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鬼人物-妖怪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九嬰:

九嬰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凶獸之一。

出自《淮南子·本經訓》。

它是水火之怪,能噴水吐火,其叫聲如嬰兒啼哭,有九頭,故稱九嬰。

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

堯時出,作害人間,被羿射殺於北狄凶水之中。

其說始見於漢。

傳說中的水火怪。

亦用以喻邪惡兇殘的人。

《淮南子·本徑訓》高誘註:「九嬰,水火之怪,為人害,之地有凶水。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提到北方有一條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洶湧,人稱凶水。

凶水中有一隻九頭怪物,名叫九嬰,既能噴水,又能噴火。

十日並出時,凶水也沸騰了,九嬰嫌水中太熱,就跳上岸來,見人就吃,吃的時候,必須有9樣食品同時供它吃,因此成為羿第3個斬殺目標。

蠱雕:

蠱雕是一種似鳥非鳥的食人怪獸,據《山海經·南山經》記載:「又東五百里,曰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

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是食人。

」再往東五百里,是座鹿吳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但有豐富的金屬礦物和玉石。

澤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南流入滂水。

水中有一種野獸,名稱是蠱雕,形狀像普通的雕鷹卻頭上長角,發出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是能吃人的。

傲因:

傲因,古代人形妖怪名,舌頭很長,喜歡吃人腦,手是利爪,穿著破爛衣服,用燒燙的大石頭砸就能殺死。

《神異經(西荒經)》:「西荒之中有人焉,長短如人,著百結敗衣,手虎爪,名曰獏。

伺人獨行,輒食人腦,或舌出盤地丈餘,人先開其聲,燒大石以投其舌,乃氣絕而死。

不然食人腦矣。

鉤蛇:

鉤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身長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鉤蛇通過在水中用尾鉤把岸上的動物拉入水中捕食。

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兇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行吞食。

這種蛇,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

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猼訑[bó yí]:

猼訑是一種怪獸,他的樣子像羊,有九條尾和四隻耳朵。

而眼卻長在背上。

膽子極小的妖怪。

有人說取它的皮披在身上,就不知畏懼。

出自《山海經‧南山經》。

諸犍:

中國古代神獸,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長尾,能發巨聲。

行走時銜著尾巴,休息時盤著尾巴。

《《山海經(北山經)》:「有首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又名胖郎神,其獸力大無窮,善射。

此乃威力無窮,被擊中者,九死一生,生則殘廢,生活無法自理,可怕無比。

夔(kui2):

夔是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

《山海經·大荒經》記載: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

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檮杌( táo wù ):

檮杌(táo wù),中國神話中上古時期的四凶之一。

所謂」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間四位殘暴的部落首領,後來被杜撰為他們部落圖騰的四種怪物。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

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唐人張守節《史記正義》引《神異經》注道: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

一名傲狠(ào hěn),一名難訓。

(檮杌體格像老虎而毛類犬,毛很長,臉有點像人,腿有點像老虎,豬口牙,尾長,常被用來比喻頑固不化、態度兇惡的人)

《山海經.西山經》:「三危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體格像牛一樣大),白身(膚色蒼白),四角(四根獠牙),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駰,是食人。

其實檮杌和獓駰的原型就是疣豬。

獬豸(xiè zhì):

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俗稱獨角獸。

它擁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

它怒目圓睜,能辨是非曲直,能識善惡忠奸,發現姦邪的官員,就用角把他觸倒,然後吃下肚子。

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是皇帝、「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的象徵。

犼(hǒu):

古書上說的一種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獸。

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傳說是龍王的兒子,有守望習慣。

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獅",常立於華表和房頂,也有說犼形如兔,兩耳尖長,僅長尺余。

獅畏之,蓋犼溺著體即腐。

但人仍一般叫它「石獅」。

據說犼是一種極有靈性的動物,它每天蹲在華表上密切關注皇帝的行蹤。

兩隻面南而座的犼是專門守候皇帝出巡的,每當皇帝久出不歸,荒淫作樂時,它們就會呼喚皇帝,《述異記》中描寫的是,犼乃是以龍為食,相傳是麒麟的祖宗。

腓腓(fěi fěi):

