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鳳凰和太陽神鳥的相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8月20日到10月30日,在經過兩個多月的熱鬧以後,由湖北省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完美謝幕。

「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繼去年暑假「霸:迷失千年的古國」後舉辦的又一個重要考古發現系列展覽。

九連墩1、2號墓是2002年的重要考古發現,兩墓共出土了包括青銅禮器、兵器、漆器與玉器等文物5000餘件套。

本次展覽精選了其中142件套珍貴文物,以兩位墓主人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層層推進,從「我們是誰?」「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信仰」四個部分細緻呈現了包括用鼎制度、兵器甲冑、琴瑟鐘鼓、服裝配飾等楚人世界的方方面面。

為了更好地推介本次展覽,金沙遺址博物館在展陳設計、教育推廣等方面煞費苦心。

為了突出楚人崇日拜火、尚赤尚紅的風俗,展覽的主色調以紅色為主,展牆上暗紅與鮮紅交錯,層次分明,醒目異常。

為了讓觀眾更直觀地了解楚人的生活,展覽期間,展場裡特設的「楚風體驗堂」組織了「楚風雅韻」體驗系列社教活動。

觀眾在此欣賞編鐘樂舞的表演,還可以參加「編竹簡、誦《楚辭》、著楚服、習古禮」「讀故事學成語」等體驗活動。

為了讓觀眾深入了解恢詭譎怪、驚采絕艷的楚文化,展覽舉辦方還特地邀請了湖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兼常務副館長萬全文研究員、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陳樹祥研究員做了題為「楚文化考古:改寫中國文明史」「鑠石流金——銅綠山古礦冶遺址考古發現解讀」的主題講座。

作為千禧年之交國內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九連墩1、2號墓的發掘及出土文物一直受到廣大公眾的極大關注。

九連墩楚墓發掘清理的過程中,全國各地的報刊媒體爭相報導;2002年12月21日至25日,湖北衛視甚至對九連墩楚墓進行了每天1小時的現場直播並由專家現場解說,在湖北形成了萬人空巷看九連墩,街談巷議皆九連墩的局面。

作為荊楚文化的代表性名片以及湖北省博物館的臨展品牌,九連墩文物在過去的幾年裡,也已先後在國內外多家博物館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本次金沙遺址博物館的展出,可以成為長江中游的荊楚文化和長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交流的一起典型案例。

然而,人們對長江文化的認識,並非一開始就如此清晰透徹;長江流域各地域文化之間的交流,也直到最近幾十年才開始走上前台。

70年代末,河南淅川下寺楚墓群與湖北隨州曾侯乙墓的發掘,震驚了先秦史學界。

彼時的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南、北方文化的獨特面貌,以楚文化為代表的地域文化研究伴隨著出土材料的增多開始從無到有,葳蕤興發。

1981年6月,湘、鄂、豫、皖四省聯合成立了「楚文化研究會」,長江中游的文化也逐漸因為這個歷史機緣開始被世人所關注,進入了一些學者的視野當中。

隨著長江流域越來越多的考古材料出土,學術界已逐漸認識到之前的「黃河中心論」需要重新審視。

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造就了不同的區系類型,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這些芊綿多姿的地域文化既是中華文化的區域代表,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各表一枝的同時,也共同搭建了中華文化的高堂邃宇,鋪就了中華文化的錦繡華章。

荊楚文化與巴蜀文化,在先秦時期通過長江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聯繫。

著名的三星堆文化,可以在江漢地區的石家河文化中可以找到關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第五代蜀王開明,文獻記載亦來自於荊楚大地。

長江中游與長江上游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聯繫,給兩地文化的交流提供了空間。

楚人以鳳鳥為圖騰。

據《國語·鄭語》以及《史記·楚世家》記載,楚人是祝融的後裔。

祝融部落在遠古之時依附於以鳥為圖騰的高辛部落集團,這給楚人打下了「鳥」之印記;而從祝融部落的構成而言,重、黎二支當中的「重」族本身就屬於崇鳥的少昊一族。

祝融部落分化與南遷以後,鳳鳥圖騰被楚之先民帶到了湖北,成為了楚文化的標誌性符號。

從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來看,楚人對鳳鳥的喜愛是無以復加的,這種喜愛,在楚文化核心區域的湖北地區尤甚。

比如在江漢平原大量出土的虎座鳥架鼓和虎座立鳳,楚人以鳳鳥自居;比如絲織與刺繡,現有材料主要源於馬山一號墓,其中的藝術元素就以鳳為主體;再比如楚人以鳳喻人,從楚莊王踐諾「一鳴驚人」到楚狂接輿慨嘆孔子「鳳德之衰」,上下層皆從鳳鳥立意。

古人明白湖北人對鳳鳥的尊崇,所以有了毀譽參半的「九頭鳥」稱號出現。

巧合的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同樣以鳥為主題。

太陽神鳥的圖案採用鏤空方式表現,分內外兩層,內層周圍等距分布12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由4隻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

4隻鳥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飛行,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生生不息,體現了古蜀人對太陽及鳥的強烈崇拜。

四鳥負日的造型,或許代表了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迴;內層12道芒紋,或許代表了一年十二個月的周而復始。

正因如此,太陽神鳥成功入選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識。

九連墩的出土文物,包括了虎座鳥架鼓等楚文化的典型器物。

作為長江中游禮樂文化的物質載體,九連墩出土文物不僅完美體現了「敬天、崇禮、追求大同和至善」的主題,也完全符合中華文化的基本特色。

可以說,「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舉辦,既是對先秦時期聯繫長江中游與上游的先民致敬,也是以獨特方式在向今天的川渝民眾致敬。

荊楚鳳凰與太陽神鳥,足以證明長江中游和上游的人們擁有相似的文化心態和精神信仰。

南方有嘉木,鳳鳥喜棲梧,長江流域的人們,或許會因此而找到更多的認同感;先人和後人的遇見,也或許會因此而達成更多的愉悅。

由此,我們不禁有了一種思考。

在致力於地域文化的輸出時,完全可以通過主動的規劃和設計來達到全面展示的目的。

如果各區系類型的博物館,都可以通過自身的設計與選擇,提供富有地方特色又與展出地息息相關的精品陳列,彼此之間既考慮到區系類型之間的差異,同時也關注到歷史淵源和現實需求,那麼,百花競妍的狀態一旦持久保持,必將對中華文化的推介與傳播產生重大效應。

(供圖:金沙遺址博物館)《中國文物報》2016年12月20日5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鳳舞九天 光耀千秋

內容摘要:本次展覽正是以考古發現的文物為物質載體,通過「尊禮崇樂」「蘊美求奇」「究天人之際」等單元,為觀眾從禮制、藝術、科技等多個角度介紹楚國輝煌的歷史文化以及楚文化深遠的歷史影響。長沙楚墓、...

江西文物亮相夏商時期玉文化特展

南昌新聞網訊 日前,「玉匯金沙——夏商時期玉文化特展」暨夏商時期玉器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 本次展覽匯集了全國各地區出土的夏商玉器精品250餘件(組),是國內夏商時期出土玉器最...

夏商時期玉器精品匯聚金沙遺址博物館

新華社成都9月24日電(記者童方)《玉匯金沙——夏商時期玉文化》特展24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該展覽匯集了全國各地出土的夏商玉器精品250余件(組),是迄今國內夏商時期出土玉器最大規模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