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劍——越王勾踐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越王勾踐劍是春秋時期鑄劍高手歐冶子所鑄,距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

1965年12月,湖北省荊州江陵縣境內,望山楚墓1號墓中,考古隊員們打開了墓主人的棺木。

棺木內躺著的是楚威王或楚懷王前期的大貴族邵固的遺骨。

人們發現在遺骨的左側有一把裝在黑漆漆木盒內,配有劍鞘的青銅劍。

考古隊長小心翼翼的把這隻青銅劍捧出了墓地。

「一把青銅劍而已,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這也許是當時很多人的想法。

但「越民鑄寶劍,出匣吐寒芒」,曹丕的詩句傳承了1700多年,而當這把青銅劍出鞘的剎那,2400多年的劍氣、「寒芒」逼目而來,清光炫目,銳氣逼人。

劍身上布有黑色菱紋暗格花紋,工藝十分精美,與正面鑲嵌的藍色玻璃、背面的綠松石相映生輝。

考古隊所有人驚呆了。

有人拿來白紙試其鋒芒,16層紙一划而破。

據說一位考古人員稍不留神,碰到鋒刃,手立即被割破,血流不止。

此劍埋藏地下2000多年,不見一絲銹跡,劍鋒如此銳利,人們意識到這把青銅劍的出土,是一個載入史冊的重大發現。

劍長55.7厘米,劍柄長8.4厘米,劍寬4.6厘米,劍首向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僅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

隨著對這把青銅劍進一步研究考證,一個個疑問連環套般接連出現了。

越王勾踐劍銘與劍鋒

劍身下方有兩行金絲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作自用」

首先劍的主人是否就是身邊這位相伴20多個世紀的楚國貴族邵固呢?依據慣例考古隊員在劍格也就是劍身和劍柄之間的橢圓部分尋找劍主人的名字。

果不其然,在靠近劍格的地方他們發現了兩行鳥篆銘文(古文字,是篆書的變體,史稱「鳥蟲文」),共8個字。

考古人員只初步解讀出其中的六個字:「越王XX自作用劍」,看來這是某位越王的佩劍,但春秋自公元前510年起,前後9位越王,銘文「越王」後,代表劍主人名字的二字無法辨識,這給專家們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當年,由著名考古學家方壯遒主持,在考古學家、古文學家之間展開了一場關於青銅劍主人確認研究的學術討論會。

經過兩個月的切磋研討,我們終於看到了那位家喻戶曉、聲威顯著、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又一次跨越千年時空步入眼前。

「越王勾踐,自作用劍」,這把青銅劍從此得名——越王勾踐劍。

那麼,勾踐劍出土在江陵望山,在古代此地地處楚國,問題是越國的劍怎麼會藏到楚國貴族墓地里?兩種解釋,一是楚越爭雄時,楚國獲勝,越王勾踐劍作為戰利品入楚。

二是楚昭王曾迎娶一位越國女子為妃,越王勾踐劍作為陪嫁跟隨至楚。

如今的專家們更同意第一種說法。

接下來的難題,不得不讓我們讚嘆鑄劍大師歐冶子。

戰國時期,烽煙四起,各國諸侯競相製造精密武器。

據說越王勾踐就有5把青銅寶劍,史書評價:「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

歐冶子鑄造的越王勾踐劍為什麼經歷了2400多年毫無銹跡,而且鋒芒畢露?經2400多年掩埋如何保持劍身光澤,寒氣逼人?絢麗的菱形花紋怎樣產生?歐冶子採用什麼技術制出劍柄上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個同心圓?歐冶子靜靜地等待著當今的專家與他的對話。

1977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們及北京鋼鐵學院《中國冶金史》編寫組的學者們一起,採用現代化的儀器測出了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分是銅、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組成的青銅合金,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

20世紀90 年代,上海博物館的譚德銳研究員根據自己的研究結果指出劍身菱形花紋是以腐蝕化學的方法得到的。

但是與譚德銳幾乎同時,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館的副研究員董亞巍認為,古人不可能掌握在近代才出現的化學外鍍手段,他認為花紋是通過傳統的鑄造手段製作出來的。

