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2017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城市主場活動綜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

文化遺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2017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城市主場活動綜述

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龍門石窟以其豐富的文物古蹟,精美的時刻藝術和大量的絲路遺存,成為海內外遊客探秘中國歷史、尋訪華夏文化的旅遊熱點 高均海攝

文化遺產公開課現場

2017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開幕式現場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

2000多年前,先輩們穿越草原沙漠,搏擊驚濤駭浪,開闢了綿亘萬里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

張騫、鄭和、馬可波羅等歷代絲路人,用駝隊與寶船架起了東西方交流的橋樑。

2000多年後,穿越歷史的阻隔,除卻黃沙漫天、浩渺煙波,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依然悠悠,大運河上的「舟楫」更是往來不絕,火車和巨輪所擎起的東西方交流更顯繁榮。

6月10日,在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由國家文物局、省政府主辦,省文物局、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7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城市主場活動在洛陽舉行。

這一天,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有關國際機構代表和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使館、相關部委的代表,共話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的主題,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嶄新的時代光彩。

1

首個主場選洛陽三大亮點驚艷

為什麼會是洛陽?

隨著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舉行,作為主場活動的城市,洛陽成了世界關注的焦點。

在2017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開幕式上,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的話揭開了謎底。

他說,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的第四年。

基於此,我國將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的主題確定為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

而洛陽作為絲綢之路和大運河兩條大型文化遺產線路唯一的交會點城市,對「一帶一路」建設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劉玉珠介紹,今年洛陽遺產日活動的特點:一是參加人員範圍廣。

不僅邀請了全國各地文物部門以及遺產管理機構的代表,還特別邀請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代表以及有關國家的外交使節,國家相關部委代表出席。

二是活動內容豐富,學術性強。

安排了多項活動,其中有兩個論壇,即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和「一帶一路」大遺址保護論壇,「絲綢之路與中原」文物展等專題展覽。

三是圍繞主題,重點面向青少年開展活動。

活動邀請了9省16所學校百餘名中學生參加「一帶一路」文化遺產知識主題競賽、青少年活動展演,以古鑒今,宣傳「一帶一路」文化內涵。

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組織的官員、專家指出,洛陽以其古城文化遺址而聞名於世,是古老絲綢之路上對中華文明而言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

同時,作為絲綢之路最東端的起點,洛陽對於絲綢之路的發展和東西方的交流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隋唐洛陽城定鼎門前的千年駱駝蹄印,新安縣漢代函谷關旁日追夜趕的西行列車,見證著古老絲綢之路的今日與往昔,也見證著凝心聚力,推進文化遺產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決心和行動。

2

國內外專家論道文化遺產助力「一帶一路」

作為本次主題日的重要活動,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和「一帶一路」大遺址保護論壇,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

在論壇上,圍繞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這一主題,來自國家文物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世界銀行,以及義大利駐華使館、塞爾維亞駐華使館等代表,就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和「一帶一路」相結合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交流。

劉玉珠說,古絲綢之路綿亘萬里,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綢之路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這些遺產是「一帶一路」精神的載體,在促進民心相通、弘揚絲路精神、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紐帶作用。

塞爾維亞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副館長塔特亞娜·帕娜由朵維奇·茨維特科維奇說,東西方很久以前就有過交流。

他們彼此相識,但在相互尊重和理解上面還要繼續加強。

就像過去的絲綢之路,今天的「一帶一路」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帶一路」能夠幫助沿線國家克服依然存在的世界經濟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合作與交流,而文化遺產的合作是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主任歐敏行說,目前中國共有50個世界遺產,其中70%都是文化遺產,在近30年的發展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雖取得了成就,但也面臨著這些遺址的長期保護和傳承的挑戰,必須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則表示,在當前「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的新形勢下,「一帶一路」沿線省市的大遺址保護工作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需要進一步加大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力度,增強文化自信。

3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文化遺產不是束之高閣的古董、秘不示人的「寶貝」,文化遺產不是遠離百姓、沒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關係民生幸福指數的文化大餐。

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是黨中央對文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位於洛陽偃師的二里頭遺址,因為享有「最早的中國」之稱而聲名遠播。

6月11日上午,作為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重頭戲之一,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舉行。

說起二里頭,很多人都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就在市民、村民身邊,而且是全國聞名的重要遺址;陌生則是因為它身上籠罩著迷霧,難以一睹真容。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該遺址的展示不到位。

目前二里頭遺址保護設施較為落後,出土文物大部分被放置在庫房之中,對文物進行整理、保護和研究的場所也十分簡陋,這樣的現狀和二里頭遺址的歷史價值不匹配,建設二里頭夏都博物館顯得十分必要。

洛陽市文物部門負責人介紹,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占地208畝,建築規模3.1萬平方米,總投資6.3億元,計劃2019年10月建成,將成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示範區,中國早期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而規劃占地613畝的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與博物館同步建設,將對宮城城牆、宮殿建築基址群、「井」字形道路、鑄銅作坊遺址、綠松石作坊遺址、祭祀遺址等進行保護展示。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在奠基儀式上表示,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和考古公園的建設,是讓埋藏在伊洛平原的文物、書寫夏朝歷史的文獻「活起來」的典型項目,有利於讓公眾更好地認知了解中華文明悠久歷史,提升國家文化影響力。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看得見的「最早中國」也將從此呈現!(洛陽觀察記者 田宜龍 李宗寬 付首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際古蹟遺址日 考古成果扯眼球

18日上午,主題為「用心靈感悟文化,以行動保護遺產」的國際古蹟遺址日活動在樂山大佛景區舉行,豐富的照片和詳實的資料吸引了許多遊客和市民前來觀看。 「快看,1899年的樂山大佛頭頂上長滿了草。」「...

國家文物局: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將於6月奠基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記者施雨岑)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25日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獲悉,在遺產日前後,全國各地將圍繞「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的主題舉行一系列活動,其...

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在洛陽舉辦

6月10日,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論壇在我市舉辦。相關專家學者,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銀行、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使館代表等,圍繞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如何開展文化遺產保護交流合作...

2017遺產日將聚焦「一帶一路」

光明日報北京5月25日電(記者韓業庭)6月10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簡稱「遺產日」)。記者從25日舉辦的國家文物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文博系統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將落地河南洛陽,主...

國家文物局:遺產日主題聚焦「一帶一路」

近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2017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17年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主題及文化與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籌備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6月3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圍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