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各異的精美玉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佩玉已逐漸成為首飾時尚,許多人都非常喜愛。

在玉佩中,往往運用了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國傳統圖案造型,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幅圖案」的美術表現形式,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充分體現了玉石文化的精髓。

玉佩中的中國傳統圖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體有吉祥如意、長壽多福類、家和興旺類、安寧平和類、事業騰達類和辟邪消災類等,其中以吉祥如意類圖案為多。

下面就帶大家看看國家博物館裡面珍藏的寶貝。

(白玉詩句人物佩,清,長4.9厘米,寬3.9厘米)

此白玉詩句人物牌,兩面紋飾,正面上部雕對首夔龍紋,下部開光內以減地法浮雕一人依山石而坐,手中握一酒杯似正獨酌自飲,前有芭蕉樹空中有流雲拂過。

玉牌背面上部刻兩條夔龍頭部相背,下部開光內以減地法凸刻: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下屬「子岡」篆書款。

此玉佩所刻畫內容為「太白醉酒圖」,所配詩文則是杜甫《飲中八仙》:「禮拜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醉酒圖是明清玉器上常見的題材,清代這一題材的玉器作品達到高峰,雕刻更是細膩傳神。

子岡,即陸子岡,明代嘉靖、萬曆年間蘇州著名的玉雕工匠。

明代時有北京、揚州和蘇州三大琢玉中心,其中以蘇州尤為突出,而蘇州又以陸子岡最為出名。

他的作品被人稱為「子岡玉」,他的玉雕技藝被稱為「吳中絕技」,不僅被達官貴人所追求,更是名聞朝野。

「子岡佩」由於深得文人雅士喜愛,所以後期的仿製品非常多,尤其在乾隆一朝仿製了大量的「子岡」款玉佩。

此件白玉詩句人物佩,玉質白潤,刻工精細,是清代子岡佩的上品。

原為清宮舊藏。

(魚形佩,西周,長10、寬2.2、厚0.5厘米)

此器璜形魚身,大圓眼,口部鏤空一小圓孔。

無鱗紋,背鰭用陰線勾勒出基本輪廓,再以細斜線填實。

腹鰭只勾輪廓。

尾為雙叉形,略向外撇,末端雙面磨製,鋒利如刃。

西周時期,大型墓有在棺槨的帷幕上懸掛玉魚的葬習,多的可達數十件。

魚是人們最早關注的動物之一,在新石器彩陶上即有魚紋圖案。

佩魚之風始於商代,玉雕中有片狀魚,多為平直狀,有些口部帶孔,尾端有長榫,似刻刀,可能是隨身攜帶的工具。

周代玉魚多呈彎形,少數玉魚還雕刻魚鱗,形象更為生動。

(高冠鳳鳥佩,商武丁時期,長9.9厘米、寬2.7厘米、厚0.3厘米)

此器兩件,形式基本相同,雙面雕,紋飾一致。

鳳站立狀,頭頂高冠,冠刻勾雲紋,邊緣出脊齒。

鳳尾分雙叉,粗腿帶爪。

形式古拙,體型粗壯,尤其是尾羽與粗足的配合,與同墓出土的玉鴞造型十分相近,不過鳳首的長羽冠又與普通的玉鳥不同,顯然被賦予了神話色彩。

鳳為商人崇拜的神鳥,玉鳳佩應是商王室貴族佩帶之物,用以祈求神靈的護佑。

(螭食人紋佩,戰國,長6.2、寬3.8、厚0.4厘米)

器片狀,鏤雕,兩面紋飾相同,器表殘存硃砂痕跡。

中部雕刻一隻蟠成圓環形的螭,背脊正中有寬頻紋,內填飾陰線紋。

螭攔腰咬住一裸人,並一爪抓臂,一爪抓腿,似乎正在將人吞噬。

在螭的左右,分別鏤雕一個人首蛇身的神人形象。

在商代晚期的青銅器上有類似的虎食人形象,被食之人與本器相同,神態安祥,毫無驚懼和掙扎之狀,應該與當時的宗教神話有關。

(雲龍佩,宋,長6.9、寬5厘米)

器雙面雕。

龍身粗壯,向上高高翻卷與前爪形成環形,間以寥寥數刀刻雲紋連接。

通體鱗紋,爪部雕刻有細密的鋸齒紋,張口吐舌,上唇上卷,眼為長菱形,角及長鬣向後飛揚。

(組玉佩,戰國早期,大瑪瑙環直徑5.5厘米、小瑪瑙環直徑3厘米、玉環直徑3.6厘米、夔龍長7.1厘米)