腓腓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野獸。

《山海經》中記載,腓腓的樣子像狸,身披鬣毛,長著一條白色的尾巴,飼養它可使人解憂。

有點像狸,白色的尾巴,脖子上有類似馬鬃的鬃毛。

養之可以解憂愁。

混沌:

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話生物,根據《左傳》記載,四凶分別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混沌、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窮奇」以及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檮杌」。

彭侯:

出自《搜神記》,白澤圖曰:「木之精名彭侯,狀如黑狗,無尾。

可烹食之。

螭魅(chī mèi):

螭魅又名魑魅,是山林中的異氣化生的鬼怪,殺人無形。

地狼:

地狼是傳說中地下的狼。

古代視之為凶兆。

修行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變人型。

《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

《晉書·五行志中》:「是時輔國將軍孫無終家於既陽 ,地中聞犬子聲,尋而地坼,有二犬子,皆白色,一雄一雌,取而養之,皆死。

後無終為桓玄所誅滅。

《宋書·五行志二》:「晉惠帝元康中,吳郡婁縣民家聞地中有犬聲,掘視得雌雄各一。

還置窟中,覆以磨石,宿昔失所在……其後太守 張茂為吳興兵所殺。

九尾狐:

《山海經》中記載,九尾狐乃四腳瑞獸,生有九尾,善變化,叫聲與嬰兒啼哭相似,能吃人;如果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不中妖邪毒氣。

上古時代九尾狐是祥瑞的象徵,九尾狐的出現象徵著天下太平,誰娶了九尾狐誰就能多子多孫,盛傳妖狐具絕世之容姿,蓋世之智能,而妖狐的皮毛更是珍品中的極品。

鮫人:

鮫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魚尾人身的生物。

中國很早就有鮫人的傳說。

魏晉時代,有關鮫人的記述漸多漸細。

在曹植、左思、張華的詩文中都提到過鮫人。

傳說中的鮫人過著神秘的生活。

干寶《搜神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

其眼泣,則能出珠。

」雖然不斷有學者做出鮫人為海洋動物或者人魚之類的考證。

(鮫綃: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是一種獨特的衣服,特質「南海出鮫綃紗,入水不濡。

」亦泛指薄紗。

乘黃:

.傳說中的異獸名。

《山海經·海外西經》:「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

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大風:

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神,是一種兇惡的鷙鳥。

職掌是司風,是一位會引起狂風的災害神。

其說始見於漢。

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有說其為大鳳;另亦有人認為其真面目為凱同雨師協助蚩尤叛亂之風伯。

堯時為害於民,被羿射殺於青丘之澤。

多即:

形狀像西方的狼狗,紅嘴紅眼白尾,一出現該地就有火災。

《山海經(中山經)》有載。

蝮蟲:

蝮蟲又稱反鼻蟲,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毒蛇名。

蝮蟲的顏色像綬文,鼻上有針,大的蝮蟲重達一百多斤。

出自《山海經》。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八十里,曰 猨翼之山 ,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三百五十里,曰 羽山 ,其下多水,其上多雨,無草木,多蝮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海經》中最兇殘的十大怪獸,你認識幾個?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奇書,山川地理、物產醫藥、民族風俗、宗教神話等無所不包,是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自然也包括很多怪獸。其中,最兇殘的十大怪獸戰鬥力爆表,可以秒殺哥斯拉,完虐好萊塢電影里的各種超級...

中國妖怪大全之妖怪篇

本次中國妖怪大全素材主要是為了作者在寫相關小說的時候減少查找時間。以妖怪為元素的小說很多,比如都市奇談、靈異文、玄幻文等。以下給大家推薦幾本有妖怪元素的小說。《史上第一妖》水善 著《朱雀記》 貓...

中國古代妖怪大全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妖怪專家,據說他用了半生的時間對超過一千多個傳統妖怪做了詳細的記錄並匯聚成冊,大大豐富了日本鬼怪文化。想我堂堂天朝大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神仙鬼怪數不勝數,八方異物匯聚一堂,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