當各方專家用各種高科技手段追尋著遠古時代的鑄劍大師時,有一位老人也在默默地用自己的雙手去感知著遙遠的歐冶子的那雙手的動作。

許光國,出身工藝世家,曾經在一家工藝美術廠上班。

後來下海開了自己的鐘表精修店,生意興隆,在當地有極佳的口碑。

許光國離開工藝創作有10年了,10年來的辛苦使他換取了一份不薄的家資。

但與生俱來的對青銅工藝的痴迷和勾踐劍帶給世人的不解之謎始終誘惑著他,縈繞著他。

終於,許光國決定拋開一切,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做一把越王勾踐劍。

1990年,許光國的家變成了一個小型手工作坊,許光國是這個小作坊里最忙碌的主人。

這個作坊一開就是14年。

上千次的試驗,無數次被化學藥物侵蝕傷害的雙手,連續幾天幾夜不曾閉合的眼睛。

創可貼、創傷藥水、鬧鐘成了許光國最不可缺少的伴侶。

他做著各種類型的嘗試,他不停的問歐冶子,你是什麼樣的人?鑄劍時你在想什麼?後來他試著把自己比做歐冶子,用他的思想來思考問題。

許光國的一位朋友說:「老許想不通了就拚命的想,還想不通,他真的用頭撞牆。

」11道同心圓,他憑藉修鐘錶時打下的精妙功底做好了;八個銘文,他結合「失蠟法」用精細地刻畫成功;菱形花紋,他獨創出了「硫化工藝」攻下了這一難關;防腐問題,許光國花去了整整5年的時間,研製出一種「包漿」(主要成分是名為鉻的貴金屬)。

塗上包漿,防腐、色澤問題迎刃而解。

團團迷霧散去,小作坊的主人從40多年的壯年,變為60歲的老人。

2004年2月5日下午三時,這是讓許光國無法忘卻的時刻。

當老人用滿是傷痕的雙手把一顆琉璃鑲嵌在越王劍上時,他自己也被震驚了。

2004年3月27日,許光國仿製的越王勾踐劍專家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破解了勾踐劍製作的諸多謎團,是難得的藝術珍品」;「型範正、金錫美、公冶巧、火奇得」,「除了歷史和良心可言鑑別它的真假外別無他法」,這就是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故宮博物院10餘位專家一致的評價。

遠古的鑄劍大師歐冶子和現在這位荊州市的民間老人在此時心靈相通,相視而笑了。

寶劍的主人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整整三年,許光國14年的艱辛,再磨此劍,也許是歷史的巧合,也許是上天對老人的揀選。

越王勾踐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許光國仿製的越王勾踐劍長56.2厘米,寬5.1厘米,與真劍尺寸稍有差。

原因其一,避免真的以假亂真;其二:算是表達對古代鑄劍大師的敬意。

許光國的劍被稱為高仿越王勾踐劍,被故宮博物院、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同時收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越王勾踐的劍為什麼歷經千年而不朽?

越王勾踐因「臥薪嘗膽」名垂千古,成為激勵無數人奮進的楷模,關於越王勾踐的一些野史趣聞也常被人們津津樂道。1965年在湖北武漢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歷經2400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此劍被世人譽為「天...

揭秘勾踐劍為何千古不銹:一把古劍五個謎團

眾所周知,越王勾踐劍自從出土之日起,就引起文物界的極大關注,不僅僅是因為其歷史悠久,還因為它帶有太多謎團。一個研究越王勾踐劍僅十幾年的鐘表匠,真的破解了這些謎團?他仿製的越王勾踐劍與真正的千年古...

春秋短兵之冠——越王劍(圖)概述

劍是我國古代一種重要的近戰短兵器。它由劍身和劍柄兩部分構成。劍身修長,兩面都有利刃,頂端收聚成鋒;劍柄則較短,用於手握。由於在格鬥中其功能以推刺為主,故又稱為「直兵」。

古劍《越王勾踐》

古劍《越王勾踐》龍泉工藝純銅精鑄1:1復原! 越王勾踐!乃戰國時期最後一位霸王! 此劍越王勾踐劍 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

越王勾踐劍技術精湛度大揭秘

越王勾踐劍鋒利無比,即使沉睡了兩千四百多年,越王勾踐劍依然永葆生機與鋒利。越王勾踐劍作為越王勾踐的佩劍,越王勾踐劍的故事是什麼呢?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歷史上果真有關於越王勾踐劍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