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說」侯寧彬:「一院多館」 再現大秦帝國的神秘翻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
1978年,當「世界第八大奇蹟」從時任巴黎市長席哈克的口中說出時,秦始皇帝陵兵馬俑便開始了越來越浩大的國際影響力。
大秦帝國是個傳奇,從1974年發現的兵馬俑兵陣開始,神秘的大秦文化開始呈現於世。
1974年陝西臨潼一位農民在打井過程中發現兵馬俑線索後,考古工作者陸續在周邊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和勘探,持續到今天,秦始皇帝陵也僅僅呈現了冰山一角。
「現在考古發掘百分之一都不到,整個秦始皇帝陵輻射範圍達56.25平方公里。
目前開放的兩個區域一個是秦始皇陵陵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另外一個是兵馬俑博物館,加到一起總面積才2.6平方公里左右。
」現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說。
從1974到2016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接待了206位國家首腦和政要,其中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便來過五次;客流量在2016年達到560萬,位居全國第二。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世界一流文化博物館,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未來的格局會是一院多館的模式,正在建設中。
」侯寧彬院長透露。
目前,外界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兵馬俑和銅車馬上。
其實,大秦帝國留下的財富何其豐盛,它依然神秘而恢弘。
跟著侯寧彬院長,我們再次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了解立體的大秦文化和歷史盛況。
秦俑博物館全景圖
2016年10月1日,秦始皇陵文化景區建設項目—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新大門及廣場建成投入使用
秦始皇陵遺址公園
秦兵馬俑一號坑全景圖
「一院多館的」未來格局
雅昌藝術網:在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之前,請侯院長先給讀者介紹下您個人閱歷吧。
侯寧彬:我2015年5月4日調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到現在為止在院裡工作了有一年半多的時間。
其實我的閱歷很簡單,一直在文博系統內工作。
1986年西北大學考古專業畢業,分配到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從事田野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2011年的調任陝西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做了不到兩年的文物行政管理工作;2013年7月份調到漢陽陵博物館,做了不到兩年的館長。
2015年5月4號調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
雅昌藝術網:當時您收到調令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有沒有壓力或者是感到挺興奮的?
侯寧彬:當然有壓力。
秦始皇陵博物院畢竟是一個非常大的國際平台,要求更高。
我之前所受的訓練能不能滿足這個平台的要求,當時心裡不是很有底。
但是既然組織信任我,我就必須義無反顧盡最大努力工作,把這一個國際性的平台管理好、讓它運行好,這是我的職責。
雅昌藝術網:您是博物院的第幾任院長?
侯寧彬:如果從博物院來講應該是第三任,再往前推按照博物館的機制劃分的話應該是第六任或者是第七任。
因為之前兵馬俑博物館或者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發展歷程比較複雜。
雅昌藝術網:您之前做秦漢研究,參與過哪些重要的考古項目?之前的工作經歷對博物院的工作有哪些促進?
侯寧彬:過去在考古研究院工作時主要是西安周邊地區的秦漢墓葬考古發掘與研究。
比如說西安東郊白鹿原漢墓的考古發掘、南郊凈水場漢墓的考古發掘、鳳棲原戰國秦陵園的發掘等。
這些項目我都參與或主持過;主編完成了白鹿原漢墓考古發掘報告,這個考古發掘報告為陝西地區漢代墓葬的研究建立起一個標尺。
陝西地區漢代墓葬考古發現很多,但是報告出版前沒有人做過系列研究,這本報告的出版給這些墓葬的研究樹立了一個標尺。
當時我把整個墓地從西漢中期到東漢晚期全部排序,對每一時間段的特徵進行了總結,把整個序列進行了梳理,後期其他人員做考古發掘或相關研究時可以此作為參照。
來這裡工作之前,我也經常關注秦始皇帝陵和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和研究,對其幾十年考古工作的基本格局有過比較多的了解。
我在做考古時我的專業是秦漢方面,日常工作過程中也會對秦始皇陵新的發現和新的研究成果有所注意,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因為有了之前的一些積澱,可能工作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雖然在文博行業工作這麼多年,真正從事博物館工作也就是從2013年開始到現在三四年的時間。
之前從事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跟博物館工作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考古本身是一個狹窄的領域,工作比較具體,相對來說可能容易一些;博物館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社會窗口,工作內容和工作難度要比考古本身要高很多,因為面對的群體不太一樣。
雅昌藝術網:那麼,您來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後,做了哪些舉措?
