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博物館也要關注社會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首都博物館
2016年3月,首都博物館的兩大考古展「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和「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不僅成為文博界的盛世,更成為社會公眾事件。
這兩大展覽一是借考古熱之風,二是對首博新館正式開放十周年的獻禮。
「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是首博自主策劃,從不同的身份解讀婦好的一生,不僅僅是一個考古的介紹,還有社會史、文明史的背景資料,很多藏品也是首次公開展出。
十周年的展覽還有關於北京歷史的「大元三都展」,每年一次的故宮文物展「故宮養心殿特展」以及「燕京八絕展」。
這些展覽的策劃和展示,已經超出一般概念上的博物館展覽,「文物不會說話,我們要用人的智慧來說話,這是對策展人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開闊眼界,而我們的策展團隊中有很多不同領域的專家,他們的研究相對比較開闊。
」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說。
為了能讓展覽效果更好,首博的各個部門分工也很細緻,特別是關於北京史部分的展覽還專門成立「北京史研究部」,做專項展覽策劃,如即將於9月開展的「大元三都展」,就考慮到元上都、元大都和元中都之間的聯繫。
目前,首博博物館有20萬件(套)藏品,除了之前收藏的建國前後北京出土的文物,傳世的文物之外,一直注意收集關於現當代的藏品,如屠呦呦獲獎後,首博徵集部便主動聯繫,試圖徵集有關她的史料;有關北京抗擊 SAS
的實物、資料,首博積累了相當一批。
這些文物的徵集反映了首博徵集部門的視域,即不僅注意古代精英歷史文化,而且注意反映社會史的東西。
「20世紀隨著民主化的發展,國際史學界研究方向有所改變,主流轉向社會史、社會文化史,轉向整體的歷史,而不僅僅是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
博物館是人類史料的收集、保管與展示地,也應具有這樣的意識。
」郭小凌如是說。
首都博物館館長郭小凌
郭小凌2005年11月起出任首都博物館館長,也是首都博物館新館的第一任館長。
他主要研究世界上古史和西方史學史。
「在來首博任職以前,我雖然喜愛博物館,是各地博物館的忠實觀眾,卻從來沒有在博物館呆過,對博物館不是很了解。
」這個回答頗令人費解。
「2004年底首都博物館新館即將建成試運行,市政府希望新首博有一個新的形象,試圖找一個比較熟悉外部世界,能與國外博物館人用英文進行交流的館長,以適應北京這樣一個定位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需要。
這樣的一個機緣使我能夠到首都博物館兼職。
」郭小凌任職首都博物館館長後,仍然兼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並一度繼續擔任北師大史學研究所所長。
現已在北師大退休,但繼續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和天津師範大學等院校的教授。
而在首都博物館任職一直屬於兼職,這在全國的博物館中也屬於特例。
用他的話說:「到目前為止,已經擔任了兩任館長,屬於超期服役了。
我已申請退職。
其實這個世界上,個人實在渺小如孔子比喻的蜉蝣,離開誰不僅地球照樣轉,每個單位也照樣運行。
」。
「空降」來的館長
雅昌藝術網:您是如何與首都博物館結緣的?
郭小凌:一個偶然的機緣,就是首都博物館新館的修建與開張。
在來首博任職以前,我雖然喜愛博物館,是各地博物館的忠實觀眾,卻從來沒有在博物館呆過,對博物館不是很了解,只是寫過、翻譯過一些外國考古史、世界考古史方面的著作,教過世界古代史的課程,在文化史方面,涉及過博物館史,但不過淺嘗輒止。
2004年底首都博物館新館即將要建成試運行的時候,市政府希望新首博有一個新的形象,試圖找一個比較熟悉外部世界,能與國外博物館人用英文進行交流的館長,以適應北京這樣一個定位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的需要。
這樣的一個機緣使我能夠到首都博物館兼職。
當然實際遴選過程不像我們這樣對話一樣簡單,遴選有個過程,有些具體條件。
當時還有幾個大學教授受聘於其他公共事業和行政部門。
任職後我依然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書,直到現在我仍然是兼職,這在全國的博物館也是唯一的,屬於特例。
雅昌藝術網:高校與博物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工作環境和系統,您當時從高校到博物館的轉換是如何完成的?
