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太平門遺址清理宋至清代遺蹟13處 17座城門留存3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字號:

新華網重慶2月17日電(記者張琴)重慶太平門遺址近日經過搶救性考古發掘,清理宋至清代遺蹟13處。

重慶古城曾有的17座城門,目前僅留存3座。

重慶市文化遺產院考古專家介紹,太平門遺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望龍門街道,此次搶救性考古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清理出宋至清代遺蹟13處,包括城門1座、城牆1段、道路2條、蓄水池1座、井1口、排水溝6條及護坡牆1段。

城門保存狀況較好,為條石砌築,拱形門洞,內高5.1米、寬4.4米。

城牆呈東北-西南走向,兩側包石,中部以黏土、細砂土及石塊層層夯築而成,揭露部分通長25.9至34.8米、寬6.2米、高3.15至9.5米。

根據發掘結果顯示,城門西部城牆是在宋元時期堆積上挖出基槽砌築而成,並且西部明清時期城牆路面下亦疊壓有高約1.8米的宋元時期堆積,初步推測可能為宋元時期城牆內部堆積。

考古專家指出,結合文獻記載及發掘情況分析,該遺址可能保留有部分宋代城牆舊址,城門及城牆主體部分應為明初重慶衛指揮使戴鼎「因舊指砌石城」時所建,清代沿用並有多次修葺的跡象。

考古專家介紹,根據文獻記載,重慶城在明清時期共有17座城門,因為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保存至今的只有通遠門、東水門和人和門3座。

此次新發現的太平門遺址,是重慶首座經過考古發掘的城門及城牆遺址,結構完整、布局清晰,以實物為載體再現了明清時期的重慶城,尤其是宋代城牆舊址的發現,是重慶城市發展史上的突破性發現,對研究宋至明清時期重慶城的營造、布局、範圍以及歷史沿革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廝門儲奇門兩座城門位置鎖定

繼人和門、太平門城門逐一在城市建設中浮出水面,古重慶城九開八閉十七門的具體位置也有了線索。昨天,在「保護與傳承——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2015年度業務科研成果匯報會」上,關於重慶古城牆的系列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