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魏武王的曹操,為何陵墓內如此簡陋?只因自己的一項創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這個三國時代叱吒風雲的非常之人、超世之傑,最終也難違天命,舍下了他為之徵戰一生的東漢江山和未完成的遺願,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縱觀曹操的一生,可謂波瀾壯闊、豪邁霸氣,他狹天子以令諸侯,對內平亂,對外抗胡,統一了中國北方;他力推改革發展生產,提倡法治,實行屯田,逐步穩定了連年戰亂的東漢社會;他多才多藝不拘一格,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為後世留下了太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為一個全能型的人才,曹操一生中發展並創立了很多東西。

其中有一項,卻一直為世人詬病。

據《三國志·魏書》中記載:「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墳陵尊顯......而操率將校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意思就是曹操親自率兵盜掘了梁孝王的陵墓,得到了大量金銀珠寶,後來更是專門設立了「摸金校尉」等專門盜墓隊伍,進行大規模的挖墓活動,行為非常惡劣。

於是,後世因此一說,為曹操套上了「盜墓鼻祖」的惡名。

按照常理,深諳盜墓之術的曹操,見過太多王公貴族屍骸露於荒野的慘象,必定會對自己的陵墓百般設計,以圖盜墓者難以發現,死後入土為安。

因此,曹操死後的埋葬處,後人一直大加猜測,《三國演義》中七十二疑冢的說法更使曹操陵墓成了千古之謎。

曹操到底埋葬在何處呢?其實,史書記載的很明確。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病逝後,靈柩運回鄴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門豹祠西原上。

起初,曹操陵墓之上建有陵園和祭殿,有一定規模。

黃初三年,曹丕下詔將「高陵上殿屋皆毀壞」,目的是「以從先帝儉德之志」。

從此之後,曹操陵墓除了墳頭再沒有了任何顯著印記。

雖然只剩墳頭,但自北宋以前,人們對於曹操埋葬地是非常清楚的,歷代帝王曾多次前去祭奠。

宋代以後,曹操被統治者視為奸雄和竊國賊,不再宣傳和推崇,再加上連年戰亂不斷,人們流離失所,不斷遷徙,地名地址都發生了一定變化,曹操埋葬地慢慢就成了秘密,無人知道確切地址了。

隨著考古學不斷發展,以及對曹操的撥亂反正,近代以來,曹操埋葬地之謎又引起了人們興趣,不斷旁引博證尋覓著,也找到了幾處疑似地點,但始終沒有形成定論。

2005年,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村民徐煥朝在自己農田裡澆地時,發現了一個盜墓者所挖的深坑,於是報了警。

當地派出所根據線索,抓獲了數名盜墓賊,並繳獲了一塊石枕和一塊刻銘石牌,上書「魏武王御用」字樣,隨即迅速向文物保護部門進行了通報。

經過數年考古部門發掘和大量專家論證,2009年12月27日,國家文物局宣布,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就是曹操陵墓。

至此,曹操所葬何處的秘密大白天下。

可能由於設立「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經歷,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他臨終前留下《遺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畢,皆除服。

......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從安陽曹操高陵的情況看,規模雖然不小,但墓內裝飾簡單,未見壁畫,盡顯樸實,出土的兵器、玉器、石器等文物皆為日常之物,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隨葬品,只有遺骸口中所含翡翠珠,是唯一一件價值比較珍貴的物品。


2013年5月,安陽曹操高陵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但據專家介紹,曹操墓在被發現前被盜情況嚴重,早就被盜墓賊光顧了多次了,且很可能早在明清即遭盜竊。

英明一世的魏武王雖然早有預料,可最終還是沒有躲過盜墓賊的鐵鏟,這未嘗不是一種因果報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