郭小凌:我覺得博物館管理和營運不是一個門檻很高的領域,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真正博物館學出身當館長的微乎其微。
國外大中型博物館的館長大多是藝術史博士,或者是考古學、人類學和歷史學專業出身,這四個專業與博物館的業務息息相關,國內也大體如此。
省級博物館的館長多數是歷史系或者考古系畢業,也有的是行政出身,其他專業畢業,完全沒有博物館背景,這樣的館長也可以把博物館弄得有聲有色。
所以我認為博物館管理不是門檻特別高的領域,不像是物理學、化學、數學這些理科領域,如果不懂專業語言就沒辦法進到那個領域。
雅昌藝術網:您來的時候恰好是新館開放,您是否為新館做過哪些展覽體系的設計以及新館的構想?
郭小凌:博物館建設與工業項目建設一樣,在立項和施工期間,您所說的展覽體系設計與新館運行的設計就已經完成了。
那是文物局和老首博人上下努力的結果,我的前任和頭幾年的同事韓永館長和崔學諳書記是新首博展陳體系設計的主導者,我是摘桃子的。
當時三個月施工,就把9個基本展廳裝滿了,之前應該有兩年以上的悉心準備,我都是缺席者。
我到任便是開館試運行,邊參與邊熟悉。
到一個新單位,特別是沒有直接經驗的新單位,沒有半年、一年時間的感知是沒有多少發言權的。
因為你對博物館的業務完全陌生,這就像一個學歷史、學考古的到博物館的陳列設計部,無論是做內容設計還是形式設計都要有一年以上的過渡期,入點門後才能說話到點上。
我最初一年主要是觀察、學習,熟悉這個領域。
原有一些書本知識,看過一些大的博物館,但之前都是在外面看,霧裡看花。
現在是在裡面看,而且不只是看,還要對運行提出中肯意見,直接參與一定程度的管理十年多下來,我深深感到管理是一門高超的藝術或技藝,完全不像沒有行政經驗的老子說的治大國如烹小鮮。
所以我非常尊重我們館具體負責各個領導,包括部門負責人。
雅昌藝術網:熟悉之後,您對整個博物館是如何構想的?比如您親主抓的第一個展覽是什麼?
郭小凌:首先我並不是首博的掌門人,也就是法人代表。
法人代表是館黨委書記。
按任命我時文物局的安排,我主持館長辦公會議,但具體人財物由法人負責。
所以我的義務比起法人來要輕鬆得多。
至於您問我主抓的展覽,我的準確回答應是我沒有主抓的展覽,因為展覽的立項都是集體決議的,主抓則是分館展覽的副館長與項目負責人。
如果說我起了較大作用的展覽,那還是有一些。
比如2007年在北京引起轟動效應的展覽,就是「羅浮宮珍藏展——古典希臘藝術
」。
這個展覽是我自己去巴黎和羅浮宮談的。
當時有個時機,就是法國駐華使館文化處每年有個交流計劃,去法國考察博物館。
事先我已獲悉羅浮宮博物館的希臘、羅馬和埃特魯里亞館要翻修,所有展線上的展品都將收入庫房。
我們知道展線上的展品都是代表性的重要文物,所以我們在開館第一年引進大英博物館的一個大型展覽之後,班子一致同意引進高品質的羅浮宮展。
我在臨行前與班子成員商定了一個談判底線,就是說引進一個展覽得有借展費,這個借展費最高是多少,我們的底線在哪裡。
我先去談,達成了意向,然後雙方具體談判各種條件。
從國外引進展覽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借展費的數額、保險怎麼解決就爭得不可開交。
還有運輸、布展、開幕與撤展等等事項。
另外我們國家舉行外展必須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准,事事要符合國家政策,總之方方面面都要協調。
這個展覽的借展費在07年雖低於大英館的,但當時仍是國內外展最高的,為了減輕負擔,我們還邀請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三家做巡展,首博是第一站、新加坡第二站,澳門第三站,從澳門回法國。
羅浮宮珍藏展
這個展覽算是迄今為止首博主辦的最為成功的外展之一,也是國外來的展品質量最好的一個展覽。
我記得一共展出了14尊1.6-2.2米的雕像,都是著名的藏品,如「手持金蘋果的阿佛洛狄忒」雕像,原來就在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鏡廳的正門處擺放,可見這位太陽王對它的喜愛。
