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早期法國漢學家沙畹伯希和的文獻史料與他們眼中的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正在上海爾冬強絲綢之路視覺文獻中心舉辦的《法國漢學家在中國》文獻展,展示了三位法國漢學家——最早研究敦煌學並翻譯《史記》的「西方漢學第一人」沙畹、研究鄭和下西洋的伯希和、被譽為「法國的中國詩人」的謝閣蘭——有關的文獻資料。
爾冬強認為:今天當我們歡呼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候,更加不該忘記曾經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在歐美持續百年的中國文化熱正是由沙畹、伯希和、謝閣蘭等一批西方漢學家所開啟。
」
(右起)爾冬強和馮其庸、樊錦詩、王炳華在敦煌
對絲綢之路的熱愛似乎是深入骨髓,上海知名攝影師爾冬強這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沿途收集了大量文獻、書籍、照片、實物,繼去年在上海徐家匯大修道院頒禮堂展出《一個人的絲綢之路——爾冬強海上絲綢之路視覺文獻展預展》後,日前又在上海市石龍路345弄「絲綢之路視覺文獻中心」舉辦了一場名為《法國漢學家在中國》的文獻展。
展覽展示了三位法國漢學家:最早研究敦煌學並翻譯《史記》的「西方漢學第一人」沙畹、研究鄭和下西洋的伯希和、被譽為「法國的中國詩人」的謝閣蘭。
走進位於上海石龍路的絲綢之路視覺文獻中心,更像是走進一家中小型博物館,豐富的展品陳列和電子螢幕的應用,營造了一個即學術又藝術的展覽氛圍。
展出的展品包括包括三位法國漢學家的老照片、書籍及他們鏡頭下的中國等諸多史料。
沙畹、伯希和、謝閣蘭是著名的法國漢學家,他們的一生在中國做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和學術研究,出版了一批重要的學術著作,可以說在整個世界的漢學界影響廣遠。
沙畹在河南永昭陵
愛德華·沙畹(Edouard
Chavanne,1865—1918),是學術界公認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漢學大師之一,1865年出生於法國里昂一個新教徒家庭,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
1889年,24歲的沙畹以法國駐華使團譯員身份前往北京。
來華後,在當時清朝駐法使館參贊唐夏禮的幫助下著手翻譯《史記》,1893年沙畹奉命回到巴黎,主持法蘭西學院「漢語及滿語語言和文學」講座。
同時,他還在東方語言學院、索邦大學、巴黎高等研究實驗學院的宗教科學系授課。
1895年任法國亞洲學會秘書長並參加東方學雜誌《通報》的編輯工作,1903年協助考狄(Henri
Cordier)主辦《通報》,這一年他還成為了法蘭西學會會員。
沙畹於1907年7月拍攝的龍門石窟
沙畹於1907年7月21日拍攝的鞏縣石窟寺
1907年,沙畹第二次來到中國,對中國北方——河北、山東、河南、陝西、山西諸省進行考察。
他在這些地區,尤其是在龍門和雲崗石窟地區,在考古和碑銘方面取得了重大收穫,從而成為第一個系統地考察這些石窟的人。
沙畹著《西突厥史料》
1916年,沙畹當選為英國皇家亞細亞協會會員。
1918年,在巴黎去世。
他的學術著作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譯註》、《司馬遷史記》、《菩提伽耶中國碑考證》、《西突厥史料》、《北中國考古旅行記》、《斯坦因在新疆沙漠中發現的中國文獻》、《摩尼教流行中國考》等。
伯希和
保羅·伯希和,知名法國漢學家、探險家。
當地歐美公認的漢學界領袖。
伯希和利用流利的漢語和豐富的中國歷史文化知識,1906-1908年活動於中國甘肅、新疆一帶,對庫車圖木舒克以及敦煌石窟,進行了廣泛的考察。
從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餘種文書。
伯希和的護照
伯希和的漢學研究精湛淵博,於我國目錄版本、語言文字、考古藝術、宗教文化、東西交通,以及邊疆史地等方面,都有論著。
後期致力於蒙元歷史研究。
學術著作有:《鄭和下西洋》、《伯希和敦煌石窟筆記》、《卡爾梅克史評註》、《伯希和西域探險記》、《伯希和庫車地區考古筆記》等。
伯希和最知名的是把敦煌藏經洞中所有的遺書通檢一遍並盜運其中的精華到歐洲,這也讓他在中國學界毀譽均有。
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
1908年2月,伯希和與保護莫高窟的王道人談判進入藏經洞的事項。
經過3周調查了藏經洞的文件,並選出最有價值的文件約二千餘卷準備盜運回歐洲。
其後與王道人談判,計劃重建莫高窟的王道士最後同意以500兩銀子(約90英鎊)的價錢把這些文物「賣」給伯希和。
伯希和自己說:「洞中卷本未經余目而棄置者,余敢說絕其無有。
」有一張伯希和盜竊藏經洞遺書的自拍照:他蹲在洞窟里,面對堆積如山的經卷,正在蠟燭下一件件、一頁頁地翻檢……「不單接觸了每一份文稿,而且還翻閱了每一張紙片」。
謝閣蘭在陝西乾陵
維克多·謝閣蘭,法國著名漢學家、考古學家、作家和詩人,同時也是一名醫生。
謝閣蘭對中國的悠久文明和獨特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並以此為靈感創作出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
他的文學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國醞釀或完成的,字裡行間浸透著中國文化的養分。
其重要的作品,如《古今碑錄》(詩集)、《勒內·萊斯》(小說)、《歷代圖畫》(散文詩集)、《華中探勝》(記游)等,都寫於中國,取材於中國。
因此他被人稱之為「法國的中國詩人」。
謝閣蘭在江蘇丹陽南朝陵石刻
爾冬強在江蘇丹陽南朝陵石刻
爾冬強認為,在當前全球化的視野下,漢學、新儒學、西域敦煌學等都在成為熱點,中國傳統文化不管以什麼樣的面貌出現都是一股強勁的力量,今天當我們歡呼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時候,更加不該忘記曾經為中國文化的傳播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在歐美持續百年的中國文化熱正是由沙畹、伯希和、謝閣蘭等一批西方漢學家所開啟。
」
爾冬強從2000年開啟重走「絲綢之路」,先是經歷了從河西走廊、新疆全境以及歐亞草原、蒙古國、伊朗、土耳其、埃及等地的陸地考察。
前年,爾冬強曾駕著無動力帆船又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