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九連墩」楚墓 神秘的楚文化居然「尚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

2016年8月,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湖北省博物館舉辦的《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

這次展覽呈現的文物,來自一座戰國中後期、楚國鼎盛時的墓葬,也是中國已發掘的楚墓中保存最完好的——九連墩戰國古墓群。

導覽人:王方,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助理、陳列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王方向雅昌藝術網介紹,「九連墩戰國古墓出土的器物中,包括很多與楚國的禮儀、風俗、文化、藝術相關的文物,這對我們了解楚文化的發展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從地理位置來說,湖北和四川從古至今都是鄰居。

歷史上,楚文化與蜀文化關係緊密、交流頻繁,可謂『江水上下,一葦可航』。

楚、蜀文化之間的交流和來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從四川地區出土的很多戰國墓葬中可以看到在青銅器、漆木器的製作和藝術風貌上,與楚國也有很多相通之處。

2002年,因正在建設中的孝襄高速公路正好經過此處,打破了兩千年的漫漫沉寂。

考古人員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隨著珍稀文物的不斷出土,一個戰國古墓群揭開了奇譎、浪漫而瑰麗的楚文化面紗。

古墓位於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由9座大中墓葬封土堆組成。

因為所有出土器物上都沒有找到標明墓主人明確身份的銘文,印章也無跡可尋,所以墓主人的身份至今依然無法得到證實。

只是民間傳說這裡埋著楚國一位將軍,因故被楚王誤殺。

追悔莫及的楚王賜金頭一個,連同將軍一併葬入九連墩。

這是湖北發現的最大的夫妻墓,墓葬規格都在封君以上。

1、2號墓的車馬坑是全國迄今為止楚墓中發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且最壯觀的車馬坑,兩墓共計出土了包括青銅禮器、兵器、漆器與玉器等文物5000餘件/套。

本次特展以九連墩戰國古墓出土的器物為線索,為觀眾細緻地呈現了楚人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用鼎制度、兵器甲冑、琴瑟鐘鼓、服裝配飾等。

精選的142件文物中,不乏青銅編鐘、青銅升鼎、龍耳漆方壺、漆木匜形杯與三人踏豕玉墜飾等珍品文物。

結合展廳的展陳設計、空間布局以及多媒體科技手段的運用,向觀眾呈現出上下八百年、浪漫、詭譎的楚文化切片。

展覽現場

進入展廳,巨幅動畫映入眼帘,穿越歷史迷霧而出現在觀眾面前並引領觀眾進入展廳的正是九連墩戰國古墓1號墓與2號墓的主人——一對楚國貴族夫婦。

布展團隊還為這對夫婦專門設計了造型各異的Q萌漫畫形象,有持劍披甲的將領形象、有著長袍配玉飾的大夫形象,也有著紋飾繁複的華美衣物並端坐撫琴的貴族婦女形象等。

據史籍記載,楚人認為自己是日神的遠裔,火神(祝融)的嫡嗣,因此崇日拜火,而日與火皆為赤色,故「楚人尚赤」。

整個展廳採用了紅、黑兩個色系作為基本色調,並在每個單元設計對應器物上的紋飾,表現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車馬出行、金戈鐵馬、生活宴飲,為觀眾提供具有當時時代背景的氛圍。

據王方介紹,九連墩挖掘以後在國內很多地方都做過巡展,與傳統的精品文物展示相比,此次金沙遺址博物館在展陳的方式上做了很多大膽的探索,更加重視觀眾的體驗感,將趣味性與科普性相結合。

展覽現場

、「展覽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九連墩墓主人們自己的故事,從『我們是誰?』、『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信仰』這幾個方面組合展開並層層推進。

在展廳里,我們使用了一些科技手段,包括立體展示,在展廳中通過復原九連墩出土的樂器和家居用品,做了一個『楚風體驗堂』的場景式植入,讓觀眾走進展廳就能體會到濃郁的楚風。

每個周末我們會舉辦一些與楚文化相關的社教活動,吟《楚辭》、識百草、編竹簡等。

另外,很多的成語故事都與楚文化有關,比如高山流水遇知音、百發百中、百步穿楊,因此我們把讀故事學成語的環節也放到了展廳里,讓觀眾在這裡體驗原汁原味的楚風,沉浸到楚文化的氛圍。