侯寧彬:當時工作調整應該說還是比較突然的,我在漢陽陵博物館工作了不到兩年,那時候想著估計要在漢陽陵干到退休了,但是突然之間要來到這裡,當時其實沒有太充分的思想準備。
來了之後主要是了解這個博物院運行的一些規律、原來的一些優勢和短版;之後做了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博物院到底朝著哪個方向去走,將來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等等。
「一院多館」就是我們的規劃的目標,正在實施中。
彩色跪射俑
跪射俑
雅昌藝術網:目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包含了兩個內容:兵馬俑博物館和秦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那將來「一院多館」的規划具體如何可以談下嗎?
侯寧彬:目前是這樣的。
將來是「一院多館」的格局,兵馬俑博物館是其中之一,將來還有綜合博物館、銅車馬博物館、鎧甲坑博物館、水禽坑博物館、科技保護中心、數字展示中心、中心庫房等等,這些都是在計劃之內的。
將來我們會將兵馬俑博物館和秦始皇帝陵之間的縫紉機廠、村莊等整體搬遷,打通整個區域布局我們的項目。
雅昌藝術網:這樣的格局需要多久完成?
侯寧彬:我們這個是五年計劃」。
博物院的展示工作是基於考古工作的進展的。
就考古工作而言,2017年我們計劃開展兩平方公里系統的考古調查和勘探,為將來的展示工作提供依據。
我們的考古發掘主要是結合展示系統,展示什麼樣的遺蹟就計劃什麼樣的考古發掘。
很多東西有不可預知性,現在我們對整個秦始皇陵的了解僅僅只是冰山一角,很多東西都在地下。
地下就是整個秦王朝社會的一個反映。
秦始皇死了以後把整個咸陽城翻版到地下,它的疆域、宮城、辦公區域、政府機構全部翻版到地下,整個秦始皇帝陵下面才是中心,這個考古發掘現在沒有辦法去說到底什麼時候能做。
雅昌藝術網:關於兵馬俑地下文物開發這塊有計劃嗎?
侯寧彬:整個秦始皇陵是一個大遺址,從「十一五」被列入全國一百處大遺址序列里,2005年之後整個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實際上是按照大遺址考古指導意見來做的。
今年完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是秦始皇帝陵考古工作的十三五規劃。
這個計劃前一段時間我們也組織專家對其進行了討論,基本上已經成型,將來會上報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批准之後按照計劃來進行一系列的考古工作。
50多平方公里必須要全面進行考古調查和勘探,要了解這50多平方公里地下文物分布情況,以此為基本支撐,建立秦陵博物院GIS地理信息系統,把所有的發現都落到一個大的地圖上,什麼時間在哪個區域做工作,全部都要事先規劃好,然後按年度按步就班地去做工作。
侯寧彬和紐西蘭總理約翰·基
接待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
陪同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
接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發展脈絡
雅昌藝術網:下面請侯院長梳理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發展脈絡吧,從1974年發現兵馬俑至今42年中,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
侯寧彬:博物院的發展歷程是和考古發現發掘息息相關的,大概經歷了下面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74—1979年,這是建設階段,主要工作就是考古發掘、博物館建設;
第二階段是1980—1999年,1985年一號坑第二次發掘、三號坑第二次發掘,這個階段的重要標誌是1989年三號坑建成開放;這個階段另外一個重要節點是1990—1994年,二號坑的持續發掘,二號坑展廳在1994年建成開放;並且1999年銅車馬陳列廳建成開放,出土文物、銅車馬有了比較科學的陳列條件和環境;
第三階段是2000—2009年,這個階段主要是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考古工作的系統展開,有了一大批重要發現,包括鎧甲坑、陵寢建築基址、水禽坑、文吏俑坑等;
第四階段是2010年至今,主要標誌是秦始皇帝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開放、秦陵文化景區建設等工作為標誌,雙一流的建院目標也是在這一階段確立的。
雅昌藝術網:據說,這麼多年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了數百位國家領導人?
