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玉璜工藝精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新聞網2014-08-26 16:27:59
我國古玉器中,璜的形制十分特別。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至殷商期間,仍以無紋飾素璜為主。
西周時開始盛行有紋璜,東周和春秋時期卻甚少。
戰國時代可說是玉璜雕琢藝術發展高峰,繁縟精美;最為現今我輩喜愛高古玉器者欣賞。
例如附圖,乃一九七八年於湖北省隨州擂鼓墩出土的青玉璜。
全器不夠半個璧,單面滿琢谷紋;中有小孔,應屬佩飾。
此璜乃出於戰國早期曾侯乙墓。
據知,曾國不見於史籍;考古家與學者深入研究,認為曾國即史載之隨國,後疑為楚國所亡。
隨州,乃隨國中心,有「古樂之都」美譽;故同期同墓出土了大批有銘文青銅禮樂器,與其古玉器和漆器等均為我國重要文物。
此玉璜具戰國早中期典型風格。
其實,戰國璜種類甚多。
像曾侯乙墓,另出土橋式璜,長弧狀,圓心角一百二十度,中央較小,兩端較闊,琢淺谷紋飾。
還有半環璜,兩端琢獸面紋飾,表面雕隱起不規則雲雷紋。
歷年來筆者先後於博物院獲睹不同種類戰國玉璜,諸如弦外帶有對稱雙龍、雙鳳、雙獸或雕鏤分格者,也有夔龍透雕璜、凹凸折線圈出邊緣的璜、龍虎首璜和雕鏤半壁璜等,皆工藝精絕。
(摘編自大公報 作者:李英豪)
戰國墓葬出土10噸樂器!豪門墓主究竟是誰?
1978年,在湖北隨州西郊發現了一座戰國早期墓葬。出土了重達10噸的上百件青銅樂器及其他大量隨葬品,尤其是全套編鐘、編磐等樂器還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懸掛狀態,有如今天的大型樂團正在演奏交響樂的壯觀場...
帶你走進隨州青銅器王國,探其古老神秘與文明
《天下鑒寶》訊:隨州市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漢,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門,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為」鄂北重鎮」,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
曾國國君墓為何建在隨國?是一國兩名還是遷移?
1978年湖北隨縣擂鼓墩一號墓出土大批青銅器和其他文物,其中尤以巨大青銅編鐘聞名於世。此墓是戰國時代曾國國君名「乙」的墓葬。隨著大量珍貴陪葬品的出土面世,不但提高了古曾國的知名度,而且也帶給人們...
解放軍爆破炸出絕世水墓,專家:困擾千年的謎團終於解開
其實現在的很多墓地都是由民間發現並上報的,而考古隊也不像大家想的那樣,只要發現墓地就開始挖掘。考古人員會先對墓地進行考察,如果古墓是完好無損的,那就會上報,然後將其保存。但如果要是被盜墓賊挖掘過...
20世紀80年代,我軍炸出周朝的一古墓,這下解開了考古千年謎題
1978年的一天,我空軍雷達修理所在現今隨州的一個偏僻村落建軍用設施。經炸藥爆破後,工兵發現土層和往常不同,隱約可見土層下方有人工鋪設的石板痕跡。
這個小國名不見經傳 卻出土了大量國寶級的文物
1977年9月,在湖北隨縣縣城西郊的東團坡,解放軍空軍某部在擴建營房,在東團坡山崗上開山平地時,突然挖出一片同地面顏色大逕庭的「褐土」。施工單位的王家貴、鄭國賢和向縣文化部門通報,但是沒有得到重...
沒想到曾侯乙編鐘上的書法如此絕美!
楚王酓章鎛鍾,即曾侯乙編鐘最大之鎛鍾,戰國早期,通高92.5厘米,鈕高26厘米,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一號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藏。鎛鐘體扁近於橢圓,口平,鈕飾為兩對蟠龍對峙,其下一對回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