為了滿足不同需求的觀眾,我們在展廳里也做了一些探索,比如為這次的主題牆製作了專門的動畫視頻,讓觀眾一走進來就體驗到栩栩如生的九連墩,縮短了展覽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展板採用了很多動漫的手段,使觀眾從思想上產生互動。

在每個單元,我們會提出一些問題,請觀眾去思考解答,增強了展覽的互動性和趣味性。

此外,我們設計了一個九連墩科技導覽體系,除了自動推送微信導覽以外還設計了五個小遊戲,觀眾可以在參觀的同時遊戲互動。

觀眾通過掃描展廳入口的二維碼,可以下載所有關於楚文化相關研究的論文,從知識上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讓觀眾體驗沉浸式參觀,寓教於樂。

」王方導覽時,就博物館獨具匠心的安排如是談到。

展覽現場的「楚風體驗堂」

楚學泰斗張正明曾評價絲織刺繡、青銅冶鑄與髹漆工藝為「楚國物質文化的三大支柱」。

出於對文物的保護,本次特展沒有展示絲織刺繡類展品,但青銅器、玉器以及漆器展品的展示還是比較集中的。

請跟隨我們的圖片和介紹,走進展廳吧:

展廳中五個相同的「青銅升鼎」

青銅升鼎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青銅升鼎(局部)

青銅升鼎

升鼎主要是放置祭祀時的牲肉,但是這個鼎和中原地區的不一樣,束腰、平底、敞口,這與「楚王好細腰」的社會風尚相符,高挑而纖美。

展廳中的五個鼎的體形大小是一樣的,可以推斷當時的青銅製作是成套生產的,器形也已經非常成熟,而且在青銅器內部用了榫卯結構,鼎腰上有孔,升鼎上的四條龍就是從鼎腰裡插進去的,並用榫卯結構焊死。

展廳中四個相同的「銅簋」

銅簋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簋(局部)

過去考古判定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主要是靠埋藏的成套的器物。

比如一號墓主人是誰,是王是侯?通過考古學家在墓葬里發現的成套的「五鼎四簋」。

根據周禮的鼎、簋配爵制度,這個墓主人屬於士大夫階層。

一號墓里還出土了大量的兵器和甲冑,又判定他的身份是一個將軍,春秋五霸戰國群雄主要是靠戰爭的力量。

二號墓出土了很多的生活用品,包括織繡、樂器,因此推測她是一位女性。

那麼男女墓主人又埋葬在一塊,推斷他們應該是夫妻的身份。

展覽現場

人甲冑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人甲冑

人甲冑

鎧甲、兵器

在九連墩一號墓葬里發現的28套鎧甲與之前考古發現的同一時期的青銅鎧甲不同。

青銅鎧甲固然保護效果好,但是很笨重,行動不便,限制了攻殺能力。

楚國用犀牛皮和鹿皮改進了鎧甲,當然這種鎧甲是一定等級的人才能佩戴的。

改進後的鎧甲韌性比較強,也比較寬鬆,利於攻戰,殺傷力和保護力都比較強。

《楚辭》里描述過楚人的鎧甲和吳人的兵器,這種先進的裝備保持了楚人強悍的戰鬥力,提升了楚國的軍資力量。

銅矛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雙戈戟(左)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戈(右)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削刀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弧背削刀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刻刀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刮刀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從上至下)

銅殳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展覽現場

銅剎(左)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劍(右)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木劍櫝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展覽現場

十弦琴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十弦琴(局部)

十弦琴(局部)

樂器

在九連墩的墓葬里發現了90多件樂器,這對於了解春秋戰國時期楚人的禮樂制度以及音樂發展非常重要。

而且目前發現了好幾件樂器在國內是唯一的,比如這件十弦琴可能是目前國內發現的戰國時期到西漢之前最精美的一件,它通體都是繁縟的紋飾,有十弦,音箱的製作比較規範,體現了當時重視禮樂的精神。

青銅編鐘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青銅編鐘(局部)

由11個按音階高低順序排列的銅鈕鍾組成的青銅編鐘,紋飾繁複精美,且擊之仍能發出清越悠揚的鐘聲。

彩繪二十三弦瑟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展覽現場

玉器

楚國貴族屈原曾吟誦道,「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作為貴族階層普遍身份標識的玉器,與青銅器、漆木器一道,成為了再現楚國貴族地下宮殿神奇與瑰麗的重要線索。

