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合作甘肅大堡子山流失秦人文物回歸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網蘭州7月20日電(記者 張玉潔 姜瀟 戴盈)鹿鳴悠悠,古琴陣陣。

流失海外20餘年的甘肅大堡子山文物移交儀式20日在甘肅省博物館舉行。

一隻2000多年前秦人使用的金鷙鳥從法國塞納河畔飛到了中國的黃河岸邊。

隨著這隻金鷙鳥一同回歸的還有甘肅禮縣大堡子山出土的其他31件秦人文物。

「這批文物回歸,是中法兩國政府和友好人士通力合作的結果,彰顯了中法兩個文化遺產大國勇於擔當國際責任、共同推動文化遺產國際保護的堅定意願。

」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說。

禮縣大堡子山是中國秦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裡見證了秦人篳路藍縷初創基業的歷程,為秦國後來的強盛和統一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90年代初,大堡子山遺址慘遭盜掘,當地政府及時打擊制止了大規模盜墓活動,追繳回一些被盜文物,但仍有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散布於公私機構和個人手中。

為推動流失文物回歸,中國政府和廣大公眾一直在努力。

十餘年來,國家文物局指導開展了大堡子山遺址搶救性清理髮掘和早期秦文化研究工作,並啟動了「中國流失海外文物調查項目」,對大堡子山流失文物進行專題調查。

此外,中國還建立了出土、收繳文物與境外流失文物科技檢測比對資料庫,運用文化交流、博物館展覽等手段,推進文物追索工作。

通過積極協調,陸續有大堡子山流失的金器、青銅器以捐贈等形式回歸中國。

此次回歸故土的32件大堡子山文物,原藏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為法國有關人士捐贈。

2014年以來,中法兩國政府通過密切溝通,積極尋找流失文物返還的恰當途徑。

在中法兩方積極合作下,32件金飾片原捐贈者皮諾和戴迪安二人解除了捐贈協議,並由他們將文物返還給中國。

2015年4月、5月,32件金飾片分兩批回到中國。

這批文物的回歸,是中法兩國首次通過協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歸的成功案例,也是中法兩國共同致力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合作成果。

在當天的移交儀式上,甘肅省省委書記王三運向法國政府、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及兩位捐贈人表示感謝。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表示,法國和中國對遺產和文化都十分重視,文化是兩國交往的基礎。

法國一直希望各國人民欣賞自己的文化和藝術。

32件秦文物回歸中國,得益於兩國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原捐贈人的貢獻。

據考古人員介紹,此次回歸的金飾品可能的用途有二,一是棺飾,二是馬的盔甲。

「喪葬的高規格,說明大堡子山埋葬的並非尋常百姓,很可能是秦人宗祖等重要人士。

由於當時中國以青銅器、玉器為身份象徵,而中西亞則是以黃金為身份象徵。

這些具有舶來色彩的金飾片證明秦人在西周、春秋時期就已經與中西亞有交流了。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說。

此次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歸僅僅是個開始,還有大批文物散失在世界各地。

王輝介紹,目前已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線索的有81件,發現確認的國家和地區有英國、比利時、日本等,文物回家的路依然漫長。

為了讓國內外觀眾一睹此次回歸的32件秦人文物芳容,甘肅省博物館將從20日起舉辦「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免費展覽將持續到10月31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法國歸還我國32件春秋時期文物

中國青年報 蔣肖斌 2015-07-15 07:31本報北京7月14日電(記者蔣肖斌)國家文物局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經過中法兩國友好磋商,法國已將原藏於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全部3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