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佛指舍利的迷思(幾聊1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出京劇叫做《法門寺》,是《拾玉鐲》的後場戲,劇中明朝的大太監劉瑾成了「青天大老爺」。

而劇情設計的主要發生地「法門寺」是的確存在的,在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距西安市110公里。

法門寺名揚海外,源自於「佛指舍利」。

舍利是梵語śarīra的音譯,原本意思是印度人死後身體的總稱。

而在佛教中,講僧人死後所遺留的頭髮、骨骼、骨灰等,均稱為舍利。

其中在僧人遺體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體,則稱為舍利子或堅固子。

佛教中對舍利和舍利子的尊敬和供奉,依據緣起性空的義理,主要是由於高僧大德生前的功德、慈悲與智慧。

法門寺,在歷史上就是一座重要的寺廟。

關於建寺時間,從唐代時就已無法準確確定了。

一種說法是,因塔建寺。

清嘉慶《扶風縣誌》記載,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建阿育王冢,藏供佛指舍利。

按唐代石碑記錄,最初塔形為一半圓形大土堆,也稱「聖冢」。

東漢末桓靈年間,始修建寺廟,名「阿育王寺」(即今法門寺)。

故也被稱為「關中塔廟始祖」。

而至北周時期,阿育王寺已有較大規模。

在北周武帝時大興滅佛運動,法門寺也幾乎完全被毀。

隋朝建立後推崇佛教,法門寺有得以重建,但未恢復到北魏時的規模,寺名改為「成實道場」。

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並在有唐一代發展為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寺廟,唐代是法門寺最輝煌的時期。

宋徽宗曾手書「皇帝佛國」四字于山門之上。

至金元之際,仍是關中名剎。

但到了明清以後,卻逐漸衰落。

經歷文革磨難後,更加低迷,直到「佛指舍利」的復出而重新幻彩於世間。

(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瓔珞裝捧真身菩薩像」)

1981年8月4日凌晨1時57分,法門寺中的「真身寶塔」的半壁在大雨中崩塌。

1985年,有關部門決定重修真身寶塔,僅存的半壁寶塔被拆除重建。

法門寺內的這座塔,歷史上也幾修幾毀,半壁殘塔修建為明代,塔上四廟有四塊碑刻,分別是「真身寶塔」、「美陽重鎮」、「浮圖耀日」和「舍利飛霞」,寓意廣泛而深刻。

(下圖是半壁舊塔與修復後的對照)

1987年4月,法門寺真身寶塔拆除重建過程中,發現了塔下地宮,意外的出土了兩千多件國寶重器,堪稱為世界寺廟之最。

而法門寺地宮的規制,也是唐代皇陵的標準,由「前、中、後室及密龕」組成。

出土文物中,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銅浮屠、八重寶函、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均可成為佛教至高至聖的寶物,而大量的供奉舍利(唐密曼荼羅,一種佛門壇場)的金銀製品、秘色瓷、琉璃品、宮廷茶具、珠玉寶石、絲綢服飾等等,不勝枚舉。

我們感嘆這些文化遺產的時候,更不能忘記一位大和尚——良卿法師。

良卿法師生於1895年,七歲出家,至1953年受邀任法門寺住持。

文革初期,數百名的紅衛兵在狂熱的意識形態的驅使下開始大肆破壞西安的佛教建築。

1966年,他們來到法門寺尋找一切可以碾碎砸爛的物件。

當佛殿內的銅像以及寺院上殿檐口處的「七音碑」被統統搗毀後,他們又來到法門寺的真身寶塔,試圖用鐵杴、钁頭等農具挖出塔底埋藏的舍利(當時有謠言說塔下埋藏著國民黨的秘密電台)。

良卿法師見狀來喝阻,立刻被紅衛兵打得頭破血流。

隨後,良卿法師跌跌撞撞地回到住室,披上象徵寺院住持的五色木棉袈裟,全身澆滿煤油,來到真身寶塔前,慘烈自焚。

紅衛兵被這悲壯的場景而驚詫,扔下手中的工具四散而去,真身寶塔下的佛指舍利等眾多國寶方才得以保全。

再說地宮出圖的佛指舍利。

1987年5月,在法門寺地宮中,一共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經中國宗教界和文物界鑑定認為出土的第三枚為釋迦摩尼佛祖真身靈骨,其他三枚為影骨。

而第一、二枚為玉質,第四枚為不知名高僧的指舍利。

第一枚舍利:

安置在唐懿宗所賜、用紅錦袋盛裝的八重寶函內。

第八重為最里一重,是一座純黃金塔,塔座上有一小銀柱,僅11毫米高,佛指舍利就套在柱上。

第二枚舍利:

