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鑄滇魂: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7月20日,冒著高溫,我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了在這裡舉辦的《銅鑄滇魂——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

2015年春節期間,我曾經去過雲南,正好趕上雲南省博物館閉館,所以沒有看到那裡的珍貴文物——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如今,這個展覽不僅有雲南省博物館的文物,還能夠看到李家山青銅器博物館的大量青銅器,共計120件(組),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通過這個簡單的展覽,可以領略中華民族的豐富多彩,探尋神秘的滇國文化內涵。

展覽分為「古國重光」、「青銅鑄史」、「遺失王國」和「開疆劃界」 四個單元,系統地展示了滇國青銅文化的誕生和發展,以及最後的終結。

1、古國重光

走進展廳,迎面的展櫃中,單獨擺放著一枚金印,上面赫然篆刻著:「滇王之印」。

但是,仔細一看,竟然是複製品。

這枚印章的原件,收藏於雲南省博物館,金印重90克,邊長2.4厘米,通高2厘米。

蛇形的紐,蛇首昂起,蛇身盤旋,背有鱗紋。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出兵征討雲南,滇王拱手降漢。

隨後,漢武帝在這裡設益州郡,並賜「滇王之印」。

1955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晉寧石寨山,進行十四次大規模發掘,清理50多座古墓,出土4000餘件文物。

其中,在第六號墓內,出土了這件金質篆書的「滇王之印」,印證了《史記》和《漢書》的記載,證明這裡是滇王和其親屬的墓地,乃秦漢時期滇國的統治中心,揭開了一個古國的神秘面紗。

2、青銅鑄史

雲南的青銅文化,發軔於商周之際,勃興於春秋戰國,西漢達到鼎盛,東漢逐漸沒落。

其中,滇國是雲南青銅時代最強大的一股勢力,青銅器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不同於中原地區青銅器的程式化和符號化,在充分汲取多種文化精華的基礎上,滇人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巧奪天工的冶鑄技巧,將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熔鑄成一件件青銅藝術傑作,恰似一幅幅青銅鑄就的立體畫卷。

在這裡展示的各種貯貝器上,可以看到籍田祭祀、狩獵出行、四牛鎏金騎士等熱鬧的場景。

「貯貝器」是用來貯藏流通貨幣海貝的容器,相當於滇國人的存錢罐,乃滇國青銅文化的獨特產物,也是滇國王侯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籍田祭祀場面的銅貯貝器,器身為鼓形,底部有三足。

在頂部圓片狀的蓋子上,塑造出大量生動的人物,表現了眾人在一名婦人的主持下,即將舉行一次與農業有關的祭祀活動,以及藉此機會進行趕集貿易的場景。

四牛鎏金騎士貯貝器,器身為束腰圓筒形,兩側對稱雕鑄虎形耳,底部有三個虎爪形足。

在器蓋的正中,鑄有一名鎏金騎士,所乘之馬,昂首挺身,張口翹尾;蓋子一周雕鑄四牛,腰肥體壯,抬頭垂尾,作行走狀。

整個器物的裝飾題材,由動物到人物,或高或低,錯落有致。

除了「貯貝器」之外,這裡還可以看到大量其他種類的青銅器,包括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樂器、裝飾品等。

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戰國末期到東漢初期古滇國的戰爭、生活、生產等活動,反映了當地人民強大的創造能力。

滇國的統治者,十分重視兵器的,這裡可以看到大量青銅兵器,包括矛、戈、劍、鉞、啄、狼牙棒等。

其中,有些兵器的形狀和紋飾,與內地的兵器毫無共同之處,具有明顯的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

樂器也是滇國青銅器中的一個大類,以各種「銅鼓」最具有代表性,乃當地人普遍使用的打擊樂器。

同時,它們也是祭祀活動中專用的器物,代表了古滇國貴族的權力和威嚴,類似於中原地區青銅文化中的鼎。

在各類裝飾器物中,青銅扣飾最為典型。

它的背後有一矩形掛鈎,可掛在衣服或者其他物體上,起到裝飾的作用。

其中,在一件鎏金雙人盤舞銅扣飾上,可以看到兩名舞蹈者,高鼻深目,腰部束帶,側身佩劍,雙手執圓盤,邊歌邊舞蹈。

下方有一條蛇,口咬前人右足,尾繞後人左足,生動有趣,動感極強。

還有一件「二牛交合扣飾」,二牛立於蛇身之上,蛇張口咬住公牛尾部。

公牛趴在母牛身上,頭部貼於母牛背部,尾巴夾於後股之間;母牛頭部前俯,尾巴上揚,後腿彎曲,配合默契,作交合狀。

因為牛是滇國人民財富的象徵,這樣的圖案體現了人們盼望多生牛犢的強烈心愿。

除此之外,在展廳中,我們還可以看到大量珍貴的青銅器,如猛虎襲牛銅枕、孔雀形銅鎮、虎噬牛長柄銅勺等。

它們通過生動的立體動物紋飾,賦予整個器物深刻的文化內涵,彰顯了「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

在這裡展出的青銅器中,最珍貴的要數「牛虎銅案」,文物界歷來流傳著「北有馬踏飛燕,南有牛虎銅案」的說法。

它的主體是一頭牛,頭部和牛角向前伸,尾部有一隻猛虎四爪緊蹬於牛身,身體後仰,保持平衡。

在大牛的腹部之下,還站立著一頭小牛,仿佛大牛保護著小牛。

3、遺失王國

我國古代的雲南地區一直充滿神秘色彩,滇池寬廣,四季如春,土地平坦,適宜人居。

公元前278年,楚國遣楚將莊礄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征服了當地人以後,因歸路被秦國所斷,只好留在滇池地區,並且建立「滇國」。

滇國在雲南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五百年,出現於戰國初期,消失於西漢初年。

過去,人們只能在司馬遷的《史記》中,讀到一些有關滇國的隻言片語,直到1955年晉寧石寨山滇王族墓地的發現,才讓古滇國的光輝重現。

除了晉寧石寨山遺址外,這裡還有羊甫頭遺址和李家山遺址等地出土的珍貴文物,以及漆木器、瑪瑙器、金器等其他質地的文物,極大地豐富了滇文化的內涵,也為研究滇文化增加了實物資料。

4、開疆劃界

漢武帝統治這裡以後,設立了益州郡,授予滇王金印,雲南正式走向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過程,逐漸奠定了西南邊疆地區行政區劃的基本格局。

西漢時期,雲南西部疆域已經跨過瀾滄江抵達怒江東岸。

東漢永平十二年(69年),永昌郡設立以之後,雲南的西部疆域從瀾滄江、怒江之間,延伸到了緬甸北部的伊洛瓦底江。

在展覽的結尾處,陳列著一件孔雀蓋提梁銅壺,不僅象徵了漢代仙家思想,也體現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在銅壺蓋子的頂上,站立著一隻開屏的孔雀,肩部和腹部各有一道寬頻紋,乃一件漢式器物融合滇文化元素的精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