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大國寶大都藏在這8個首批中央與地方共建博物館(院)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有兩個頂尖的國字號歷史博物館(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兩家博物館(院)匯聚了無數珍寶,展示出中華文明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如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塔拉玉龍,其中鎮館之寶是司母戊鼎。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明上河圖、「大禹治水」大玉山等。

國家文物局、財政部於2010年9月9日印發《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管理暫行辦法》。

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8個博物館(院)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館(院),中國民間常常流傳的十大國寶大都藏於這8個博物館(院),當然也包括其他一些省市館(院),這些文物能藏於此或出土於此,或代表此地偉大的文明成就,歷史意義極大,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數不勝數,2012年開始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2017年4月7日,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新聞發布會召開,普查全國可移動文物共計10815萬件/套,可見不能為了習慣計數,非得不多不少,一成不變的列舉出十大國寶,但是公認的著名文物我們卻不得不提。

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鑲金獸首瑪瑙杯、鎏金舞馬銜杯、唐赤金走龍

鑲金獸首瑪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該杯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徑2.3厘米。

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二、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曾侯乙尊盤、越王勾踐劍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

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尊盤,戰國早期。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尊高33.1厘米,口寬62厘米,盤高24厘米,寬57.6厘米,深12厘米。

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

越王勾踐劍,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

三、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

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1983年10月,馬踏飛燕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誌,並一直被沿用至今。

四、河北省博物館: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劉勝金縷玉衣,西漢。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968年5月出土於河北省滿城縣,通長188厘米。

玉片有綠色、灰白色、淡黃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塊,金絲重1.1千克。

五、河南博物院:春秋蓮鶴方壺

春秋蓮鶴方壺,一對兩個,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923年出土於河南新鄭李家樓鄭公大墓,一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青銅館,一收藏於河南博物院。

六、河北省博物館:長信宮燈

西漢長信宮燈,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

七、南京博物院:東漢九枝燈

東漢九枝燈,東漢(公元25-公元220年)陶器,高53厘米,收藏於南京博物院,1964年江蘇徐州十里舖出土。

八、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銅之冠——秦始皇陵銅車馬、秦跪射俑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被稱作青銅之冠。

跪射俑,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左側綰一髮髻,左腿曲蹲,右膝著地,栩栩如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國寶級的青銅器,你見過幾個?

青銅器繁盛於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了1600餘年,體現我國冶鍊金屬技術的精湛。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

九大國寶,每一個都價值連城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