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國寶,每一個都價值連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一 清明上河圖 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該畫卷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

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其二 《步輦圖》 唐 閻立本

公元640年(貞觀十四年),吐蕃王松贊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祿東贊到長安通聘。

《步輦圖》所繪是祿東贊朝見唐太宗時的場景。

它是漢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誼的歷史見證。

唐太宗是中國唐朝歷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帝,畫中他安詳自若,威嚴的神情中流露出對使者的盛情和嘉許;而吐蕃使者祿東贊臉頰豐滿,高鼻,黑黑的絡腮鬍,體現了他矯健中略帶粗獷的性格特徵,特別是額頭上幾條長長的皺紋,與質樸的顏面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他的才智和豐富的閱歷。

作品設色典雅絢麗,線條流暢圓勁,構圖錯落富有變化,為唐代繪畫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其三 《蘭亭序》 晉 王羲之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書法家。

作者以其精妙絕倫的書法書寫這篇文章,真跡據說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從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見其「龍跳虎臥」的神采。

《禊帖》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其四 司母戊鼎 商

后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全稱為后母戊大方鼎。

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后母戊鼎初為鄉人私掘,因體量過大,為防日軍搶走後無法辨認,砸去一隻鼎耳,將其重新掩埋。

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中央博物院。

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至今。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其五 三星堆青銅神樹 夏

青銅神樹,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銅器。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其中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幹殘高3.84米。

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或上翹,或下垂。

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上都站立著一隻鳥,鳥共九隻(即太陽神鳥)。

神樹的下部懸著一條龍,龍的頭朝下,尾在上,夭矯多姿。

二號大神樹的一旁,同樣有一條蜿蜒盤桓的龍,神樹與神龍的一體形象,使神樹顯示出非凡的魅力與深厚的象徵意義。

其六 四羊方尊 商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

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

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時,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

據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范內,再進行整體澆鑄。

整個器物用塊范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 ,被史學界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位列十大傳世國寶之一 。

其七 秦始皇陵銅車馬 秦

秦始皇陵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大型陪葬銅車馬模型,1980年出土於中國陝西臨潼秦始皇陵墳丘西側。

共兩乘,一前一後排列。

經復原,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

製作年代約在陵墓興建時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間。

據考證,這僅是秦始皇車隊中的屬車,屬於后妃一類人的乘車。

史書記載,秦始皇出遊時這樣的車乘有81駕,其盛況觀此銅車馬可想而知,而他本人乘坐的車馬就當更為豪華氣派了。

其八 曾侯乙編鐘 戰國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

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它的出土說明,早在戰國時期(2000餘年前)中國的音樂文化和鑄造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它比歐洲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的出現要早將近2000年,同時填補了中國早期封建時期的音樂史空白記錄,對於研究中國奴隸社會、早期封建社會以及東周王朝音樂文化和湖北地區音樂史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其九 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金縷玉衣 漢

劉勝金縷玉衣,西漢。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該衣通長188厘米。

玉片有綠色、灰白色、淡黃褐色等。

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塊,金絲重1.1千克。

在"玉衣"內還發現玉璧十八塊,以及飯含,佩戴之物。

我國目前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衣墓只有八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

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十大鎮國之寶,文物之最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絢爛的歷史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物,並且種類繁多,都是各個時期的代表作。這些文物見證了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根據重要和珍貴程度,排...

這些國寶級的青銅器,你見過幾個?

青銅器繁盛於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了1600餘年,體現我國冶鍊金屬技術的精湛。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