玉器在中國先秦的士大夫階層和貴族階層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它是身份和禮儀的象徵,很多先秦文獻里記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以玉比德也。

」玉器象徵了他的身份、地位和品行。

雲紋蜷龍玉佩(左)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三人踏豕玉墜飾(右)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三人踏豕玉墜飾

三人踏豕玉墜飾

九連墩出土了很多的玉器,其中有一件非常精美,叫「三人踏豕玉」,這是一個玉墜,在過去出土的大量戰國玉器里目前是唯一的一件,人物造型非常生動,一個人踩著兩個人的頭部,兩個人下面還拓著一個玉豬,很多專家認為這表現了一個最早的雜技場面。

玉墜上人物雕刻寫實,服飾交代清楚,這些對於研究戰國時期楚人的服裝和遊戲方式都有很大的幫助。

其他的玉器都是常見的配飾,是當時君子出行必須要佩玉,而且很講究的,有不同的組合方式,比如龍鳳佩。

出行的時候不能走快,要按照宮、角、羽的節奏,有固定的步數和方向,走的時候就有音樂,這樣就對人的行為進行了一個規範,玉器本身就是環佩之音,這些都是禮制的一種反映。

谷紋蜷龍玉佩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雲紋龍鳳玉佩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雲紋龍首雙身玉佩(上)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雲紋龍形玉佩(下)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谷紋蜷龍玉佩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雲紋龍形玉佩(上)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谷紋龍形玉佩(下)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谷紋蜷龍玉佩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雲紋玉璧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交龍紋玉璧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雲紋玉瑗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谷紋玉璧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S紋玉環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從左至右)

龍形玉璜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谷紋玉璜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白玉帶鉤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方盒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器

漆木器是當時非常有代表性的器物,觀賞展廳中的漆木器,觀眾更易體會到楚國工匠的高超技藝與楚國貴族的奢華生活。

此外,漆木器也是最能體現蜀和楚之間關係的一種文物。

在四川發現的傳館墓葬、馬家大墓以及其他戰國墓葬里也出土了很多漆器,而且兩地制器的工藝包括一些花紋的圖案是相通的,從現在的研究來看蜀國的漆器製作有很長的淵源歷史。

在金沙遺址也發現了很多的漆木器,而且已經是通體彩繪,以黑漆為底,紅漆彩繪,中間有的器物還見之於黃色、土色,這種繽紛的色彩在一個器物上體現了對唯美、浪漫的追求,給人一種極其美好的感受。

楚人崇鳥,鳳鳥是最主要的一個圖騰標誌,很多的漆木器上有鳥紋。

九連墩二號墓出土的漆木器應該是目前所發現的楚墓里規模最大,工藝較為完善的漆木器。

彩漆龍蛇花瓣盤豆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彩漆龍蛇花瓣盤豆(局部)

彩漆龍蛇花瓣盤豆

彩漆龍蛇花瓣盤豆,以回首銜蛇的蹲龍雕塑為座,以兩隻龍角、兩隻龍爪、一條龍頭為支點,托起一個花口淺盤。

整件器物輕盈剔透,奇譎詭怪。

這件器物將動物刻畫得非常精美,大龍盤繞著十六瓣花盤,龍頭支撐著盤豆,龍嘴裡銜著一條蛇,前爪抓著盤,後爪支撐在基座上。

不管是力度、構圖、色彩對比,還是紋飾,都充滿了想像力和極強的動感。

「豆」作為祭祀時的器物,用來盛放供品,也是在楚墓里第一次發現。

漆木雕動物座屏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雕動物座屏(局部)

漆木雕動物座屏

漆木雕動物座屏對稱展現了鳳鳥銜蛇、奔鹿、蹲蛙等造型,動感十足,極盡曲線之美。

酒具盒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酒具盒(局部)

酒具盒(局部)

酒具盒

這件酒具盒,是用於出行時隨身攜帶的,可以看出非常的講究。

漆木房俎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房俎

當時楚人認為神靈也是要吃東西的,這些是用來盛放供奉的肉醬之類的供品的,體量比較大。

展覽現場

漆木簋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簋(局部)

漆木鼎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簠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敦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展覽現場