侯寧彬:是的,在博物館開放前,就已經服務於國家的外交大局,接待過部分國家政要、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陝西省政府的重要客人、學術領域的專家等。
如1976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1978年法國前總理席哈克(時任巴黎市長)、1979年的葉劍英、1980年的鄧小平等等,後續還有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總統里根、柯林頓,俄羅斯總統普京等等,其中基辛格博士先後來過五次。
到目前為止,我們接待的國際政要達到了206位。
雅昌藝術網:客流量從第一階段到現在有大的變化嗎?
侯寧彬:有大的變化,在2012年之前整個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客流量一直維持在200萬-300萬。
從2013年之後客流量突然增加到將近500萬,2013年達到450萬,2014到500萬,2015年520萬,2016達到560萬,每年按照將近10%的速度遞增。
雅昌藝術網:那麼,秦始皇博物院現在的院藏文物狀況是怎樣的?
侯寧彬:我們現在的館藏文物有50911件,這個數量隨著考古發掘不斷地出土新的文物館藏文物也在增加。
館藏文物從材質上來講有青銅器、陶器、玉器、骨器,還有一些其他材質,包括木器、漆器,雖然說木器和漆器本體都不存在了,但是遺蹟還是保存在考古發掘的現場。
我們現在看一號坑、二號坑,已經看不見一個完整的木質的戰車,所能看見的只有留下來的遺蹟,木頭腐朽以後痕跡全部烙印在土壤里,泥土把輪廓全部保存下來。
秦兵馬俑一號坑軍陣
雅昌藝術網:兵馬俑博物館裡主要看兵馬俑和銅車馬,陵園主要有哪些內容?
侯寧彬:陵園中心是龐大的封土,封土之外有內外兩重陵園,而且都保存有陵牆的遺蹟;三陵園裡有大量的陪葬坑,剛才我們說的百戲俑坑、鎧甲坑、文吏俑坑都在陵園裡;同時陵園裡還分布著大面積的建築基址,過去的陵寢建築,寢殿、偏殿,建築基址全部保存下來,雖然地面上現在什麼也看不見,但是地下有大面積的夯土,我們能知道過去在這個區域裡有很多建築。
還有現在整個陵園內的工程遺蹟,排水設施,道路設施等都有,我們準備在明年對整個陵園基本格局進行地面標識展示,就是在現在的地表用植物或者是夯土的形式把道路、陵園的陵牆、幾個門的門址全部標識出來,大家走到陵園裡就知道秦始皇陵園原來的形狀是什麼樣,門在哪兒,陵牆是什麼樣的形式,道路有多寬等等。
雅昌藝術網:咱們屬於遺址類博物院,在保護方面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侯寧彬:遺址類博物館的保護比其他博物館相對難度要大一些,尤其是在中國北方地區,因為多數的遺址都是屬於土遺址,土遺址的保護在當今世界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難題,也就是說從現在科技發展水平來講到目前為止沒有很好地解決土遺址保護的關鍵性技術問題。
所以說作為遺址類的博物館,尤其是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大明宮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對夯土基址的保護有很大的壓力,它們有的是暴露在地面,有的是經過考古發掘以後暴露出來的,原來埋在地下的時候有一個比較穩定的溫濕度、穩定的環境,我們把它揭露出來之後溫濕度變化了,急劇變化之後對遺址本體有很大的傷害,這麼多年來各個方面的文物保護專家都在研究怎樣保存或者是保護土遺址。
雅昌藝術網:我們博物院對此怎樣進行保護的?
