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縷玉衣」如何發現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滿城漢墓的發掘,民主與法制時報曾刊登過竇忠如、崔佳的特約撰稿,揭開了那段早已埋藏在歷史深處的秘密。

1968年6月25日,中國考古研究所的十幾位專家來到陵山,與先期到達的河北省文物工作人員聯合組成了發掘隊。

6月27日,在嚴格保密的狀態下,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所和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聯合組成的考古工作隊,進駐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的陵山「軍事禁區」,對滿城古墓開始正式清理髮掘。

由於當時處於「文革時期」保定地區和滿城縣的社會秩序不是太好,為了保密並防止文物損壞丟失,發掘工作沒雇用一個民工,也沒有通知保定市和滿城縣政府,而由駐軍配合專家進行考古發掘。

為了保護這些專家在考古發掘中的生命安全,在考古隊從當時部隊打通的那個洞口進入古墓之前,就進行了周密的安排:先由一名排長率領三名戰士走在最前面進行探路,中間則是考古隊專家們,跟在後面的除了應急的軍醫和防化兵外,還有幾名全副武裝的戰士擔負著護衛任務。

考古隊員從洞口一進入古墓,就感覺到一陣陣陰冷,夾雜著腐爛氣味的濕氣撲面而來,而頭頂上也不時地滴落下冰冷的水滴。

隊員們沿著墓道小心翼翼地蹣跚前行,不僅是為了防範不可預知的危險,還擔心碰壞滿地皆是的古董文物。

在不知不覺中,隊員們感覺到墓穴越來越深,且空間越來越大。

突然,隊員們被一片閃動的亮光所吸引,走近跟前仔細觀看,竟是一組擺放得有些凌亂的金銀器皿。

雖然擺放凌亂,但其數量品種之多,令人眼花繚亂,而精湛巧妙的工藝,讓人嘆為觀止。

穿過中心甬道,隊員們來到了北耳房,那裡面除了擺放著十幾個高大的酒缸外,還有無數個小陶罐類的酒具。

對於有經驗的考古專家們來說,這些都是墓主的隨葬品。

那麼,存放墓主棺槨的後室在哪呢?對此,考古隊長王仲殊果斷地說:「從中間找。

」果然,當隊員們穿過中間大廳後,終於在最裡面的石壁上找到了一堵石門。

這堵石門不僅被黏土牢牢封死,而且外表還偽裝成黛青色石壁,簡直是天衣無縫、無懈可擊。

隊員們經過緊急商討後,認為這堵石門後極有可能就是存放墓主棺槨的古墓核心之地——後室。

然而,要弄清後室裡面的真實具體情況,就必須從裡面打開石門,因為石門外面並沒有固定物,想必石門被從裡面頂住了。

那麼,如何進入石門裡面呢?專家們進行一番細緻勘察,終於發現在石門的上門楣與石洞之間有一個極不起眼的細小縫隙,便認定這裡可能是進入後室的通道。

然而,就在門洞被鑿通的那一瞬間,一股強烈的氣味噴涌而出,隊員們急忙帶上攜帶的防化兵專用的防毒面具,以免有毒氣體致人傷亡。

待到毒氣散盡之後,專家們決定進入後室探察究竟。

兩名戰士探察後,又有三名發掘人員進洞詳細勘察,得知後室石門不僅用巨大條石從裡面頂住,而且石門內外也都用黏土封死,中間更是由數十厘米厚的鐵水澆注。

在考古專家和領隊幹部們的指揮下,戰士們先是將石門內外的黏土剝離去除,發現石門竟是由整塊漢白玉石製作而成。

石門雖然顯露了出來,但並不能輕易地打開,因為石門裡面還有一根巨大的條石頂住 了它。

戰士們再次爬進石門裡撤掉條石,石門依然是紋絲不動。

這時,一位考古專家指出,在石門的某個部位肯定安置有一個門閂之類的東西。

果然,人們經過一番仔細查尋後,發現了一個長方形銅質帶軸的暗閂。

當考古人員把這個暗閂按下去之後,外面的人輕輕往裡一推,巨大而笨重的石門竟靈便自如地被打開了。

就在石門被打開的那一瞬間,還沒等隊員們打開聚光燈,室內就閃射出了一束束金黃色的光亮。

古墓的後室是一個用石板搭建起來的石屋,南邊還有一個側室,而在後室北側巨大的石棺床上,當考古人員除去表層 朽木灰燼等雜物時,偶然發現了幾塊散落的玉片。

於是,幾名考古隊員加快了清理工作,可誰也沒有想到,一件用金絲和閃亮青玉片連綴而成類似鎧甲狀的葬服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在《史記》和《漢書》中有關於漢代帝王、諸侯死後穿用金、銀縷玉衣入葬的文字記載,但人們並不曾親眼見到過實物。

古墓中出土如此完整的「金縷玉衣」,這不僅是中國考古史上的第一次,在世界上也屬首次。

滿城漢墓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被發現之初,由於後室房頂坍塌而將玉衣壓成了扁平狀,所以並沒有發現成形的屍體骨骼。

