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廝門儲奇門兩座城門位置鎖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繼人和門、太平門城門逐一在城市建設中浮出水面,古重慶城九開八閉十七門的具體位置也有了線索。

昨天,在「保護與傳承——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2015年度業務科研成果匯報會」上,關於重慶古城牆的系列考古成果被發布,匯報人孫治剛說,總長8890.03米的重慶古城牆,現存4195.28米,其中露明城牆共有41段2979.79米,未露明城牆22段約1215.49米。

會上還同時發布了釣魚城發現全國最完整宋代衙署遺址的消息。

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說,遺址擁有4個巨大的石燈,並暗藏地下保險庫。

發現1:門 儲奇門城門在行街順城街交會處

歷史總是會留下蛛絲馬跡的線索供人們不斷探詢,2012年九開八閉十七門中的首座閉門人和門被發現之後,2013年「消失」數十年的太平門也現出蹤影。

而如今,儲奇門和千廝門留下的線索也進入考古人員的視線。

孫治剛說,去年底,考古人員統計出了現存城牆63段約4195.28米,包括露明城牆共有41段2979.79米,未露明城牆22段約1215.49米,消失城牆30段約4694.72米。

同時,現存的包括通遠門、東水門、人和門、太平門在內的4座城門也被逐一記錄在案。

通過這些有待進一步考證的線索,考古人員初步判定,儲奇門城門應該在如今的儲奇門行街和順城街交會處大慶碼頭所在地。

而千廝門的城門則在朝千路和嘉陵江濱江路交會處外側。

古城牆排水方式成謎

為了保障城牆的穩固,良好的排水是必不可少的,但對重慶城古城牆的考古發掘中,大家卻發現除了人和門附近找到一個排水管道外,其它城牆上幾乎沒找到排水洞。

重慶古城牆是怎樣排水的?成為至今未解之謎。

匯報人蔡亞林說,他們有個新猜測,九開八閉十七門中的閉門是不是承擔起了城牆集中排水的功能。

宋代重慶城城牆的防火設施就已經很完善,孫治剛說,而在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還在城牆附近發現了作為防火設施的水池的遺址。

但同時,考古人員也在宋代城牆遺址內發現了火燒的痕跡,究竟是因為城牆失火造成還是戰火造成,目前還無法斷定。

古重慶城以崖為城以江為壕

在近些年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逐步明確了重慶城的築城理念和思想。

孫治剛說,「金城湯池,城堤一體」是歷代築城者的指導思想。

依山傍水而建的重慶城,陡峭的山崖成為了城牆的組成部分,奔騰的江水成為了最好的護城河。

所有的城牆都是因地制宜用巨大的石頭修築而成,石頭不僅砌成了城牆,也築成了堅如磐石的一座座城門。

超出了蒙軍投石機的射程

發現2:城 釣魚城發現全國最完整宋代衙署遺址

隨著發掘的逐步推進,一座修建在釣魚城所在山頭之上的宋代大型建築遺址一點點地出現在了考古人員的眼前。

「從遺址的規制判斷,它應該是一座宋代的衙署建築。

」袁東山說,這個衙署應該是釣魚城抗蒙指揮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不僅位於易守難攻的山頭之上,而且衙署的圍牆外就是陡峭的崖壁,不僅弓箭難以射達,而且也超出了蒙軍投石機的射程。

同時,這個衙署所在地,也可以清晰地俯瞰山腳下擔任重要防禦任務的一字城牆,袁東山說,這樣的選址,顯而易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可以說,除非釣魚城破,否則這個衙署根本無法被蒙軍從外部進行打擊。

」它的位置,讓南宋軍隊能夠更加安全方便地指揮長達36年的抗蒙之戰。

發現地下的隱秘庫房

在這個衙署的院落中,考古隊員們發現了3個八角形的巨大石墩,直徑將近兩米的它們矗立在院落的三個角上。

袁東山說,它們是屬於一種修建於室外的石燈的一部分。

而按照分布,這樣的石燈,應該一共有4個,只是其中一個已經徹底消失了。

這4個石燈,每到夜間就會亮起,通明的燈火映照著山頭上的衙署。

除了石燈外,在衙署最高的一棟建築地下,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地下室。

它究竟有什麼作用?袁東山說,這個地下室應該是存儲衙署重要物品的地方,那麼會不會有當時用於防禦的火器呢?袁東山對此持否定態度。

「在釣魚城的攻防戰中,有學者認為雙方用到了火器,但從考古發掘的現場來看,我們並沒有找到任何與火器相關的遺址,因此,我們判斷,在這場耗時數十年的戰爭中,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的,即使有火器的運用,也是非常少量的。

而對於有些說法認為釣魚城九口鍋處是煉製火藥的地方,袁東山也明確進行了否定,他說,從考古發掘的現場來看,這些地上巨大的石坑,是用來碾鹽或者穀物的,與火藥製造無關。

本報記者 李晟 實習生 李一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重慶最早名叫江州城,秦代已現雛形

本報訊 (記者 王珊)如今高樓林立,充滿現代氣息的重慶城,你知道它是什麼時候開始有城的嗎?昨日,在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袁東山為100多名地理地圖愛好者,揭開了重慶古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