侯寧彬: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土遺址的保護問題,還有藏品保護問題、展示環境保護問題等。
環境變化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現在每年國慶節幾乎遊客數量都在42萬-43萬,這是非常大的一個數據,還有像五一、清明節、暑假都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的高峰期,這麼大遊客量,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大。
我們現在的保護分了幾個方面:一個是遺址本體保護;對遺址本體一直進行監測,所有展示的場所我們都有傳感器等監測設備,對溫度和濕度進行常年監測;什麼樣的溫度對遺址的影響最大,什麼樣的濕度最有利於遺址的保護,我們一直在做這個研究。
另外,對於館藏文物來說不是說等有了病害以後才去處理,我們是對庫房的環境進行檢測,根據需要進行改造,做預防性保護。
比如現在青銅質的文物、陶質的文物、骨質的文物,最適合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存放等,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要營造一種比較適合的環境,這樣就能延長文物壽命,以便展示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雅昌藝術網:咱們博物院的人員結構是怎樣的?面臨人才短缺問題嗎?
侯寧彬:現在整個博物院有20個部門,員工結構比較複雜,分了三部分:事業編制有321人,還有一部分是企業編制和大集體編制,現在總共是500多人。
工種有行政管理、對外開放管理、科研、後勤保障、遺產管理、安全保衛等,大概分了五六個方面。
院長是法人代表,現在事業單位執行的是黨委領導下的館(院)長負責制,所有的具體工作都由館(院)長負責。
多年來因為有比較可觀的門票收入支撐,博物院的運營尚好。
其實專業研究人才還是比較短缺的,我們希望接下來可以通過引進人才解決需求。
雅昌藝術網:現在票價多少錢一張?
侯寧彬:現在票價分淡旺季,旺季3月-11月,票價是150塊錢,通票;淡季是12月-2月,門票是120塊錢。
兵馬俑的門票經歷了一個比較複雜的過程,過去兵馬俑博物館的門票只是1、2、3號坑,銅車馬門票單獨售票。
後來所有單獨售票全部取消,進博物館就是一張通票,這是國家政策的要求。
票價也是國家核定的。
秦始皇帝陵區考古調查
關於臨時展覽的設置和計劃
雅昌藝術網:除了兵馬俑和銅車馬這些常設展覽,咱們博物院也時常做些大型臨時展覽。
博物院做展的目的和意義在哪裡?有哪些類型?
侯寧彬:展覽類型有引進展和自創展兩類。
引進展又分為國內和國外;另外還有我們自己策劃的一些展覽,實際上國家對一級博物館是有要求的,比如每年不能少於5-6個臨時展覽等等。
我們作為以秦文化為主要元素的博物館,希望公眾來到之後通過這個窗口了解到整個秦時期中國其他地區的文化狀態,同時期世界各地的文化是什麼狀況,這是我們辦展的一個主要目的。
同時希望通過臨時展覽可以提升我們的策展水平,探索一些展覽的路徑。
秦俑基本陳列展是常年不變的,包括一號、二號、三號坑,還有銅車馬展廳,日常工作只是對展品現狀進行一些評估、調研、調整,但是展示方式、展示的時間和展示的環境基本上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通過臨時展覽我們探索不同的展品用不同的展示方式、現代技術在展覽中如何運用,都是嘗試、探索的主要內容。
其實我們是希望通過這種臨時展覽豐富展示的內容,提升我們的展示水平,擴大我們的影響,比如說我們辦的羅馬帝國展、「文明曙光」伊特魯尼亞展,地中海文明等展覽,這些展覽既擴大了我們的影響力,同時也引發很多國外專家和遊客的關注。
雅昌藝術網:2016年,我們館做的重要展覽有哪些?
侯寧彬:「文明之海」---從古埃及到拜占庭的地中海文明;「帝國之路.隴東記憶」---秦文化和西戎文化考古成果展;「尋巴」—消失的古代巴國;「破譯秦朝」—里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水鄉澤國」---東周時期吳越歷史文化展;「改革前奏」—一個義大利記者眼中的西安等。
雅昌藝術網:2017年的展覽計劃和工作計劃有哪些?