至此,經勘察,人們發現這座古墓規模宏大,容積近3,000立方米,墓室內的隨葬品琳琅滿目、極其奢華。

專家們認為如此宏大豪華的墓葬,其主人絕不會是一般人,只能是皇親貴胄。

墓中的許多文物都顯示了西漢中期的特徵,而墓葬所在的滿城縣,西漢時期為北平縣地,屬中山國。

因而考古專家判定此墓的主人為生活在西漢中期的中山國貴族。

由於墓中的有些銅器和漆器的銘文冠以「中山府」、「中山內府」及「御」字字樣,可以推測此墓是西漢中山國某一位王的墓。

7月3日,領隊胡壽永和盧兆蔭返回北京向郭沫若匯報,認為滿城漢墓肯定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因為銅器銘文中有「中山內府……卅二年」、「卅四年」、卅九年「等字樣。

西漢中山國王共傳10代,超過上述在位年數的只有劉勝一人,劉勝在位42年,其他幾位國王在位最多的只有21年,因此可以初步斷定墓主人為劉勝。

當郭沫若在北京得知滿城古墓發掘出「金縷玉衣」的消息後,非常興奮,希望立即安排他前往發掘現場予以證實。

7月22日上午10時許,郭沫若偕夫人於立群和女兒及陪同人員的車隊行駛到滿城陵山南側腳下,換乘一輛軍隊吉普車向山上駛去。

來到發掘現場,郭沫若詳細地向大家詢問發掘情況,當有人告訴郭老說,後室只有已經腐爛的棺槨,並沒有發現墓主的屍骨時,郭沫若覺得不可思議,他認為這是無法解釋的。

後來,郭沫若回到北京後又專門打電話提醒考古隊的王仲殊等人說,應該注意在玉衣下面是否還有一層墓穴,考古隊細緻勘察後並沒有在玉衣下面有任何發現。

對於這一問題,雖然在當時的發掘現場沒能得到解決,但為了保證「金縷玉衣」的完整性,考古隊員採取原封不動的方法將「金縷玉衣」整體遷出古墓,原樣運送到北京進行室內整理修復。

專家們終於解開了這一謎題。

原來,墓主人的屍骨就藏在玉衣之內,只不過由於地下水和石灰岩溶解的作用,屍骨已經變成了灰褐色的粉末狀,只在頭顱內尚殘留有一部分牙齒的琺瑯外殼。

據此專家們便可以肯定:屍骨在玉衣內已經腐朽,僅留下痕跡而已。

王仲殊等人匯報說墓室北面的地貌特徵也很奇特,再次引起了郭老的興趣。

於是,郭老在對劉勝墓地的方位、地形和周圍環境做了長時間的觀察後,信步向北走出了一百多米,然後以十分肯定的口吻對考古隊員說:「這裡應該是劉勝妻子的墓地!」考古隊員們不解其意,郭老便向大家解說了漢代有「同墳異葬」的習俗,並建議考古隊做好準備,在此繼續發掘第二座漢墓。

7月22日晚,郭老回到北京後便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份關於滿城漢墓的考察情況報告,並建議由原班人馬立即發掘劉勝妻子之墓。

1968年8月3日,周恩來批示說:「可以按照郭老的設想去做。

」8月8日,按照郭老的意見,中國科學院、北京軍區、河北省召開會議進行研究,並對發掘第二座漢墓的設想提出了12條備忘錄。

於是,剛剛休整了10天的考古隊員們又一次開赴滿城陵山,開始第二座漢墓的發掘清理。

8月13日下午,在當地駐軍的協助下,第二座漢墓的發掘正式開始。

不過,能否成功順利地發掘第二座漢墓,考古人員的心裡並沒有十足把握,因為雖然郭老點明了墓地所在,但要想準確找到墓道口則並非易事。

為了使發掘工作事半功倍,考古專家們對第二座漢墓所在地進行了細緻的踏勘,終於在距離第一座漢墓墓道口平行往北120米處一片被人工翻動過的亂石堆中發現了一個缺口。

專家們認定這裡應該就是墓道所在,隨即發掘便從此開始。

經過一天的艱苦發掘,官兵們又清除了大約1.5至兩米厚的碎石層,發掘出了墓門上方人工開鑿的券頂口。

果然在當天下午4時許挖出了封堵岩洞門口的臥磚,至此第二座漢墓的墓門全部暴露,又一個驚天秘密即將顯露崢嶸。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參與滿城漢墓發掘秘聞

1968年5月,解放軍北京軍區工程兵某部悄悄開進了河北省滿城縣,他們將在縣城西南一座海拔只有200余米的孤山上執行一項秘密的國防施工任務。23日下午3時,當機電12班的戰士們在一個距離山頂30米...

滿城漢墓國寶是如何發現的?

河北省滿城縣城西南約1.5公里處,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丘,名叫陵山。在陵山東南2公里處有個守陵村,是先有村子後建的陵墓,還是因守靈人在此,才改變了小村的名字不得而知。另外,村裡人都說他們的祖輩都...

走訪滿城漢墓 探索千年未解之謎

滿城漢墓,位於保定市滿城縣城西南1.5公里處,占地144公頃,坐落於陵山主峰東側海拔196米處,系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公元前154-113年)及其妻竇綰之墓。1968年5月,解放軍某部在陵山施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