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蜀、楚文化源流 《九連墩的故事》將在成都展出兩個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九連墩的故事——楚墓精品文物特展》,本周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式面向觀眾開放。

142件來自戰國時代楚國的珍品文物,集中亮相,為歷史愛好者帶來一場「楚文化的盛宴」。

也為比較研究蜀、楚兩地文明源流,及文化傳承交流,架起了一道橋樑。

《九連墩的故事——楚墓精品文物特展》以九連墩戰國古墓出土的器物為線索,從1、2號坑,兩位墓主人的第一人稱視角出發,層層推進,分為「我們是誰?」、「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信仰」四個篇章,為觀眾細緻呈現楚國權貴階層生活、戰爭、祭祀等方方面面,所展出的精品文物,涵蓋用鼎制度、兵器甲冑、琴瑟鐘鼓、服裝配飾等。

這件名為「彩漆龍蛇花瓣盤豆」的禮器,上端的托盤由花瓣粘接盤底而成,柄和底座由整木雕刻的一龍一蛇纏繞而成,做工十分精巧。

豆為戰國禮器,為盛放食物用。

銅圓鑒壺這套「銅圓鑒壺」,堪稱楚國貴族的「冰箱」。

2000多年前,楚國權貴命人從雪山取冰置於地窖保存,到了夏季,將冰取出放入圓鑒,用於為壺、缶等酒器降溫,即使酷暑天,楚國王公貴族也能品嘗到冰涼爽口的發酵酒。

楚國將士甲冑從九連墩戰國古墓出土的甲冑,材質已從商周時期的青銅造變為皮製。

楚國將士護具的輕質化,直接影響戰局,楚國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戰國列雄,與武器的變革不無關係。

楚國九連墩古墓出土的青銅劍。

九連墩古墓出土的漆木方盒,其上四尊龍形紋兩兩相對,造型生動。

三人踏豕(shi)玉墜飾「撫長劍兮玉珥」,玉器是楚國貴族的身份標識,這件三人踏豕(shi)玉墜飾在已出土的楚國文物中獨一無二,三人呈眾字形踩在豬背上,造型充滿喜感。

湖北九連墩1、2號墓是2002年國內最重要考古發現,其車馬坑是全國迄今為止楚墓中發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車馬坑,兩墓共計出土了包括青銅禮器、兵器、漆器與玉器等文物5000餘件。

《九連墩的故事——楚墓精品文物特展》現場「江水上下,一葦可航」,歷史上,蜀文化與楚文化關係緊密、交流頻繁。

相傳第五代蜀王開明亦來自荊楚地區,他積極引進楚文化,加強了蜀、楚兩地的聯繫。

本次展出,為進一步研究蜀楚文化源流搭建了橋樑,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0月30日。

(實習編輯:祝聞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鳳舞九天 光耀千秋

內容摘要:本次展覽正是以考古發現的文物為物質載體,通過「尊禮崇樂」「蘊美求奇」「究天人之際」等單元,為觀眾從禮制、藝術、科技等多個角度介紹楚國輝煌的歷史文化以及楚文化深遠的歷史影響。長沙楚墓、...

從出土古玉看古楚國文化特質

古楚國建立於西周成王時期,至春秋戰國時楚國領地大體包括湖南、湖北全部和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雄居大江南北,經濟發達,國力強盛,位列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周代楚國被稱作「蠻夷之國」...

荊楚鳳凰和太陽神鳥的相遇

8月20日到10月30日,在經過兩個多月的熱鬧以後,由湖北省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聯合舉辦的「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楚墓精品文物特展」在金沙遺址博物館完美謝幕。一「九連墩的故事——湖北九連墩...

湖北棗陽九連墩楚墓出土玉器

楚國興起於荊山江漢,襲用周制,奄有蠻夷,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迄今考古發現的東周墓葬絕大多數為楚墓,楚國玉器尤其是戰國楚墓出土的玉器分布廣、數量大、品種多,是匯聚戰國玉器的寶庫。湖北棗陽九連...

信陽楚墓發現60周年 罕見戰國長劍展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游曉鵬 通訊員 武志江11月11日~12日,信陽楚墓發現60周年暨兩周城址考古與保護學術研討會在信陽市召開,包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在內的近百名考古學者參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