「玩蜥蜴的阿波羅」等都是美術史上的傑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標準像,如荷馬、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亞歷山大的頭像等。
還有一些代表性的大型陶瓶。
希臘的彩陶就是紅底黑繪、黑底紅繪和白底黑繪三種,羅浮宮提供的都是館藏精品,每一件都可以在今天的羅浮宮展線上看到,這算是比較早的一個展覽。
項目負責人是當時的館長助理,現在的副館長黃雪寅女士,展陳的設計也是我們館自己設計的,兩個月多一點的展期,20多萬觀眾,50元一張門票,成本差不多也回來了。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成功的展覽,就是2006年舉辦的「世界文明珍寶-大英博物館之250年藏品展」。
該展覽是由當時的王岐山市長訪問倫敦時確定的展覽。
這是市長賦予首都博物館新館的一件重要的禮品。
大英博物館策劃了17個單元(以不同時段的文化或文明為單位)的文物,從史前時期、古埃及、兩河流域一直到現代藝術。
從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早人工製品之一奧杜威峽谷的能人製造的兩件手斧和砍砸器」開始,以兩幅現代派的繪畫結束,是整個世界文明史和藝術史的巧妙結合。
這個展覽也引起過轟動。
雅昌藝術網:您本身不是博物館系統,但是您教世界史,熟悉國外的博物館,這些研究和經驗對您的幫助或者說您從國外引進了哪些先進的辦館理念?
郭小凌:我想主要是能夠多一些比較對象,有比較才有鑑別,這樣人的眼界可能會開闊一些,做出的選擇也許更為合理。
就如同把中國的歷史放到世界史的背景下才可能認識得更深入、更準確一些。
首博的三大特色:不僅僅是城市博物館,還是故宮文物的展示窗口
雅昌藝術網:首都博物館的定位是怎樣的?
郭小凌:首都博物館作為一座城市博物館,定位是很明確的,展陳北京這座城市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文化。
但北京這座城市是中國特殊的城市,是一個超大型多民族國家的首都,因此首都城市博物館的定位就不僅僅是一座城市的博物館,還應該作為薪傳國內各區域歷史與文化以及促進國際交流的平台。
目前我們正在做基本展的改陳工作。
現展覽已經有十年展齡,按國際博物館展覽的常例,已經該改陳了。
當然,現基本展本身也在十年間不斷有過一些調整,打亂了原有的完整體系,而基本展是一個博物館定位與特徵的體現,因此需要儘快進行改陳。
至於傳遞國內外歷史文化信息的職能,首博做得比較好。
特別是在首博新館開放的時候,國家博物館正在翻建,首博於是承擔了一部分國家博物館的功能,如說香港回歸十年展、澳門回歸十年展,建國60周年的「中國記憶」等大型展覽。
展覽舉行的時候,我們國家的領導集體幾次蒞臨首博。
迄今首博每年外國觀眾數量在20萬左右。
雅昌藝術網:首都博物館的定位是作為一個城市博物館,但是從06年新館開放就舉辦了大英博物館館藏展,07年又是羅浮宮博物館的展覽……全是世界頂級的展覽。
郭小凌:這主要有賴於市政府的支持,早期展覽的經費運用比較活,大英博物館的那個展覽和羅浮宮的展覽經費在千萬元上下,但由於社會效益非常好,基本收回了成本。
所以,好展覽不愁觀眾,也不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比如你們最近在首博看到的兩個免費不免票的展覽,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雅昌藝術網:這種高舉高打的方針開始給首都博物館一個很高的定位,它已經超越了一個簡單的城市博物館或者是省級博物館的功能。
郭小凌:這不奇怪,如前面所說,畢竟首都博物館是北京這座特殊的城市博物館,英文可以譯作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首都這個詞在英文中是Capital,來源於拉丁詞Caput(頭)的意思。
