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的大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黎荔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漢朝的司馬遷曾經在他的《史記》中對秦始皇陵的地宮形狀作過描述:「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1981年中國科學院的地質學家利用現代地球物理化學探礦方法對秦始皇陵先後進行了兩次測試,測試結果表明秦始皇陵地下埋有大量的水銀。

由此推斷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的秦始皇陵地宮「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是可信的。

秦始皇用水銀在地宮中模擬江河湖海,我們不知道其中有沒有長江、黃河、洞庭湖和東海,因為這些都是曾經被他征服過的領土的象徵。

而且在這個地下的「百川江河大海」之中,還有「人魚膏為燭」,所謂人魚是指今天人們常說的娃娃魚,還有一種解釋是人魚就是海里的鯨魚。

當年秦始皇在東海令人以連弩射殺過的大魚便是鯨魚。

鯨魚體長、肉厚、脂肪多,可以熬制出大量的膏來。

用人魚膏做蠟燭,我覺得也暗合著在地下的幽暗中,營造「百川江河大海」之意。



秦始皇先後三次東巡到渤海之濱。

聳立於青島海西岸的千古名勝琅琊台,以秦始皇三次登臨並留下大量古蹟而聞名於世,而有關秦始皇與琅琊台的記載與傳說,又都起源於徐福入海求長生不老藥這一歷史事件。

此外,風光旖旎的渤海之濱,有一座美麗的海港城市,就直接叫做秦皇島。

相傳,這裡曾是秦始皇登臨碣石,以觀滄海之地,也是他「求仙入海」之處,秦皇島是中國唯一以帝王名諱命名的城市。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進行首次全國巡視,東巡到達齊地。

遙想當年的秦始皇,帶著文臣武將和大批人馬從咸陽浩浩蕩蕩出發,來到了渤海之濱。

這位生平從沒見過大海的帝王,登高遠眺,但見海面上氤氳騰空,碧水連天,他立即被眼前洶湧澎湃、浩渺無際的海洋景觀所吸引。

在此之前只知道攻城掠地的秦始皇,在齊國東隅的琅琊(今山東省青島),這個當時秦帝國最大的港口,被那山海灘島交相輝映的美景所陶醉,留連忘返,樂不思秦,於是安營紮寨,建造行宮,一住三月之久。

可能就是在這三個月中,秦始皇見到了難得一見、宛如仙境的海市蜃樓。

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不懂得海市蜃樓只是一種光學幻景,當時人們對大自然的認識程度畢竟太淺,儘管隨行臣僚們大都滿腹經綸,卻沒有一人能知道這是光和海的造形物。

於是,秦始皇只能聽信方士之言,執信真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金光璀璨,恰似五彩神雲,暗藏在茫茫滄海之中。

島上瓊樓玉宇,黃金與白玉鑲嵌其中,繁花奇樹中有悠遊仙人,騰雲駕霧,服食甘露。

他相信只要能夠找到漂浮在海天絕處的仙島,就可以求得長生不老。



在此後漫長的入海求仙的過程中,秦始皇的思想始終處於極度的矛盾之中,儘管他聽信方士之言,求神仙、煉不死之藥,但事實卻一次又一次令人失望,直到躺在陵墓里,他仍然固執地追尋著成仙之路。

從兵馬俑的發掘可以看出這一點。

古代帝王講究面南坐北,而兵馬俑卻是面向東方。

據勘測,躺在地下的秦始皇也是頭西腳東,秦人稱為面東。

面東表現了他嚮往東方、入海求仙之夢。

可見,未能長壽成仙,成了秦始皇死不瞑目的遺憾了。

入海求仙,仙山渺茫,其實這一切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及、變幻莫測的海市蜃樓。

千古一帝走火入魔般陷入了這一今天看來純屬不可及的境地而不能自拔。

最後,這位帝王的棺槨面向東方,停放在奔涌著江河湖海的大地上,人魚膏燭星星點點,遍布整個殿堂,這是他整個冥界帝國的中心。

直到最後一刻,他都沒有忘記那夢幻般迷離的海上仙境。

不知道兩千多年時光的銷蝕,當初下葬時就已經腐爛的秦始皇的軀體是否早已化為了塵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最值得期待的兩大帝王陵墓

說起帝王陵墓里的稀世珍寶,做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首當其衝,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中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而著稱於世。

秦始皇陵到底陪葬了多少人?

秦始皇動用了70到80多萬的人來修建他的陵墓,到了他死了,也沒有修好.秦始皇為了不讓幫他修陵的人民把他陵墓的秘密傳出去,下令把為他修陵的人民全殺了,放在他的陵中為他陪葬......那麼秦始皇的...

秦始皇地宮何來如此多的水銀!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後人也稱其為千古一帝。他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而在其死後,他所下葬的秦始皇陵,也為後世所關注。與埃及金字塔一樣,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