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蟬——除了「漢八刀」玉蟬,你還知道些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代玉蟬

說起玉蟬,當屬漢代的「漢八刀」玉蟬最為大眾所熟知,自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將玉蟬放於死者口中稱作含蟬,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復活。

把蟬佩干身上則表示高潔。

所以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

漢代玉蟬

《史記屈原傳》:「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污垢。

」玉含作蟬形,似是借蟬的生理習性賦予死者特定的意義,意即人死後,不食和飲露,脫胎於濁穢污垢之外,不沾污泥濁水,這是戰國以來死者含玉蟬的用意。

西漢早期玉蟬

玉蟬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至商代大量出現。

迄今所知的玉蟬形物中,以紅山文化出土者為最早遺物,紅山文化玉蟬沒有雕刻蟬翼,較抽象。

紅山文化玉蟬

20世紀80年代,在較紅山文化年代晚的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遺址和墓葬中也出土了一批玉蟬。

其中,石家河文化玉蟬很有特點。

玉蟬是石家河文化最具代表性玉器之一。

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的玉蟬雕刻最為生動,比紅山文化、良渚文化玉蟬更具有寫實性。

石家河文化玉蟬

殷商是玉蟬與玉蟬紋最鼎盛期之一,在當時的玉器、青銅器及其他質料製成的器物上,常有以玉蟬和蟬紋為飾之實例。

商代玉蟬用於日常佩戴,形制古樸,玉材質地欠佳,多為半石質。

蟬頭眼大,身翼窄小成細長倒梯形;頭部中央有孔,用來穿繩。

蟬身用陰線刻劃象徵身體部位,紋飾簡單,但形象栩栩如生。

商代玉蟬

西周玉蟬與蟬紋較商代少,其形制與商代大致相同,而玉蟬作葬玉中的口含,最早見於考古發掘的西周早期墓,其後未見流行,直至漢代才發展成為普遍的習俗並一直持續到魏晉南北朝時期。

西周玉蟬

春秋與戰國兩代是玉蟬製作的衰落期,見者甚少。

春秋早期黃君孟墓出土過兩件蟬紋玉管,戰國玉蟬見者有如下三例,其中有的是琉璃製品,而且均為傳世遺作:見於《古玉圖錄》初集卷一件,見於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目錄》一件,另一件見中國國家文物局揚州培訓中心編《中國歷代古玉紋飾圖錄》。

春秋早期玉蟬紋摹圖

戰國玉蟬摹圖

兩漢至魏晉的玉蟬較多,其中尤以兩漢玉蟬多且精美。

漢代玉蟬除少數尺寸略大,頭上有穿孔的屬佩飾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

東晉玉蟬

漢晉時期

兩漢玉蟬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質地很好。

蟬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簡明概括,頭翼腹用粗陰線刻劃,寥寥數刀即成。

蟬背部雙翼左右對稱,如肺葉狀。

漢代玉蟬造型規整,變化較少。

南北朝時,玉蟬仍沿漢制,此時由於戰亂影響,玉料來源困難,玉蟬多數用滑石刻成,細部寫實味道加重,同漢代相比顯得更為逼真。

漢代玉蟬

東晉以後幾乎見不到玉蟬了,唐代未見有經科學發掘出土的玉蟬,宋代仿古風氣盛行,當然玉蟬也不例外。

宋代以後的蟬多作為佩飾。

宋代玉蟬摹圖

宋代玉蟬

宋至清代,特別明清兩代,玉蟬復又多起來。

明代玉蟬有薄片狀和圓雕兩種,多用粉皮青玉製作,玉蟬的紋飾線條雕工又粗又深。

明代玉蟬

清代玉蟬也有圓身蟬和片狀蟬。

清代玉蟬是寫真手法與仿古紋飾同用,用料講究,紋飾分布稀疏明朗,線條多用陽紋線來雕刻。

清代玉蟬

蟬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來被視為 純潔、清高、通靈的象徵。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又賦予蟬更多的含義。

如以一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以一蟬伏臥在樹葉上,定名為「金枝玉葉」,也有人將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為「一鳴驚人」。


漢代玉蟬

------------------- END ------------------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玉器知識和行業資訊,敬請訂閱【玉器大講堂】!

如果你想隨時隨地聯繫小編,請加微信:shushengheshan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代玉器的一大特色——玉蟬

漢代玉蟬分兩種類型,一,裝飾用玉蟬,二,喪葬用玉蟬。其中裝飾用玉蟬又分為佩蟬和冠蟬,佩蟬就是帶在身上作為配飾所用,冠蟬就是作為帽冠上的飾物。漢代玉蟬是漢代玉器的一大特色。

談古代玉器中龍紋的演變

龍作為一種帶有神力的動物,自原始社會時起,就以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被運用於玉器雕刻上。其後,龍紋又以身份地位和皇權的象徵,在我們工藝美術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從甲骨文和金文中「龍」字的典型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