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寧石寨山考古回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滇國銅編鐘
古滇國干欄式銅房模
古滇國二人盤舞鎏金銅飾
古滇國滇王之印
□ 徐繼濤 文/圖
晉寧石寨山古墓群的發現和考古發掘,是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從1955年第一次對石寨山古墓群進行發掘到現在已有60多年,也已成為歷史。
回顧這一段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石寨山古墓群發現和發掘的過程及意義,相信也是人們樂於知曉的。
1955年至1960年,雲南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對晉寧石寨山古墓群先後進行了4次發掘。
第一次發掘是1955年3月3日至23日,為試掘。
第二次發掘是1956年11月至1957年1月,這是最重要、收穫最多的一次發掘,共出土文物4000多件。
這批出土文物種類十分複雜,質地有銅、鐵、金、銀、陶、玉石、瑪瑙等,其中主要是青銅器。
發掘者將這20座墓葬分為四個類型,實際代表四個不同的時期。
其中在6號墓中發現黃金質地的「滇王之印」,由此認為石寨山是滇王及其親屬的墓地。
一些新命名的器物,如貯貝器、扣飾、執傘銅傭等雲南僅有的器物,開始出現在國內考古領域。
此後的1958年和1960年又先後對石寨山古墓群進行了兩次發掘,這前後四次發掘共清理墓葬50座,出土各類文物4000多件。
另外,1996年還進行了一次搶救性發掘。
令人驚嘆的考古大發現
石寨山古墓群是1954年10月發現的。
但早在1952年至1953年,石寨山出土的器物就散見於昆明古玩市場上。
1953年,一位汪姓古董商拿著幾件青銅器找雲南省博物館專業人員鑑定。
省博物館的孫太初先生一眼就看出它不是中原地區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可能是雲南本地出土的東西,但不知這些東西的出處。
不久,孫太初先生碰見了晉寧籍的省文史館館員方樹梅老先生。
方先生說,抗戰時期,在他的家鄉晉寧縣小梁王山一帶發現過一些青銅器,這些東西被當地農民當作廢銅賣掉了。
於是,1954年秋,省博物館派人到晉寧調查,經過認真調查,終於找到了器物出土地點——石寨山。
1955年3月,省博物館派人前往石寨山進行試掘,從而確認此山為青銅器時代的古墓群。
出土文物中有兩件鑄有紡織場面和殺人祭祀場面的銅鼓型貯貝器,同時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兵器。
這一發現,引起了各方面的極大重視。
當時正在昆明考察工作的中國科學院院長、著名歷史學家及考古學家郭沫若和文化部副部長兼文物局局長鄭振鐸,看了這些出土文物,驚嘆不已,認為這是具有國際意義的重大發現,並決定由國家文物局撥出經費繼續進行考古發掘工作。
1956年11月至1957年1月,雲南省博物館考古工作者對石寨山古墓群進行第二次發掘。
這是一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考古發掘,「滇王之印」就是在這次發掘中發現的。
發現「滇王之印」,這裡面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主持這次發掘工作的是雲南文博界的老前輩、著名篆刻與書法家孫太初先生。
他看到各種奇珍異物不斷出土,於是暗自思考,這也許是古滇國遺址。
他將自己的想法和同事們閒聊時,大家開玩笑似的對他說:「如果真的挖到滇王金印,你就是發掘主持人,應當請客。
」他也隨口應允了。
說這話還不到一周,奇蹟果然發生了,在第6號墓底的漆器粉末中,一枚刻有「滇王之印」的金印被清理出來,頓時發掘工地一片歡騰,孫先生也高興地兌現諾言,派人買了兩條大鯉魚,回到住地和大家飽餐一頓。
上世紀80年代,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曾到歐洲各國和日本展出,得到各國人民的普遍歡迎和讚譽。
揭開古滇國的神秘面紗
研究歷史主要依據歷史文獻資料和歷史文物。
有時後者更重要,它可以印證歷史文獻的記載和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
晉寧石寨山出土的文物就具有這樣的作用。
古滇國歷史見於文字記載的非常少,只有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的幾百個字,而「滇王之印」的發現,印證該文中「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天子發巴蜀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
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誅。
滇王離難,舉國降,請置吏入朝。
於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的記載是真實可信的。
