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國名不見經傳 卻出土了大量國寶級的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7年9月,在湖北隨縣縣城西郊的東團坡,解放軍空軍某部在擴建營房,在東團坡山崗上開山平地時,突然挖出一片同地面顏色大逕庭的「褐土」。

施工單位的王家貴、鄭國賢和向縣文化部門通報,但是沒有得到重視。

此時墓葬的車馬坑已經有一些青銅文物出土,被施工工人賣到了廢品收購站,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此後王家貴三次赴縣城請來專家勘察,才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

1978年5月11日,文物考古部門開始挖掘,在隨後的發掘之中,這個古墓的面紗被揭開,這個墓的主人叫曾侯乙,墓中大量的寶貴文物出土。

其中有多件文物堪稱國寶,更有三件進入國家首批不可出國的文物名單,這些文物是

1、曾侯乙編鐘(不可出境)

開挖曾侯乙墓後打開槨板,發現槨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待水逐漸抽去,編鐘露出水面,基本保持下葬時的狀態,分兩面呈直角摺尺形立放。

編鐘上有銘文「曾侯乙作持」,因此得名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2、曾侯乙銅鑒缶

「曾侯乙銅鑒缶」為國寶級文物,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戰國早期1號墓出土,同時出土兩件,造型、紋飾、大小均同。

此器結構複雜,造型奇特,工藝精湛,是一件具有特殊用途的大型酒具。

被譽為我國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兩件文物現分別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

3、曾侯乙青銅尊盤(不可出境)

1978年出土於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的一件戰國早期青銅器,分為上面的尊和下面的盤兩部分,整套器物紋飾繁縟且有很多鏤空裝飾,為失蠟法鑄造。

該器現藏湖北省博物館,國寶級文物。

4、曾侯乙墓外棺(不可出境)

此棺重約七噸,原位於地下13米深的墓穴之中,是曾侯乙墓室內的主棺。

棺內套有一內棺,成殮著墓主人的屍骨。

此棺紋飾華麗,內涵豐富,保存完好。



36年的曾隨之爭

曾侯乙墓出土了如此多的國之瑰寶,然而關於曾侯乙是誰,曾國是哪個國家的爭論卻激烈了起來。

在傳世的文獻並不見以「曾」為名的國家,只見過以「繒」和「鄫」為名的諸侯國。

通過部分銘文的解讀,一部分的學者認為曾國和隨國為同一國,一部分學者認為兩國並存,這場爭論持續了36年,直到2014年10月對湖北隨州文峰塔墓地出土的編鐘180字銘文的解讀,才明確曾、隨是同一個國家。

平息了這場爭論。

曾國,是周武王給南公適(周文王重臣)的諸侯國,西周的姬姓諸侯國,在春秋初期楚國未成長為霸主前,隨國勢力一度強大,為漢水東岸各國之首。

戰國時期,曾國為楚國所吞併。

也許正是淹沒於歷史之中,曾侯乙墓才能保護得如此完好,躲過了歷代劫難,給世子孫展現出如此的瑰麗的寶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又見曾侯——揭開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國——曾國的準確位置。但是曾國的其他歷史信息有哪些?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21講,帶您揭開沉睡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戰國墓葬出土10噸樂器!豪門墓主究竟是誰?

1978年,在湖北隨州西郊發現了一座戰國早期墓葬。出土了重達10噸的上百件青銅樂器及其他大量隨葬品,尤其是全套編鐘、編磐等樂器還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懸掛狀態,有如今天的大型樂團正在演奏交響樂的壯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