侯寧彬:2017年的展覽計劃有下面幾個:古中山國文化展、古埃及文明展、世界文化遺產圖片展、秦國崛起---秦對關中的經營;滇文化展;文物保護成果展(科研基地保護成果)、秦風漢韻—漢陽陵文物特展等;
工作計劃包括:銅車馬博物館設計、兵馬俑博物館與驪山園之間連通及環境改造前期準備(征地拆遷方案編制等)、秦始皇帝陵陵園內城垣標識展示、文物保護工程實施、一號兵馬俑陪葬坑提升改造,二、三號兵馬俑坑設備中心建設、文物保護中心實驗室裝修、智慧博物館建設、VR影院建設、展館數字化展示提升、遺址公園聯席會議、銅車馬陪葬坑考古發掘、陵園周邊3平方公里考古勘探、博物院學術資源網建設、OA辦公自動化平台建設、博物院管網改造等、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等。
另外,文創產品的研發也是今後工作的重點方向,這一點我們之前做的不太好,一直處於原始的復仿製階段,對文化元素研究的不夠、沒有拳頭產品,以後會大力改進,也會和社會上的知名企業或機構進行深度合作。
雅昌藝術網:國內一些博物館開始實行策展人制度,咱們會考慮這個方式嗎?
侯寧彬:這是國際上比較流行的一種制度,對策展人要求是比較高的:一個策展人不光有超強的協調能力,必須有藝術史的訓練,還必須有考古、歷史方面的知識訓練等。
策展人是綜合能力非常強的個體,我們國家到現在為止很少有人能夠滿足策展人的條件。
我們有這個想法,但會通過引進的方式解決,我們現在對展覽是開放性的一種理念。
比方說過去做展覽都是一個陳列展覽部來策劃,現在有一個變化:所有的展覽都是項目制,確定一個展覽的負責人,這個負責人可以從全院甚至全省、全國引進參與者。
項目負責人類似於策展人的角色,但目前還沒有那麼高的水平,根據展覽要達到的目標請不同的人來對展覽進行策劃。
2017年我們所有的展覽都是這樣的項目制。
理想中的「雙一流」目標
雅昌藝術網:現在請侯院長談下您的主要治館理念和措施。
侯寧彬:我的理念是:依規治院、科學管院、科技興院、科研強院、服務立院。
措施有:牢記職責(保護傳承)、提升水平(研究、科技保護、科學展示)、創新服務(設施、環境、分眾化);強優勢(科技保護、國際合作、社會教育、重賓接待)、補短板(科研、展示手段、文創產業、信息技術等)、重服務(分眾化)等。
雅昌藝術網:作為院長,您理想中的秦始皇博物院是怎樣的?
侯寧彬:我對現狀不太滿意,畢竟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世界一流的文化博物館,國際一流的旅遊目的地」。
但是不管是我們的硬體還是軟體離這個目標還相差甚遠,和國際上一流博物館的差距很大,這也是我們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主要原因。
今後的努力方向就是提升我們的實際工作,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追趕超越世界一流博物館。
我已經打算在秦始皇博物院干到退休了,今後就是心無旁騖為「雙一流」目標努力。
雅昌藝術網:感謝您接受採訪,祝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目標順利實現。
侯寧彬:謝謝雅昌藝術網的關注。
雅昌藝術網恭祝大家聖誕快樂!
作者:劉爽
編輯:大白
放心收藏,全球見證,掃碼立即送鑒
科技保護,為秦俑「定妝」
秦俑修復保護現場。資料圖片今年5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啟動了兵馬俑二號坑的第二次發掘,兵馬俑中最為神秘獨特的「綠臉俑」,就出土於二號坑。出土10餘年來,彩繪「綠臉俑」始終沒有「卸妝」,這有賴於科技...
揭秘秦始皇帝陵:已探明各類陪葬坑600餘處
秦始皇帝陵,一座無與倫比的地下寶庫,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1974年,臨潼西楊村幾個農民的偶然發現讓塵封的秦帝國震驚了世界。四十年來,有關秦始皇帝陵的每一次發現都炫人眼目,每位慕名而來的人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