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述秦始皇陵的20大「另類」謎團,解決這5個問題就能發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關於秦始皇陵的謎團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側重於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

今天強哥將從細節入手,與大家討論一下鮮為人知的「另類」謎團以及發掘的可行性。

強哥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查閱了部分網絡資料。

大部分資料都是引經據典的,講述的也是那些考古專業上討論的問題,比如地宮的結構及內部情況。

大多是面上的討論,並無細節的探討,可能是因為這裡面的不確定性因素太多吧。

在我們這裡只是業餘的探討,算是諞閒傳,我們就不引經據典了,用大白話跟各位看官嘮嘮。

大家都很好奇,秦陵陪葬品的數量到底有多少?「奇器珍怪徙藏滿之」,司馬遷大爺是這麼記載的。

秦陵地宮總面積41600平方米,規模相當於5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

地宮就這麼大,裡面的陪葬品以「藏滿之」來推測,數量該驚人了。

一、秦始皇陵的20大「另類」謎團

1、兵馬俑的主人到底是誰?

這個學術問題一直存在爭議。

其中,最著名的是建築學家陳景元先寫成《兵馬俑真相:俑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一書。

陳景元在書中從服飾、軍事、交通等角度對兵馬俑進行了剖析,指出兵馬俑的主人並非秦始皇,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把持秦國朝政41年的秦宣太后。


懸疑一:他們為何梳奇怪的「歪髻」

兵馬俑一向被視為秦始皇的士兵,但與一般戰場上的士兵不同,他們不僅沒有戴頭盔,而且梳著奇怪的「歪髻、偏髻」,頭髮盤出多種多樣的花式,最後髮髻歪在一旁。

在其他一些楚墓中,也出土過頭上梳著「偏髻」的泥俑。

問題是秦朝的士兵,是否會如此裝扮自己?陳景元說,如果將俑坑裡武士俑頭上的髮髻和髮辮散開,這一頭的長髮,至少也有0.6米長。

軍營里的士兵,要將自己頭髮精心編成髮辮,盤出各種花式的髮髻,是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的,而且在水源不豐富的西北地區,成千上萬的大軍要洗一次長頭髮更是一種很不容易的事。

懸疑二:他們怎麼敢穿如此絢麗的衣服

秦始皇「尚黑」,但剛出土的兵馬俑,身上還殘留著一些顏料,從這些顏料的位置和顏色判斷,他們的衣服應是絢麗多彩的。

三號坑裡秦俑的顏色更豐富,共有朱紅、玫瑰紅、粉紅、桔紅、紫紅、粉紫、深藍、珠寶藍、石綠、赭及粉白等13種。

由此可見秦俑身上衣服的色彩是以紅、紫為主調的。

這與秦始皇「尚黑」的記載顯然是不符。

懸疑三:「車同軌」為何在這裡成一紙空文

與兵馬俑一起出土的,還有不少車輛。

不少專家根據秦俑是士兵的論斷,將這些車輛定性為「戰車」,但有專家認為其不屬於「戰車」,因為這些車輛的型制不利於軍事作戰。

陳景元表示,無論這些車輛的用途是什麼,其型制顯然是不統一的。

秦始皇對車輛的型制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要求造車必須「輿六尺」。

但現在秦俑坑裡出土的車輛,車輿的寬度有1米、1.1米、1.2米、1.3米、1.37米、1.4米、1.43米、1.45米、1.5米等不同尺寸。

秦始皇要求全國都要「車同軌」,又怎麼會允許自己陪葬品的車軌有寬有窄呢?

2、地宮中水銀濃度有多大?

關於秦陵地宮中的大量水銀記載較多。

《史記》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

說的很明白,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水銀的量不可估量,強哥思來,要在5個足球場大小的地宮中做一套江河系統,幾百噸水銀未必夠,可能需要成千上萬噸水銀。

上世界80年代,相關部門對秦始皇陵進行了首次土壤汞含量測量,在陵墓封土堆的中心區域,發現了一個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強汞異常帶,異常區域汞含量的變化範圍為70-1500ppb(ppb是一個單位,1ppb相當於濃度為十億分之一),平均汞含量為250ppm,而封土之外土壤中汞含量為5-65ppb,平均值為30ppb。

也就是說封土中的汞含量遠高於普通土壤,說明這些汞是來自於地宮中的汞揮發到封土堆中的。

這麼一算,封土堆中水銀的濃度最大可達到對比值的300倍之多。

揮發到封土堆中的水銀濃度值嚴重超標,說明地宮中的水銀量一定不會少。

3、有沒有人魚做成的長明燈?