這個詞衍生出的羅馬卡皮托林山,這是羅馬發源山之一,上有羅馬主神的神廟,故有第一、頭等之意。
所以,首都博物館應該有較高的追求,開闊的視野和胸襟,不同於一般的城市博物館。
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我們舉辦了一個「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借調了國內73家博物館的館藏珍品。
這就不是首都博物館一個館能做到的事,而是全國博物館在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統籌指導下才能做到的事。
所以在感謝各館援助的答謝會上我曾說感謝各個兄弟館的慷慨,這樣的展覽恐怕很難有第二次。
這是其他博物館不容易做到的一項事業,首博占了所處位置以及在首都發生的重大事件即奧運會的光。
雅昌藝術網:也正好趕上國家博物館在修建。
郭小凌:對,要不然這些都是國博的任務,所以國博翻建也給了首博機會,但是國博畢竟和首博的定位不太一樣。
它目前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的歷史和藝術博物館,而首博是一個綜合館,以收集、整理、展陳、研究北京歷史文化包括民俗為主業。
雅昌藝術網:過去的展覽體系是怎樣的?
郭小凌:過去有一個很完整的展覽體系,兩個核心展,就是北京史、北京城市建築史,在方廳二三層。
在核心展基礎上外延七個輔助常設展,瓷器、佛造像、玉器、青銅器、文房四寶、書畫、民俗和戲劇。
十年之間,因為各種客觀和主觀因素,九個常設展的體系或多或少被打破,比如古代城建廳、文房四寶廳、書畫廳都被撤換。
但原有架構還在。
除了北京簡史展廳,瓷器廳、佛造像廳、玉器廳內的展品都是我們館藏品的長項,特別是元代的瓷器,金代的玉器,這都是其它館少有的。
北京民俗展
雅昌藝術網:基本展陳改變的思路和方向是什麼?
郭小凌:讓北京史的線索更為簡潔清晰,觀眾走出展廳就會對這個城市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目前尚在籌劃階段,上限肯定從北京地區有人生息開始,下限是截止於現在的1949年還是當下的2016年,這一點還沒確定。
我的傾向是應該延伸到當代,雖然當代不太好寫,也不太好做。
基本要求是線條清晰簡潔,是因為北京史很豐富,但展陳空間只有最多兩個廳。
這考驗策展人的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概括能力。
信息太多,什麼都上,就可能使觀眾不知所以,必須大膽篩選,勇於割愛,以城市建設史為主線。
我們現在做了一個小型的北京史展「讀城」,效果不錯。
我個人覺得,除了城市建設的演化,還應有人的信息,比如不同時期人口是多少,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食物,衛生狀況等等社會史的內容。
首博的姊妹館東京江戶博物館回溯京江戶的歷史,就很注意社會史,包括衣食住行,甚至廁所文化。
我們的北京史也應在這方面有所考慮。
有些展覽內容只需要一些基本數據就行,比如近代不同時期有多少座醫院,多少座學校,多少條公交線路,多少座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等公共文化設施。
到首博來就能知道北京有多少世界文化遺產以及遺產的由來,可以成北京的旅遊指南。
雅昌藝術網:「讓文物活起來」的展覽,首博做的非常好,像現在的兩大考古展:婦好墓和海昏侯,不僅是文博界的大展,更變成了一個社會公眾事件,基本上所有人都在關注海昏侯。
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
郭小凌:這個又是我們借了東風,海昏侯墓的考古發現在這個展覽之前就已經家喻戶曉,媒體做足了功課。
恰好江西方面有意在首博做省外的第一次展覽。
所以就得了這個便。
婦好墓發現40周年紀念展則是由我們館自己策劃的。