發現於地宮漢白玉靈帳中的盝頂鐵函。

鐵函內有一個木盒,盒內是彩絹,共九層,花色各異。

當取開最後一層彩絹時,發現了鎏金銀棺。

小銀棺置於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第二枚舍利就置於棺內。

第三枚舍利:

在地宮後室北壁秘龕內,發現一隻銹跡斑斑的鐵函,裡面是一枚45尊造像盝頂銀函,其內是銀包角檀香木函。

函內為嵌寶石水晶槨子,槨子內是壼門座玉棺。

這裡面又是一枚佛指舍利。

經鑑定為真身舍利。

第四枚舍利:

在地宮內的阿育王塔中,放著一座寶剎單檐銅塔。

塔內盛放銀棺一枚,棺內放置著又一枚佛指舍利。

四枚佛指舍利,靈骨與影骨,在世俗觀點上是真假之分,但以佛家觀點,卻另有更深一層的意義。

佛家認為靈骨與影骨同埋千載,同受金棺銀槨禮葬,故四枚舍利是一靈三影,影骨亦是屬靈物。

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朴初老居士對此有詩云:「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映三江」。

如果我們留意到佛指舍利的尺寸,就會發現要比現代人中指要大很多,難道真的是佛祖已經修成「丈六金身」。

還有一種觀點說,佛指舍利並不是中指骨,而是佛祖金身火化後留下的中指骨狀的舍利子,但也缺乏有力的論證。

對於佛指舍利靈骨傳入中國的準確日期,及三枚影骨的產生背景和時期,史料上還沒有能確定。

按《大涅盤經》、《大善見王經》記載,公元前544年,佛祖釋迦摩尼在庫系那拉(Kusinara) 涅盤,聖骸供十方眾生瞻仰了六天後,在第七日,被火化後的舍利子經由香性之婆羅門分給以下之八個國王:拘屍那城、摩羯陀國、毗舍離國、迦毗羅衛國、遮羅頗國、羅摩伽國、毗留提國、婆羅國。

香姓婆羅則保留下來用於平分佛陀舍利的容器。

獲得佛陀舍利子的國王,後來各自建立舍利塔安置供養這些佛陀舍利子。

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於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

關於阿育王分舍利、造塔的事跡《廣弘明集》、《魏書·釋老志》、《歷代三寶記》、《集神州三寶感通錄》、《法顯傳》、玄奘的《大唐西域記》等以及敦煌壁畫中都有所記載。

當然這個「84000」和「諸鬼神」加入了神話色彩。

另據唐道世《法苑珠林》載:阿育王塔在中國有19所,法門寺為第五處。

它們是:西晉會稽鄮縣塔、東晉金陵長干塔、後趙青州東城塔、姚秦河東蒲坂塔、周岐州岐山南塔(即法門寺塔)、周瓜州城東古塔、周沙州城內大乘寺塔、周洛州故都西塔、周涼州姑藏故塔、周甘州刪丹縣故塔、隋益州福感恩寺塔、隋懷州妙樂寺塔、隋并州凈明寺塔、隋并州榆杜縣塔、隋魏州臨黃縣塔。

印度佛教最早沿陸上絲路傳入西域,東漸中土始於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一世紀),但這又明顯晚於印度阿育王分舍利的時間。

所以佛祖舍利傳入中土的具體時期尚缺乏定論。

一種觀點是隨同佛教一同傳入中國。

還有一種觀點,是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真身舍利,但《大唐西域記》中又無明確記錄。

現存中國供奉佛祖舍利的記載主要是北魏及隋唐時期。

在唐代200多年間,先後有高宗、武后、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養佛指舍利。

經歷了千載的佛門聖物,總有道不盡的迷思。

遊覽法門寺是2005年11月28日,當時法門寺雖然修繕了,但是還沒有現在的規模。

特別是新標誌建築「合十舍利塔」還未動工。

當然最近也看到一些網上的評論,質疑法門寺目前的門票價格過高和商業氣氛過濃。

不管怎樣,歷史前法門寺承載了千年的大唐文明和佛門聖跡,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看我們需要看的東西就夠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巡禮法門寺院 探秘大唐珍寶

法門寺,因供奉著釋迦摩尼佛真身指骨舍利、大量珍貴的文物而成為了佛教聖地。而這樣一座千年古剎,獨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法門寺的靈魂,也使法門寺在眾多景區中獨樹一幟。如果大家以為來法門寺只是瞻拜舉世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