中國人有視死如視生的傳統,人死後的陵墓也對應稱作陰宅,君王尤其重視陵墓,作為死後的居所,他們也希望像他們生前的宮殿一樣燈火輝煌,因此也就有了長明燈。

考古學家發現,這些長明燈用的都是普通的青銅或鐵器,燈芯也沒有什麼奇特之處。

他們只能把重點放在這些燈油上。

這些燈油十分的奇特,用的是動物的油脂,但是什麼動物卻查不出來,很可能是一種現代人從沒有見過的動物。

經過翻閱,一種神秘的生物進入了視野:被認為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美人魚。

在中國古代,美人魚又叫鮫人,是一種人首魚身的動物。

就是傳說中,眼淚會變成珍珠,日夜不停的在織布的生物。

古籍中記載,古人經常捕捉這種生物,將其晾曬成干,取他的油膏製成蠟燭,可賣三千金珠。

這個蠟燭可燃燒千年以上不熄滅,又稱長生燭。

古時貴族墓中常有以其油脂作為萬年燈。

這裡的長生燭,和長明燈應該是同一樣東西。

在北京定陵的發掘中,陵墓正殿有一口青瓷大缸,內盛蠟質燈油,還有一個燈芯,這就是長明燈了,但是顯然這盞燈在陵墓封閉後不長時間就熄滅了,原因是密閉的陵墓中缺少燃燒所需要的空氣。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陵墓中安置有長明燈。

至於始皇陵墓中的長明燈,是不是人魚脂肪作為燃料就不可而知了。

強哥猜想會不會是類似於海豹之類的高脂肪含量的動物被當成了所謂的「美人魚」呢。

4、有沒有代表華夏的九鼎?

夏禹當了炎黃部落首領以後,為了把人們都聯合起來,發展生產,抗拒自然災害,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派人測量所有的土地並畫成圖。

根據測量的結果,禹按照各地的土質和物產,把土地分成了九個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並分別派出能幹的人管理,都要聽禹的指揮。

接著他做的第二件事,是召集九州的官員,讓各州貢獻出銅,鑄造九個鼎。

每個鼎好比一個州,九鼎就是九州,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秦始皇本紀》載,九鼎在遷往咸陽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風颳到今江蘇的泗水中,餘下八鼎為秦所有。

那麼這些鼎,現在何方?兩千年來,一直下落不明。

強哥猜想,其實很可能就在始皇陵墓之中。

5、陪葬的寶劍會是哪一把?

古代處於冷兵器時代,所以鑄造武器非常講究。

尤其是帝王將相,他們的佩劍都是寶劍,而這劍更多的是一種地位和身份的象徵。

此外,很多人也非常喜歡劍,所以打造出的刀劍往往是精品。

他們將劍等兵器看做寶貝,死後也不捨得離開,所以很多寶刀、名劍都跟著主人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以延續他生前的榮耀。

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矛便是如此。

那麼,秦始皇會帶著他的哪些寶劍一起陪葬呢?

鹿盧劍是歷代秦王的寶劍,它是王權的象徵。

荊軻刺秦王時荊軻就是被秦王背負的鹿盧劍所傷。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一幕:「可超而越屏風淺,可負而拔鹿盧劍。

」描述的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情景。

荊軻把預先藏在督亢地圖裡的匕首搶起來,秦王大驚正要拔路奔逃,荊軻一手抓住秦王的袖子,一手舉起匕首對準秦王胸口,秦王力大把袖子扯斷奔逃。

秦王的兩邊擺著屏風,秦王心急慌亂中跳過屏風去,兩人圍著圍著大銅柱你追我趕。

後來秦王被隨從提醒,背負鹿盧劍擊斷荊軻左腿,更使荊軻身上八處受傷

荊軻用的是徐夫人匕首。

《史記·刺客列傳》:於是太子(燕太子丹)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

秦始皇的配劍轆轤劍又叫背手劍、秦王劍、宇宙鋒。

長約四尺多,鋒利無比。

6、有沒有陪葬的妃嬪?

讓我們看看著名的秦景公的一號大墓吧,秦景公是秦始皇的老祖宗。

他的墓葬開創了中國已開發的古墓活人殉葬的新紀錄,殉葬者達到一百八十六名。

殉葬的人是按身份、地位和秦景公的關係而葬的,越在里圈越說明他(她)的身份重要,地位不凡,和秦景公的關係親近。

殉葬者分幾種,分布在裡邊幾圈的有棺有槨,安置在外邊幾圈的無槨只有一具木棺,摸一摸也是被塗成黑色的柏木,棺槨木頭基本完好未腐未朽。

當這些殉葬的大臣近人,其中定然不乏秦景公的嬪妃妻妾?

