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有64件國寶是永不允許出國展示的!(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大克鼎

微信: pax004

大克鼎,屬西周晚期,1890年(清光緒十六年)陝西扶風法門鎮任村出土,原器通高93.1厘米、口徑75.6厘米、重201.5千克。

大克鼎又名克鼎和膳夫克鼎,與此鼎同出的還有小鼎七件、盨二件、鍾六件、鎛一件,都是膳夫克所作之器。

因此稱此鼎為大克鼎,小鼎為小克鼎。

西周孝王時名叫克的大貴族為祭祀祖父而鑄造。

造型宏偉古樸,鼎口之上豎立雙耳,底部三足已開始向西周晚期的獸蹄形演化,顯得沉穩堅實。

紋飾是三組對稱的變體夔紋和寬闊的竊曲紋,線條雄渾流暢。

由於竊曲紋如同浪峰波谷環繞器身,因此又叫波曲紋。

鼎腹內壁上銘文共28行290字,為西周大篆的典範之作。

內容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克對祖父師華父的頌揚與懷念,讚美他有謙虛的品格、美好的德行,能輔協王室,仁愛萬民,管理國家。

英明的周天子銘記著師華父的偉績,提拔他的孫子克擔任王室的重要職務膳夫,負責傳達周天子的命令;第二段是冊命辭,周天子重申對克官職的任命,還賞賜給克許多禮服、田地、男女奴隸、下層官吏和樂隊,克跪拜叩首,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和賞賜,乃鑄造大鼎歌頌天子的美德,祭祀祖父的在天之靈。

此鼎系周孝王時期鑄器,歷見著錄,流傳有緒,是研究西周奴隸制度的珍貴資料。

現藏上海博物館。

12.太保鼎

微信: pax004

太保鼎,屬西周初期,傳清道光間山東壽張縣梁山出土。

通高50.7厘米、口徑23×36厘米,方形,二直耳,耳上各有兩個立虎,器身上有棱脊與紋飾,腹內有「太保鑄」三字,此太保系輔佐周成王的召公奭。

現藏天津博物館。

13.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微信: pax004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屬新石器時代,1977 年浙江河姆渡遺址T231出土。

食器,木質、斂口,呈橢圓瓜棱形,圈足略外撇。

口徑10.6×9.2厘米、高5.7厘米、底徑7.6×7.2厘米。

外壁均有一層朱紅色塗料(剝落較甚),微有光澤。

經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鑑定為生漆。

朱漆碗的發現,說明至少在六、七千年之前,我們的先民已將天然漆用於裝飾生活器具的表面。

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14.良渚出土玉琮王

微信: pax004

良渚出土玉琮王,屬新石器時代,1986年餘杭反山12號墓出土,出土時,平正地放置在墓主關骨的左下方,是一件神聖崇高的玉制禮器。

高8.8厘米、射徑17.1—17.6厘米、孔徑4.9厘米。

黃白色,有規則紫紅色瑕斑。

器形呈扁的方柱體,內圓外方,上下端為圓面的射,中有對鑽圓孔,俯視如玉璧形。

琮體四面中間由約5厘米寬的直槽一分為二,由橫槽分為四節。

這件玉琮重約6500克,形體寬闊碩大,紋飾獨特繁縟,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堪稱「琮王」。

琮是一種用來祭祀地神的禮器。

看良渚文化的玉琮,它的形狀內圓外方,中間為圓孔。

專家們推測,它可能是原始先民「天圓地方」宇宙觀的體現,方象徵著地,圓象徵著天,琮具有方圓,正是象徵天地的貫穿。

在當時,每當豐收或祭日時,就舉行隆重的祭祀典禮,良渚先民就用它來與天地神靈溝通。

因此,玉琮是良渚人所用的宗教法器。

這件玉琮的製作,技術高超,可稱神工鬼斧,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寶。

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5.水晶杯

微信: pax004

水晶杯,屬戰國時期,1990年杭州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

高15.4厘米,敞口,斜壁,圓底,圈足外撇。

素麵無紋飾,透明,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

此杯是用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實用器皿,國內罕見,其製作技巧和工藝水平令人驚嘆。

