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另一種繁華:邙山無臥牛之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在的人都知道八寶山,百年之後,能入得八寶山,那絕對是一種榮耀。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和八寶山有相同功能的地方,但與之不同的是,它的名聲是自古流傳的,他就是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北,黃河南岸的邙山!

白居易詩:「北邙冢墓高嵯峨」。

邙山,蜿蜒於洛陽、孟津、偃師三境,其「背山面河」、地勢開闊、土層深厚,被認為是死後長眠的理想之地,自古有一種說法:「生於蘇杭,葬於北邙.」,因此這裡埋葬了數不清的墓葬。

其中帝陵就有數十個,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餘。

城北的邙山是古代國人終極歸宿的代名詞。

唐代詩人王建曾寫詩 道:「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

」現存有秦相呂不韋、南朝陳後主、南唐李後主、西晉司馬氏、漢光武帝劉秀的原陵、漢獻帝陵、唐朝詩人杜甫、大書法家顏真卿、王鐸等歷代名人之墓。

在面積達750餘平方公里、地跨洛陽所屬7個區縣的陵墓群範圍內,冢連冢、墓壓墓,長眠著自東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數不勝數的王侯將相、才士名流,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

故民間有言:邙山無臥牛之地!

東部曹魏、西晉帝陵依山為體,無封土;西部東漢、北魏陵區現存地面封土尚有300多座,呈覆斗形或圓錐形,最大者直徑在100米以上,高50餘米。

已發掘的墓葬中,有用大磚黃腸石壘砌而成,形制巨大;也有規模較小的土洞。

出土的大量墓誌,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外交往、民族關係等,為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但由於年代久遠、歷史變遷、風剝雨蝕及近代以來遭瘋狂盜挖等原因,邙山古墓冢的具體數量、每座墓主的身份,今天已難以準確統計和確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6代24帝長眠於此,中國最大古墓群秘聞

「生居蘇杭,死葬北邙。」這句話在民間廣為流傳,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這話的含義和分量。地處河南洛陽城北的邙山地區擁有的古墓冢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邙山上有6代24帝長眠於...

河南孟津為邙山28座帝陵豎立「標識牌」

新華網鄭州3月5日電(記者桂娟)記者從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文物局獲悉,他們將分三期對孟津境內邙山陵墓群28座帝陵和名人墓葬豎立標識牌並建造碑亭。即將啟動的一期工程,將為4座帝陵、4座公卿墓及3座名...

北邙山帝陵

根據文獻記載,北邙山帝陵主要埋葬著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代帝陵及其陪葬墓群。洛陽是十三朝古都,跨越時間長達千年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