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陶鷹鼎:六千年前的藝術珍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陶鷹鼎為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1958年出土於陝西省華縣太平莊一座成年女性墓葬,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該鼎高35.8厘米,口徑23.3厘米。

在1957年的一天,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村東犁地,猛然一震,犁鏵碰上硬物,他以為是地里的石頭,就準備將石頭挖出來,誰知挖開犁松的虛土,卻是一件鳥一樣形狀的陶器,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陶鷹鼎。

但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國寶,隨手帶回家,做了雞食盆。

1958年秋,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師生組成的考古隊在華縣發現了著名的泉護村仰韶文化遺址。

考古隊在泉護村遺址進行發掘的同時,還在附近作調查工作。

太平莊是泉護村的西鄰,兩個村莊村連村,地連畔,殷思義見到考古隊熱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動向來村裡調查宣傳的考古隊員講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並將陶鷹鼎送交給考古隊,這才使這件珍貴文物見於世人,最終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陶鷹鼎: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陶鷹鼎採用佇足站立的雄鷹造型。

鷹體健碩,雙腿粗壯,兩翼貼於身體兩側,尾部下垂至地,與兩隻鷹腿構成三個穩定的支點。

鷹眼圓睜,喙部有力呈鉤狀,結構簡潔,威武雄壯,彰顯出一種強大的張力。

鼎口設置於背部與兩翼之間,緊密結合似背抱狀,將鼎形器物特徵與鷹的動物美感巧妙地融為一體。

該鼎周身光潔不加紋飾,粗大鷹腿與尾羽巧妙地分為三個支點,成鼎足之勢。

既強化了雄鷹固有的形神特徵,又與陶器的工藝造型取得了和諧統一。

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稱,鷹形陶鼎的問世表明此時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鷹形陶鼎出土於一座成年女性墓葬。

陶鷹鼎看上去顯得威武而雄壯。

鷹的前胸為鼎腹,飽滿粗壯,器口開在鷹的背部。

鷹的雙目圓睜,周身光潔未加紋飾,喙部呈有力的勾狀。

鷹鼎整體結構簡潔,體積感很強,鷹的雙足和尾部為鼎足穩定地撐柱於地,後收的雙翅圍過鼎的中後部,形成一種前撲的動勢,配上鷹頭部的大眼、利喙,使這隻鷹顯得威風凜凜,桀驁雄猛的氣勢。

陶鷹鼎的主要優點並不在於通常所謂的「寫實」和「逼真」,而在於經過作者藝術加工後獲得的誇張和變形,既保持並強化了它們各自所固有的形神特徵,又與陶器的工藝造型取得了和諧的統一,從而成為原始時代雕刻藝術不可多得的珍品,為其後盛行於商周時期的青銅鳥獸形器奠定了很高的起點。

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仰韶文化以精美彩陶而著稱,陶鷹鼎的問世表明此時的人們不但擅長彩繪圖案的創作,在造型藝術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

陶鷹鼎出土於一座成年女性墓葬,與其共出的物品還有十多件骨匕、數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

石圭、骨匕等物品通常作為禮器來使用。

鷹鼎與它們放置於同一墓內,形式與眾不同,可能與當時的祭祀活動有關。

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鷹形陶鼎是原始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的典範,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珍品。

國家博物館劉鈞表示,「在已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陶器中,以鳥類造型的陶器,當前僅見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藝的傑作。

其設計巧妙,比例相宜,造型優美,形態逼真,製作精緻,注重造型與實用的完美結合,至今仍是國內少見的珍品,是五千年前我們祖先聰明智慧的結晶。

同時,以陶鷹鼎為首的動物造型陶塑開啟了商代鳥獸形青銅器造型之先河。

本文內容由古建中國整理,古建中國--建築文化一站式服務平台,專注於建築產業鏈,以古建築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建築行業綜合運營服務商。

以對古建築「傳承、應用、創新」為宗旨,以引領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

聯合建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諮詢、設計、施工、地產商、材料商等企業達成戰略聯盟,形成配套國家一帶一路、新區建設、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建設服務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州文物」國寶中的國寶:華州陶鷹鼎

當今大家見到的鼎基本都是銅鼎,也就是說是金屬做成的。然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國家博物館珍藏的無數國寶級文物中,其中有一件出土文物是來自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的陶鷹鼎。陶鷹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