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多層面良性互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5年是「十二五」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布局之年。

一年中,重要發現支撐重點課題,重點課題產出重大成果,重大成果成為共同遺產,從考古遺存到文化遺產,構築起一道文物保護與社會發展和諧共進的亮麗風景線。

重要發現支撐重點課題

各地考古發現不斷湧現,考古新聞屢上頭條,應該說,2015年又是一個考古豐收年。

天津薊縣、山西丁村以及陝西龍崗遺址,展現了舊石器時代考古的三個特點:空白區域逐漸縮小、重要遺址再有收穫、過渡遺址課題眾多。

安徽東至華龍洞出土的人類化石,則是古人類考古與研究的重大突破。

新石器時代考古主要集中在農業起源、城市文明等重要課題上的發現與突破。

夏商周考古主要是重點遺址的精細發掘與空白區域的材料突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山西陶寺遺址,近期又在該村北部發現兩周時期墓葬1283座。

新疆溫泉的阿敦喬魯、河南伊川的徐陽墓地分別發現安德羅諾沃文化、陸渾戎的相關資料。

正在發掘的雲南通海興義遺址則區分出四個階段的青銅時代遺存。

秦漢考古的亮點集中在墓葬方面,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墓葬。

隋唐宋元明考古主要集中在城址、宮殿、窯址、墓葬等方面。

水下考古也取得成果,遼寧丹東「致遠」艦的發掘、西沙群島的水下調查與發掘堪稱代表。

重點課題產出重大成果

2015年考古工作的另一特點是產出了一批依託重大課題的重大成果,促進了中國考古學的發展。

與往年相比,各類考古學課題的立項、結項以及獲獎數量有所增長,尤其是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支持考古發掘報告的整理工作以來,考古報告整理工作在各類課題中的比重越來越大。

從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立項與結項來看,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發掘報告、科技考古以及綜合研究三類項目的比重有所加大;二是地方科研院所工作人員以及青年工作者逐步增多;三是重大項目有所增加,無論是考古發掘報告的整理還是綜合系統的研究都是由材料入手的多角度、深層次、跨學科、全方位工作。

在一系列課題項目的支持下,重視田野發掘、輕視報告編寫的現象得到很大改觀。

隨著近年來我國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斷發展,與之相關的發掘報告整理、系統問題研究、理論方法革新等都比較活躍。

重大成果成為共同遺產

近年來,公眾考古拉近了考古與大眾的距離,使公眾對考古的認識程度、認知程度、認可程度逐漸提高。

從業人員在積極挖掘考古資源文化內涵的同時,通過一系列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世界遺產申報等環節,用之於民,全民共享。

2015年6月13日是中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分別在官方網站上公布的2015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保護成果 全民共享」,同時公布的宣傳口號中有「文化遺產千秋傳承、保護弘揚萬代受益」等內容。

11月,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聯盟第五屆聯席會在桂林開幕。

7月14日,在第3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申報的土司遺址(含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土司城和貴州播州海龍屯三處遺址)成為中國的第48處世界遺產。

其中,湖南永順老司城與貴州播州海龍屯分別是2010年與2014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這三處土司遺址還在上海世界考古論壇上獲得十大田野考古發現獎。

綜觀2015年國內考古學研究,考古發現支撐課題研究,課題研究產出科研成果,環環相扣,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中國田野考古範式的確立

《輝縣發掘報告》是新中國第一本田野發掘報告,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時隔一甲子,坊間早已難覓這部報告的蹤影,典藏機構也大多視為珍藏,不輕易示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