彩漆木案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盤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匜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樽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龍鳳紋漆耳杯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高柄壺形器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長方盒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龍鳳蛇紋漆圓盒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匜形杯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漆木匜形杯(局部)

龍耳漆方壺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立鳥盆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立鳥盆(局部)

銅立鳥盆

這是洗手時舀洗的盆,中間立了一個鳥,楚人把鳳鳥當作吉祥物。

銅方鑒缶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方鑒缶(局部)

銅方鑒缶(局部)

銅方鑒缶

這件銅方鑒缶被專家稱為「冰箱兼保溫器」。

它的中間是一個方缶,作盛酒器,下面是一個鑒,作盛水器,冬天放熱水進去讓酒保溫,夏天缶和鑒之間放冰塊冰鎮的這個酒水,體現了楚人講究的生活。

這種器物在當時並不常見,很高等級的人才能使用。

在過去,這樣的器身都是鑲錯金銀的,器物本身像黃金的顏色閃閃發光的,中間再嵌銀這樣色彩就更漂亮了。

銅圓鑒壺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圓鑒壺(局部)

銅圓鑒壺(局部)

銅人擎燈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人擎燈(局部)

左手上立一微縮飛禽的銅人擎燈器,其銅人面部表情、服飾細節甚至飛禽羽翼的輪廓,都分毫畢現。

展覽現場

銅簋(附匕)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鑲嵌紋銅敦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蓋豆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盒(前)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蓋豆(後)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提鏈銅盒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勾連雲紋銅鎮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套杯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鴞嘴銅卣(前)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方壺(後)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鴞嘴銅卣局部

龍耳銅方壺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展覽現場

車馬坑

九連墩一二號墓里隨葬了幾十具車馬,有專家稱整個九連墩的一二號墓就像一個地下宮殿,完整地呈現了當時貴族社會的生活用品。

因為楚人尚鬼,視死如視生,認為人死了以後是有靈魂的,相信靈魂不滅,這種觀念一直影響到漢代以後的墓葬風俗。

錯金銅車軛帽、衡末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車軎(附轄)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棘鏈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青銅活頁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銅三連環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錯金立獸銅扣飾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錯金立獸銅扣飾局部

馬銜、馬鐮 戰國 湖北省博物館藏

為使觀眾能更深入了解作為長江流域古文化重要代表之一的楚國文化,金沙遺址博物館還特地邀請了兩位楚學大家來做主題講座:銅綠山四方塘遺址考古隊隊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樹祥已在展覽開幕當天作題為《鑠石流金——銅綠山古礦冶遺址考古發現解讀》的主題講座;9月24日,湖北省博物館常務副館長萬全文將作題為《楚文化考古:改寫中國文明史》的主題講座,從「廣博」的角度來重新檢視,郭店楚簡、曾侯乙墓編鐘、人物御龍帛畫與江陵馬山戰國墓出土絲織品等重大楚文化考古發現,對中國文明史研究具有的重要意義。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2016年10月20日。

作者:李璞

編輯: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鳳舞九天 光耀千秋

內容摘要:本次展覽正是以考古發現的文物為物質載體,通過「尊禮崇樂」「蘊美求奇」「究天人之際」等單元,為觀眾從禮制、藝術、科技等多個角度介紹楚國輝煌的歷史文化以及楚文化深遠的歷史影響。長沙楚墓、...

河南信陽城陽城址新發掘兩座戰國中期楚墓

新華社鄭州10月29日專電(記者桂娟)「亡羊補牢」的典故發生在河南省信陽市楚國國都城陽城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在這一城址保護區內發掘兩座被盜的戰國中期楚墓,進一步豐富了對城陽城址布局的認識...

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玉器

楚國興起於荊山江漢,襲用周制,奄有蠻夷,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迄今考古發現的東周墓葬絕大多數為楚墓,楚國玉器尤其是戰國楚墓出土的玉器分布廣、數量大、品種多,是匯聚戰國玉器的寶庫。湖北棗陽九連...

從出土古玉看古楚國文化特質

古楚國建立於西周成王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楚國領地大體包括湖南、湖北全部和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雄居大江南北,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周代楚國被稱作「蠻夷之國」...

荊楚鳳凰和太陽神鳥的相遇

8月20日到10月30日,在經過兩個多月的熱鬧以後,由湖北省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完美謝幕。一「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