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阿敦喬魯墓地發現家族墓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網03-03 11:07顯示圖片

本報博樂3月2日訊記者折慧軍報導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對溫泉縣阿敦喬魯遺址發掘中又有新發現:家族墓葬——「排墓」。

阿敦喬魯遺址地處距溫泉縣城西約41公里處的博爾塔拉河北側、阿拉套山南麓淺山地帶。

周圍有成片的花崗岩石塊,分布在丘陵和低谷之間,一直延續至南部的博爾塔拉河北岸。

阿敦喬魯是蒙語,意思為「像馬群一樣的石頭」。

阿敦喬魯課題組自2010年開始進行調查與測繪工作,2011年至2013年進行了規模不等的發掘,2014年6月至9月,阿敦喬魯項目組對墓地進行了重點的發掘工作。

此外,也清理了遺址(f1)的部分遺蹟。

同時,阿敦喬魯課題組繼續對博爾塔拉河流域的重點區域及遺蹟進行調查與測繪工作,並確認多處新的遺址。

發掘工作獲得一批陶器、石器以及銅器小件等多種類型的遺物。

2014年清理的遺蹟位於丘陵(小山)西部的南坡上,編號為一號居址的大型石圍建築群。

該建築群依地勢從坡底向坡頂分布4個層級的石構建築遺蹟,共有5座石構建築組合構成(編號順序為f1-f5)。

2014年,對f1發掘主要目的是對該建築遺蹟內的石堆進行解剖,了解其層位及結構。

編號為f1的房址地表平面形狀為長方形,形制工整,由大石塊砌成兩圈石圍,南部有向外突出的石砌門道。

f1的石牆基本由豎立的大石塊組成。

房址內遺蹟大致呈中軸對稱分布,基本可以劃分出四個單元,顯示出不同的功能分區意義。

在房址內的東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個獨立的四分之一圓形狀的石圈(東南角為雙圈)遺蹟。

在f1的中部,由大石塊組成的雙道石圍(牆)將房址分為前後兩部分。

在後半部的中間有兩條南北走向的石圍(牆)將其縱向分開,形成東北部和西北部兩部分。

西北部的石堆主要部分呈圓形,大部分為單層堆積。

考古工作人員經過仔細鑑別並結合局部解剖,在f1內的東南部和西北部表層集石中各確認並清理齣兒童墓一座。

兩座兒童墓葬形制均為單層的圓形石堆墓,淺豎穴、墓穴之上橫向放置多塊小石板作為蓋石。

墓內葬一名兒童,可辨識的骨骼顯示,其葬式亦為側身屈肢葬。

墓地位於整個遺址區的南部,與房址所處的小山相距約1800米;墓地南北長500餘米,依墓葬分布的密度,基本可以分為北、中和南部3個區域,目前可以辨識出的有60餘座墓葬。

墓地之中,除石板墓之外,還有部分石堆墓。

石板墓葬均為方形或長方(條)形石圍石棺墓,多數為單體,也有部分墓葬的長條形石圍內有多座墓穴。

2014年,考古工作人員共發掘墓葬5座,考古人員在發掘中還發現了青銅耳環、銅鏡及其它青銅裝飾品。

考古專家認為,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是近年來新疆發現的重要的青銅時期的遺存,其年代為公元前19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在西天山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存中年代較早。

之前的發掘已確認了遺址和墓地的相互關聯性。

2014年「排墓」形式的墓葬的發掘成果,為探討該區域古代社會結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同時,阿敦喬魯遺址f1內上層墓葬遺蹟的確認,也為深入認識f1的重要性提夠新的材料。

解剖的線索顯示,f1內多個區域的形成,固然與功能或使用的性質有聯繫,也不排除是其營建順序存在先後的可能性。

考古專家認為,遺址很可能是博爾塔拉河流域具有中心性質的祭祀或舉行重要儀式活動的場所,顯示出了很高的文明程度。

阿敦喬魯遺址及墓地的規模在目前所見同類形制中較大且完整,顯示了其在西天山乃至中亞地區早期青銅時代遺存中的重要位置。

對該遺址的持續工作,將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對新疆及中亞地區青銅時代考古學文化深度和廣度的認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7年,新疆考古取得這些新突破

2月5日,由自治區文物局主辦、新疆文物考古所承辦,2017年度新疆考古新發現報告會在烏魯木齊召開。報告會回顧了過去一年新疆考古發掘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成員、文物局局長王衛東說,2...

溫泉阿敦喬魯墓地發現家族墓葬「排墓」

天山網訊(通訊員朱平報導)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位於新疆天山西部余脈之間,隸屬溫泉縣查干屯格鄉吐日根村。阿敦喬魯遺址地處溫泉縣城西約41公里處的博爾塔拉河的北側,阿拉套山南麓淺山地帶。阿敦喬魯是蒙語...

新疆溫泉縣阿敦喬魯遺址的發掘

2015年6月12日至9月22日,阿敦喬魯項目組在新疆溫泉博爾塔拉河流域開展田野工作。本年度的田野工作主要了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對阿敦喬魯遺址、墓葬及大石遺蹟進行了發掘和對以阿敦喬魯為中心約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