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版本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克勞塞維茨) ,《五輪書》(宮本武藏)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
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
一般認為,《孫子兵法》成書於專諸刺吳王僚之後至闔閭三年孫武見吳王之間,也即前515至前512年。
全書分為十三篇,是孫武初次見面贈送給吳王的見面禮,事見司馬遷《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吳王闔閭。
闔閭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矣。
」有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計》的說法。
《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其已被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享有「兵學聖典」的美譽。
作為華夏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中的瑰寶,《孫子兵法》不僅僅是一部兵法,不僅止於中華文化中的重要遺產,他更是華夏智慧與樸素思想的象徵。
《漢書•藝文志》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
八十二篇中的十三篇著於見吳王前;見吳王后又著問答多篇。
晚至唐代,流傳的孫子兵法共三卷,其中十三篇為上卷,還有中下二卷。
《孫子兵法》注家杜牧認為,曹操將八十二篇孫子兵法刪節為十三篇;但其他注家認為十三篇出自孫子本人,不是曹操刪節的結果。
目前認為《孫子兵法》由孫武草創,後來經其弟子整理成書。
《孫子兵法》全書共十三篇。
《計》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
這是全書的綱領。
《作戰》主要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
《謀攻》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形》、《勢》講決定戰爭勝負的兩種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勢」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最後以多勝少。
《軍爭》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行軍》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地形》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火攻》講的是以火助攻。
《用間》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書中的語言敘述簡潔,內容也很有哲理性,後來的很多將領用兵都受到了該書的影響。
各種版本
1.竹簡本,1972年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的漢初抄本,是現今為止最早的版本。
2.十一家注本,1961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年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3.武經本,如,1935年中華學藝社影宋刻《武經七書》本; 丁氏八千卷樓藏劉寅《武經七書直解》影印本。
4.西夏文《孫子兵法》,藏於寧夏檔案館。
5.《太平御覽》本。
6.《杜氏通典》本。
各翻譯本
1782年法國耶穌會士 Jean Joseph Marie Amiot 最先將《孫子兵法》翻譯成法文,此書影響了拿破崙。
《孫子兵法》現在有17種英文翻譯本。
歷代注釋
曹操的《孫子略解》為《孫子兵法》最早的注釋本。
歐陽修曰:「世所傳孫子十三篇多用曹公、杜牧、陳皞注,號三家。
」
宋吉天保《十家孫子會注》,十家指曹操、李荃、杜牧、陳皞、賈林、孟氏、梅堯臣、王皙、何延錫、張預。
清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所收的影宋本《孫吳司馬法》中《魏武帝注孫子》。
近代中國有蔣百里,劉伯承,陶漢章,台灣的許詩玉、鈕先鍾、朔雪寒,日本的服部千春,等等均有深入鑽研並有專作。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同時代與《孫子兵法》並列的還有六部,為何只《孫子兵法》傳世?
春秋戰國亂世,幾乎沒有和平一說,在如此高強度的戰爭背景下,軍事潛力被快速挖掘了出來,但是世人只知《孫子兵法》,但是同時期能與《孫子兵法》並列的,還有六部傳世兵法。TOP、1《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