組玉佩是由一大一小瑪瑙環、一件玉環、一件玉夔龍和六顆綠松石、兩顆水晶珠組成串飾。

出土時,組玉佩位於墓主的胸部,次序依圖所示。

最上面一件是白瑪瑙環,器表潔白光潤,截面呈六棱形。

佩中間分為兩豎行,左邊由上到下依次為綠松石珠、水晶珠、玉環和兩顆綠松石珠。

其中玉環,青黃色,中心有一大圓孔,環面浮雕虺紋,紋飾精美,製作精緻。

右邊由上到下依次為兩顆綠松石珠、小瑪瑙環、紫水晶珠和綠松石珠。

其中瑪瑙玉環,質地純凈,光潤明亮,截面呈六棱形。

組玉佩最下部連接一件玉夔龍,白色,為回首曲身狀,尾略向上卷翹,兩面浮雕。

圓眼,鼻上卷,下唇向上彎卷,如意形耳,器身雕刻隱起的雲紋及虺紋,背部上方鑽一小孔,與上述各種飾物相串連,成為一套完整的組玉佩。

夔龍造型優美,採用減地浮雕的雕刻技法,工藝嫻熟,紋飾精美,為戰國早期玉龍中的精品。

組佩又稱雜佩,是由幾種不同形狀的玉佩,用絲線和玉珠、瑪瑙珠等穿綴組合成一串。

組玉佩在西周時期開始流行。

1990年代河南虢國墓地和山西晉侯墓地出土了許多周代組玉佩,有聯璜組玉佩,有六璜、七璜、八璜組玉佩,最多的組玉佩是山西晉侯墓地第四次出土的組玉佩,其中以45件璜為主體。

隨著組玉佩的複雜化、制度化,組玉佩慢慢成為貴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不同身份佩帶不同的組玉佩。

戰國晚期和西漢早期,玉佩按一定規律組合成串飾,達到最為繁複的程度。

(瑪瑙珠、玉管組合胸佩,西周晚期,全長54厘米,玉管形飾長2~2.7厘米,紅瑪瑙珠徑0.5~0.8厘米)

這組頸串飾是由577顆紅瑪瑙珠和21件玉管形飾組成。

全長54厘米,從上到下分為十二層,像扇面排開,最上面兩層為4件玉管形飾,中間五層為瑪瑙珠組成,最下面五層分為五組,兩兩排在一起,由瑪瑙珠與玉管形飾相隔。

玉管形飾呈青白色,上、下兩端有透孔,便於穿系。

有18件玉管雕琢弦紋,還有2件玉管雕琢勾雲紋。

瑪瑙早在新石器時代就被利用。

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多作珠串飾物,顏色多為紅色,也有淡黃色、白色等。

戰國時期,瑪瑙多作為環形飾。

此頸串飾組合優美,紅瑪瑙珠與青白色玉管形飾相間,色彩絢爛,尤顯華貴氣派。

此器出土時位於墓主人的右側胸部至腹部,與圖92同出於一墓主身上,是墓主生前實用器。

1820號墓是一座隨葬品非常豐富的墓葬。

據姜濤先生最新考證,該墓為西周晚期墓葬,墓主人為女性,為貴族夫人。

西周時期,組玉佩作為貴族階層的禮儀器也兼作佩飾,是按等級區分的,不同階層佩帶不同的玉佩,是有嚴格規定的,春秋初期,還沿續這一禮儀規定。

西周至春秋時期,組玉佩多套於頸部。

春秋晚期,組玉佩不再套於頸部,而是繫於腰間的革帶上。

(玉兔佩,西周,長3.2厘米、寬1.5厘米、高1.5厘米)

玉質碧綠色,圓雕。

玉兔四肢彎曲呈蹲伏狀,雙圓眼向外凸起,長角向後伏,形狀如磨菇形,角下有雙耳,嘴大張,口部琢一圓孔直通到尾部,孔兩面鑽成,孔徑達0.6厘米。

背部起脊,短尾,臀部肥碩,刻出四肢及爪部輪廓,身體只刻出兩道區分肢體肌肉的弧線紋。

玉質光潤。

玉雕兔最早見於商代,殷墟婦好墓就出土過玉兔。

周代雕刻的玉兔有立體圓雕,也有片雕,形狀有站立式,也有臥伏式等。

周代玉工能抓住兔的基本特徵,準確雕刻出兔的形態,具有立體感,沒有過多的紋飾雕刻,給人一種樸實粗獷的藝術美感。

周代早期玉兔,多光素無紋,雕琢精細,造型生動,十分可愛。

該玉兔頭頂長角,很別致,是周代動物玉雕中的精品。

(玉透雕雙夔龍紋佩,戰國中期,長8.9厘米 寬3.4厘米 厚0.3厘米)

玉為白色,局部有褐色沁。

體扁平,雙面雕。

璜形,紋飾由連體雙夔龍和獸首紋組成。

雙夔龍回首相望,長角向後伸展,與龍爪相連。

菱形眼,喙部向上捲曲,與龍身相連。

下頷向上勾卷,口呈圓形鏤空狀。

龍身向上捲曲呈雙「S」形,龍首頸下方各雕刻一爪,向斜上方伸展與雙夔龍角相連,爪拳緊握,成鏤空圓圈狀,可供穿系。

獸首位於中部,在龍身下方,仰置。

以嘴銜夔龍身部,如意形鼻,獸須用五條隨龍身彎曲的陰刻線雕刻,並向上勾卷。

雙獸角與龍身相連,並向身部勾卷。

獸雙眼鏤空成圓形,獸面額部、雙角、頸部、龍身等多處用陰刻線雕琢細密的斜方格網紋及勾雲紋,龍身中部鑽一圓孔,兩側爪部各鏤空一孔。

造型精美,構圖巧妙,雕刻精絕,邊角處鋒利。

紋飾繁而不亂,華美而不俗,玉質光潤亮澤,為戰國玉佩中之精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