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青銅器,鑄造精良,種類繁多。
主要有兵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樂器、裝飾品等。
兵器有戈、矛、劍、斧、鉞、戚、狼牙棒、叉、弩機、箭鏃、頭盔、臂甲、腿甲等;生產工具有鋤、鏟、鐮、鑿、削、魚鉤、針、錐等;生活用品有壺、洗、釜、甄、尊、耳環、案、盒、枕、鏡、帶鉤、傘蓋等;樂器有銅鼓、編鐘、葫蘆笙等。
此外,還有懸掛在人身上、用具上、棺槨上的各種扣飾,造型優美生動,是罕見的古代工藝品。
這些精美絕倫的古滇青銅器,不僅是精美的工藝品,也展示了古滇國社會歷史的面貌,使2000多年前古滇國的社會面貌重現在我們面前,從而揭開了古滇國歷史的面紗。
石寨山出土的青銅器,展示了古滇國人民農耕、紡織、漁獵、放牧、慶典、歌舞、會盟、納貢、集市貿易、祭祀等一幅幅生動的社會生活畫面,反映了古滇國人民的風俗習慣、禮儀服飾等方面的情況。
我國中原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大多鑄有銘文,人們可以通過銘文了解當時的一些情況。
古滇國青銅器上沒有任何銘文,因此,有人認為古滇國沒有文字。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通過青銅器生動的造型和畫面,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情況,這是其他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所不及的。
鑒於石寨山青銅器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因此至今國內外考古界還在對其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
(作者單位:雲南省博物館)
晉寧驚現9口漢代水井 該地疑似古滇國村落
1956年,「滇王之印」在昆明市晉寧區石寨山出土,確證了「古滇國」的存在!可古滇國時期的人們居住在哪呢,那時的城市是什麼樣子,這個疑問一直沒有解開。通過3年多努力,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志...
銅鑄滇魂: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
7月20日,冒著高溫,我前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了在這裡舉辦的《銅鑄滇魂——雲南滇國青銅文化展》。2015年春節期間,我曾經去過雲南,正好趕上雲南省博物館閉館,所以沒有看到那裡的珍貴文物——
郭沫若考察雲南,挖出一座兩千年古墓,全場考古人員興奮不已
摘要:兩千多年前的一枚印章,揭開了中國歷史上雲南古滇國的秘密。這枚小金印的發現還與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郭沫若先生有關。
雲南這些神秘古墓竟隱藏著這麼多秘密!
近年來,中央電視台和文物相遇的節目圈粉無數,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餘熱尚存,《國家寶藏》火爆全國,而在CCTV-9熱播的百集大型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也一夜刷屏,在《如果國寶會說話》中,雲南...
《絲路之魂》在成都開展 雲南展示13件文物
2016年12月27日至2017年4月10日,《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南北絲綢之路藝術大展》在成都博物館對觀眾開展。在這場文物饕餮盛宴上,敦煌藝術的恢宏壯麗,以及來自全國六十多家博物館的二百餘件...
古董商人賣國寶給博物館,專家看後大喜,消失兩千年的古國重現!
我們學習歷史,最普遍的方式就是閱讀史書上的文字,當然書籍畢竟是人寫的,或多或少會帶有個人的主觀性,因此考古的作用就被凸顯了出來,文物佐證文字,可以讓我們窺見真正真實的歷史。而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個...
雲南七座重見天日的古墓群,比兵馬俑久遠,還曾出土「牛虎銅案」!
隨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及文博綜藝節目《國家寶藏》在全國範圍的熱播,新一輪考古風再次被掀起!踩著腳下的土地,人們躍躍欲試,總覺得這片生養的地方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奧秘……這不,雲南楚雄元謀江...
古滇國的一種神秘青銅保險箱,盜墓賊也想知道放了什麼東西
文丨西諾(歷史研習社孵化作者)中國古代西南邊疆民族曾經存在著盛極一時的古滇國,疆域主要以滇池為中心的雲南中東部地區。據史書記載再配合以考古的發現,古滇國大概建立在戰國中期而消亡於東漢中期,它以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