全沒有人活動過的地方不一樣。

省考古隊工作人員萬靖,正是通過洛陽鏟,2012年在廣漢獅象村地下一米多發現了陶片和灰土,結果發掘了一處與三星堆文化相近的商周時期生活遺址。

有意思的是,洛陽鏟的發明者,是洛陽附近的農民。

上世紀初發明出來後,最早的主要作用便是盜墓,直到1928年著名考古學家衛聚賢見到盜墓賊使用洛陽鏟後,才將其用於考古。

此後,著名的安陽殷墟、洛陽偃師商城遺址等古城址的發掘過程中,洛陽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劉志岩說,如今學會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已是每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當然,考古遠不是鏟土這麼原始。

如今探地雷達和遙感航拍等高科技也早已運用到考古探測中。

「通過探地雷達,可以看到十幾米深的地底有無金屬,而航拍則可以從高空看到地形地貌,判斷古遺址的分區。

」劉志岩透露,去年渠縣城壩遺址的發掘,就是因為航拍發現了長達幾公里的城牆閉合,才最終確定了城壩城址的所在地。

盜墓筆記劇照

有危險嗎? 沒有靈異和層層機關

《盜墓筆記》中,吳邪進入屍洞時,被女鬼借「屍」還魂。

朦朧中,竟發現這白衣女子兩面都是後背,大驚之下才醒了過來。

現實考古中,幾乎所有考古人員均稱從未遇到靈異事件,豪華大墓也不存在想像中的重重機關。

萬靖迄今已發掘過200多處墓室,「但從沒碰到過任何危險。

」據他透露,古人的墓,並不像恐怖小說里描寫的那樣有各種機關,一進入便有萬箭齊發或者石人擋路。

當然,古人也不希望死後墓室被盜,他們採取的方法大多是深埋墓室或者在墓室外加用巨石或積沙。

據介紹,積沙墓就是在墓道和墓室周邊填滿細沙。

盜墓賊想要進入墓室,便須把沙掏空。

然而沙呈軟性,掏出一點,周圍流沙即刻補充過來,循環不絕。

河南省上蔡縣的郭莊楚墓,2000多年來盜墓賊多次盜掘仍留下大量文物,便在於積沙起的防盜作用。

墓室深埋也是防盜的一種手段。

劉志岩說,商周和漢代的土坑墓,有的深達10幾米。

盜墓賊想要盜取,便不得不權衡塌方的危險。

此外,在四川彭山曾發現過積石墓防盜。

劉志岩曾在彭山發掘過一處宋墓,不僅巨石封住墓門,周圍還堆了很多石頭把門抵住,「這樣的墓室,就很難盜取。

那影視劇中進入墓室時施放毒氣的情況又真實存在麼?多位考古人員均表示,「從未聽說過!」幾年前,成都市考古隊在成都周邊發掘了多座明代太監墓和蜀王陵,「有的閉密墓室里的確有氧化汞,這也是古人為了防止棺木腐爛放進去的。

而很多密閉的石室墓剛打開時,的確有腐爛潮濕的味道,這也只是因為氧氣不足,通常要敞一陣才敢進入。

」成都市考古隊工作人員易立說。

至於影視劇中出現的「殭屍」,顯然更不可能。

考古惟一可能遇到的墓室活物,也只可能是誤入其中的蛇、老鼠或蟾蜍等等。

易立說,有能力修建豪華大墓者,往往也會有守墓人看守,因此往往不會設計機關。

對考古工作者而言,考古最大的危險,其實是塌方。

易立說,埋得太深的土坑墓,要防止上面的泥土下落。

2009年他清理華陽一處崖墓,就很擔心風化的岩石坍塌。

幸好因為防護措施得力,最終順利進行。

沒有金銀財寶出土的摩訶池遺址記錄了成都歷史

什麼是寶貝? 解讀歷史比財寶更重要

牛頭古物、西夏帛書……《盜墓筆記》中,一個又一個價值連城的寶貝,刺激著盜墓賊鋌而走險。

神秘的三星堆,出土了價值連城、造型奇特的青銅器;成都金沙遺址,出土了大量象牙、金器,尤其「太陽神鳥」還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標誌。

但是現實的考古,並非以尋寶為目的,考古學家所做的工作,更多是給逝去的歷史出具「死亡證明書」,構建國家和民族的記憶。

萬靖說,盜墓賊一門心思想挖寶,「但不同年代的喪葬風俗並不一致。

例如西漢部分地區就有厚葬的習俗,家境稍微好點的就要往墓里放東西,有的還要放玉器。

因為當時的人流行『視死如生』觀念,所以經常隨葬死者生前使用或喜歡的物品,來陪伴死者。

因此,西漢南越王墓等大墓,出土的文物都很精美。

」但到了三國魏晉時代,則提倡薄葬,因此這一階段的墓,往往會令盜墓賊失望。

事實上,考古學界對深藏地底的古代秘密,並不提倡主動發掘,比如秦始皇陵,迄今沒有發掘計劃。

劉志岩解釋,這是因為以現在的科學技術,很多文物發掘出來根本保護不了,還不如暫時不動,留給後代解決。

老官山漢墓獲評全國十大考古發現

主動發掘卻損害文物並非沒有先例。

1956年,新中國成立後發掘明神宗陵墓,結果出土的紙製品、木製品和絲織品因為保護不過關,出土不久便出現變質現象,有的絲織品變得僵硬結塊,讓學界極為痛心。

如今,四川僅三星堆、邛窯、城壩等少數幾處遺址屬於主動發掘,但每年也必須制定嚴格的發掘計劃,只有國家文物局通過以後,發掘才能夠進行。

而這些發掘的目的也並非尋寶,而是解決遺址的歷史、文化面貌等諸多學術問題。

成都市考古隊近年獲評全國考古十大發現的天回鎮老官山漢墓,僅其出土的竹簡,也許未來考古人就將耗數十年之功進行解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考古筆記:曹操和他的"天使投資人"

要想生活不辛苦,全身都得帶點土,你是風兒我是沙,年年歲歲地里挖。by 一個「搬轉」的考古學家前陣子,我跟考古隊去做田野發掘,具體去哪兒,這個不能說,現在還屬於機密。目前我所在的小組已經撤出了那個...

考古,盜墓誰堪伯仲間

考古和盜墓誰的的手段更厲害,誰又能輕易地的找到墓葬的準確位置。我們現在通過兩者的經常使用的工具,來判斷一下伯仲。我們先從考古工作者使用的工具來看看,他們是如何來發現墓葬的。

千古行業:盜墓與考古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兩本小說的流行,掀起了廣大吃瓜群眾探討盜墓這一行業的熱潮,而這兩部小說改編而來的各路影視作品更是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主要談資。實事求是的說,盜墓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千古行業了,...

一個神奇古老物品的雙面人生

說來是個奇聞,一把神奇洛陽鏟,能夠穿越陰陽兩界,具備正邪兩面,徘徊於善惡之間。盜墓人依靠它探尋深埋地下千年的帝王陵寢,考古工作者用來發掘文物。如今,「盜墓工具」又開發成獨有的旅遊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