婦好墓出土文物過去在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館展過,這次主要是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聯合主辦,借了很多考古所的文物,這些文物連所長王巍都說沒有見過。
下半年我們還有三個很好的與我館定位有關的展覽,這就是大元三都展,故宮養心殿展和燕京八絕展。
我們要求策展部門每年都應策劃至少兩個有關北京歷史文化的大型展覽,同時我們與故宮博物館達成協議,每年藉故宮豐富的收藏,做一個有關故宮主題的文物展。
去年是康熙御窯瓷器展,今年下半年則是「養心殿特展」,因養心殿要修繕,文物要騰出,故宮領導非常慷慨地借給我們,讓這些珍貴文物出宮展出。
現在項目組的人員正在撰寫展覽大綱和做陳列設計。
大元三都展意在展示北京第一次成為多民族統一國家首都的歷史,說明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之間的關係。
這個展覽由我館獨立的北京史研究部負責內容設計。
這個部門的設立也體現了我們的定位需求。
就「燕京八絕」展更是京味十足的展覽。
這三個展覽在下半年推出,將會延續上半年展覽的熱度。
從而形成一個成果豐碩的展覽年。
「盛世風華——大清康熙御窯瓷」展
雅昌藝術網:首博每年都會與故宮有合作的展覽嗎?
郭小凌:每年幾乎都有,從新館開放就開始合作。
除去年的「盛世風華——大清康熙御窯瓷」,前年是「長宜茀祿:乾隆花園的秘密」。
開館時的臨展便有故宮博物館的一個精品展。
雅昌藝術網:首博成了故宮國寶展陳的窗口。
郭小凌:故宮有180萬件藏品,且大部分是一級品,但故宮博物館限於展覽空間,所以大多數藏品「躺在深閨無人知」。
舉辦這樣的展覽,等於文物資源分享,讓文物活了起來。
必須指出,故宮領導在這一合作中的慷慨與智慧。
雅昌藝術網:婦好墓的展覽包括你剛才所說的元代三都這樣的展覽,在展覽策划上比一般意義上的博物館展覽走得更遠,以前說北京史,大家對於北京就是這麼一個區域上的了解,您可能會把它的三都:上都、中都、大都聯合起來,變成一個延伸性更強的展覽;包括婦好墓的展覽有很多不同身份的探討,可能不僅僅是一個考古,背後是有社會史、文明史的東西,這個時候向公眾展陳的思想和理念比一般意義上簡單的博物館展陳要好很多,是怎麼去建構這樣一個展覽的思路的?
郭小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首博的時候說要讓文物說話,其實文物不會說話,是人會說話。
他還提出要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你要能夠通過文物的解釋講出點歷史智慧來,你自己必須是智慧的人,這就需要展覽的策劃不只是羅列文物和說明文物是什麼,還應在文物之間建立聯繫,說明為什麼是什麼。
進入原因的層次就進入了智慧的層面。
而說好原因並不容易,特別是說明具有啟發意義的因果關係,這對博物館的策展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策劃大元三都展的那個團隊的成員都具歷史學博士學位,有學元史的,也有學北京史的,還有學世界史的。
他們的知識背景結合在一起,再加上有老專家的帶領,即原文研所所長的指導,我相信他們有能力設計一個具有歷史內涵和智力的展覽。
雅昌藝術網:展研中心什麼時候成立的?
郭小凌:開館的時候有一個專門的部門負責設計展覽叫「陳列研究部」,後來「陳列研究部」和策劃部、展工部合併成一個陳列研究中心,把所有和展覽有關的部門整合起來,但依然運作不是十分順暢,這樣再進行調整,分出展覽部、展研中心、北京史研究部。
展覽部專門做展覽施工,展研中心負責展覽策劃和設計。
「北京史研究部」定位當然更加明確。
相應的,為了加強近現代文物的徵集工作,我們把徵集部也分成兩個:近現代和古代徵集部。
比如近現代專門追蹤近現代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實物和文字史料,比如屠喲喲獲得諾貝爾獎後,我們的徵集部負責同志立即去中醫研究院聯繫徵集她的相關物品。
博物館也要關注社會史
雅昌藝術網:針對屠喲喲獲獎會收些什麼呢?