現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6.淅川出土銅禁

微信: pax004

淅川出土銅禁,屬春秋中期,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出土。

通高28.8厘米、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

禁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身以粗細不同的銅梗支撐多層鏤空雲紋,十二隻龍形異獸攀緣于禁的四周,另十二隻蹲于禁下為足。

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用失蠟法鑄造的時代最早的銅器,其工藝精湛複雜,令人嘆為觀止。

現藏河南博物院。

17.蓮鶴銅方壺

微信: pax004

蓮鶴銅方壺,屬春秋中期。

1923年於河南新鄭李家樓春秋鄭國大墓出土。

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原器通高126厘米、口長30.5厘米、寬24.9厘米。

此壺主體部分為西周后期以來流行的方壺造型,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壺身的紋飾為淺浮雕並有陰線刻鏤的龍、鳳紋飾。

有的是以鳥獸合體的形式表現,虬屈蟠繞,布滿壺體。

圈足上每面飾相對的兩虎,器蓋口沿飾竊曲紋。

壺頸部四面均有龍(獸)形耳,兩正側面作回首反顧之龍形,有花冠形角,體積很大,冠與身軀均有鏤空的精美花紋。

壺腹下部四角又有附飾的有翼小龍,作回首向上攀附之狀。

獸角翻卷,角端如花朵形。

圈足下有雙獸,弓身卷尾,頭轉向外側,咋舌,有枝形角。

承托壺身的獸,和壺體上所有附飾的龍、獸向上攀援的動勢,相互應合,共同在觀者視覺上造成壺身輕盈、移動的感覺。

此壺原為一對,一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館。

18.齊王墓青銅方鏡

微信: pax004

齊王墓青銅方鏡,屬西漢時期,1980年山東淄博大武鄉窩托村南古墓五號陪葬坑出土。

鏡長115.1厘米、寬57.5厘米、重56.5千克。

背部有五個環形弦紋鈕,兩短邊又各鑄二鈕。

每一環鈕四周飾柿蒂形紋。

背又飾有夔龍糾結圖案,捲曲交錯自如。

這件大型銅鏡大概要用柱子和座子加以支撐,鏡背面和邊上的鈕可能就是與柱子和座子固定時用的。

現藏淄博市博物館。

19.鑄客大銅鼎

微信: pax004

鑄客大銅鼎,屬戰國時期,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

又名楚大
鼎或大鑄客鼎。

楚國青銅炊器,通高113厘米、
口徑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深52厘米、腹圍290厘米、足高67厘米、重約400千克。

圓口,方唇,鼓腹,圓底,三蹄足。

頸側附雙
耳,耳的上部外侈。

腹飾一周突起的圓箍。

上飾模印花紋,雙耳和頸部外壁飾模印菱形幾何紋,足根部飾浮雕旋渦紋。

鼎口平沿刻銘文
12字,刻銘開頭即是「鑄客」二字,故依慣例以開始二字名之,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安邦」二字吉語,又因此鼎在數千件楚器中最為雄偉,堪稱楚王重器,特冠一「大」字,是現存周代以來最大最重的鼎。

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20.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微信: pax004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屬三國時期(吳),1984 年安徽馬鞍山朱然墓出土。

漆木屐前面是有一個孔栓繩子,後面有兩個孔作成木屐的形態。

這個漆木屐和現在的木屐樣子差不多,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 多年,當年在日本展出時候還引起了轟動。

由此也可看出,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代,中日之間就有了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

在朱然墓漆木屐沒有出土以前,一般認為漆木屐是日本人最早發明的,通過朱然墓漆木屐的發現,證明木屐是在中國通過唐文化東傳到日本,最後被日本逐漸使用。

現藏馬鞍山市博物館。

想知道自己一生的財運如何,添加微信: pax004 , 幫你財運亨通、心想事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他把青銅器販賣到國外——下場卻異常慘澹

我國歷史悠久,創造出的生活用物千奇百怪,數量更是無法計算,然而,在經歷了歷朝歷代的風風雨雨,而流傳下來的個時期文化遺物,卻在短短的百年間遭受了從未有過的,無可挽回的重創,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毀一件...

你一定要看看這些永遠禁止出國的文物

由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見評選出,並印發有《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以下國寶此後永久不准出國展覽。1.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