郭小凌:目前還在商洽過程中。
可以收集和她個人有關的文獻、手稿、筆記以及個人用品,哪怕是一支鋼筆,一個書包。
當然我們也收集普通老百姓的物品,首博有三輛北京不同時期的計程車,面的、夏利計程車等這些都收;北京人民抗擊SARS時期的物品我們收得最多,完全可以辦一個北京市民團結一致抗擊SARS的展覽。
雅昌藝術網:為什麼會關注類似於屠喲喲獲獎、SARS、北京計程車等等這些……
郭小凌:這是社會史。
博物館關注的不僅僅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雖然他們擁有一定時期最好的藝術品,比如榮祿墓、李蓮英墓中出土的文物非常精彩,但是歷史創造者還有廣大人民群眾。
20世紀歷史學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社會史以及社會文化史的興起,成為成文史撰述舞台的主角,過去領大軸的政治史反而成為配角,這是20世紀歷史變遷的結果,特別是二戰後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傳播的結果。
博物館不應超脫於這一趨勢之外,也應在注重傳統的同時,注意收集和展示百姓人家的歷史,三教九流,都可以入史,也可以入博物館。
比如說北非、中東移民歷史,已經在歐洲的博物館中展出過。
我參觀過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檔案館展的是阿姆斯特丹市二戰時期猶太人的社區史,有七萬多猶太人被納粹有計劃地屠殺,從展覽中發現德國人殺人都是很認真的,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每一個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都有登記卡片,哪怕是幾歲的小孩,都有照片和基本信息,原來在哪兒,住在什麼地方都清清楚楚。
觀看時非常具有視覺衝擊力,對觀眾必然產生決不能容忍這種暴行的心理影響。
雅昌藝術網:這部分是吸收了國際博物館的經驗嗎?
郭小凌:是的。
我們得關注北京史,所有的北京人都是北京史的創造者,所以我們也和北京史展陳的課題組、項目組一再強調要突出北京人,過去的展覽是只見物不大見人,現在北京史的展覽要見到北京人,爭取北京人能參與,留一塊地方,每一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家裡的照片,把自己的家庭史輸入進去。
經我們審核,也可以進到展覽中,每個人都可以到這兒來找你的家庭或者是社區的歷史。
現在有這個技術,可以海量地去儲存北京人的信息。
這樣每個家族的歷史就構成了近現代北京的歷史,每個家族的老照片就構成了北京人的圖錄。
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雅昌藝術網:像非典,除了文字、照片的記錄還有什麼?
郭小凌:有當時搶救用的呼吸機,醫務人員的防護服、用具等。
在昌平建的隔離醫院中的一些不算是太大的設備設施。
雅昌藝術網:社會的記錄蠻有意思的。
郭小凌:災荒史、瘟疫史也是社會史很重要組成部分。
還有婦女史,單單婦女史其實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北京有上層知識分子的女性群體,如林徽因就可以做一個專題。
也有下九流的婦女,都可以作為北京史臨時展的題材。
北京不用說古代,近現代有多少值得書寫的政治家、軍事家、藝術家、科學家、教育家,可以做無數的解讀,北京史的題目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們現在做的還是一個小面上的,比如說胡同、老字號,北京人改革開放前後社會生活這一類的展覽。
以後可以更具體、更專業。
雅昌藝術網:謝謝!
作者:鄭曉芬
編輯: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鑒
北京文博|牢記重託 勇於創新——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談首都文物工作
牢記重託 勇於創新——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談首都文物工作來源:中國文物報作者:郭曉蓉201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市視察工作時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