早秦景公四世是秦穆公(部分記載稱為秦繆公),殉葬人多達一百七十七人。

這位國君「青史留名」的是讓朝中三位最能幹最忠誠最出力的大臣集體為他殉葬。

司馬遷在《史記》中講得清楚:「三十九年,繆公卒,葬雍。

從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輿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針虎,亦在從死之中。

秦人哀之,為作歌黃鳥之詩。

到了秦始皇這一代,秦國統一六定鼎天下。

殉葬的習俗並沒有取消。

秦二世下令:「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以死,死者甚眾。

如果有朝一日始皇帝的大墓被發掘,出土的纍纍白骨,殉葬的活人恐怕何止千百?

所以,如果在秦始皇陵里發現大量殉人是不值得驚訝的,因為,這樣一位想要在地下與地上同樣威風八面的皇帝,不可能不帶上一群妻妾與他共享在陰間的榮華。

7、有無飛禽走獸?

關於飛禽走獸的問題,秦始皇陵墓里陪葬的東西是很多的。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珍奇動物,一應俱全,至於是不是真有,這一點還存在很大疑問。

假如真的有飛禽走獸隨葬的話,會什麼些什麼動物呢?老虎?猴子?仙鶴?甚至會不會有熊貓?強哥也是腦洞大開了。

如果有飛禽走獸的話,隨葬的是活的動物,還是用動物皮做成的標本呢?這一點,或許沒有太多疑問,人都是活著殉葬的,何況是動物呢?以後如果真的發掘了,出現大量的動物骸骨,比對一下就知道是什麼動物了。

小編猜想,狗和馬這兩種動物可能是有的。

在之前其它的秦汞墓葬中,發現了墓葬中就有平時的愛犬的骸骨,這一點也不難理解,因為秦國人的祖先最早是在西部遊牧為生,遊牧民族養狗也屬於生活需要。

在秦公大墓中,他的狗竟然是被放到了黃腸題湊之中的,現在看來就是把狗放到了客廳里,地位比放在外面的所有殉人都高。

8、有無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傳國寶」,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鐫刻,後來為中國歷代皇帝相傳之印璽。

其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天授、正統合法」之信物。

秦之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

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據說真正的傳國玉璽最後一次露臉是在元朝,混在一堆被元朝攻滅的國家印鑑中,被宰相伯顏全部磨平了之後分發給大臣當個人印鑑用,明清時期的玉璽全是假的。

歷代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2000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嘆息。

1948年4月12日,「萬里號」津滬特快客輪沉沒,一方傳說是秦始皇登基時用過的「傳國玉璽」石沉大海。

關於傳國玉璽的消息,幾千年來各種的傳,到底有沒有這麼個東西誰也不知道。

強哥大膽假設,所謂的傳國玉璽不過是秦始皇的私人之物而已,會不會也隨葬到了陵墓中呢?因為,在秦漢時期也沒有傳國玉璽可靠的記載,很多隻不過是野史罷了。

9、會有什麼樣的機關暗器?

秦始皇的陵墓里有很多弩。

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在其陵墓里放置了大量奇珍異寶,為了保護陵墓,「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機弩是類似於弓箭的一種武器,但是由於是機械裝置,比弓箭射得更遠,殺傷力更強。

所以,自先秦時候開始,弩就被埋伏在古墓里,威脅著盜墓賊。

始皇陵墓建了39年之久,其中必然是「機關算盡」。

秦始皇生性多疑,在他生前的時候就非常害怕被刺殺。

這一點在荊柯刺秦的事件上可以充分的體現出來。

他是個有神論者,相信有陰間,因為害怕在陰間被報復,所以大造兵馬俑來保護自己。

不但如此,秦始皇兵馬俑內還設計了大量的機關。

這些都是秦始皇在生前就造好了的。

因此,弓弩箭矢這樣的防盜機關應該還是有的,只不過經過兩千多年,還能不能用就是個問題了,至於會不會有更加高級的防盜武器就不清楚了。

10、七竅塞的是金或者玉嗎?

先秦時期,玉器是權力、財富和身份的象徵,只有權貴人物如族長、巫師等,才有資格佩戴各式的玉器。

而這些人死後,往往把這些生前所佩戴的飾物帶入墳墓。

隨葬的玉器也被稱為玉冥器。

真正意義上的玉冥器是出現在周至漢這一段歷史時期。

當時的人們相信,以玉器堵塞死者的各個竅穴,就能阻止真神出竅,防止元陽外泄,因此,這一時期的墓葬中出現了大量的玉竅塞、玉璧板,等等。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廣州南越玉墓出土的大批玉冥器,這些玉器是專門為死者特製的,比如,玉冥器所用的玉塊或玉琮往往多切一刀,以示與實用之物相區別。

秦始皇使用的七竅塞自然應該是名貴寶玉製成。

強哥早年在兵馬俑旅遊時,導遊曾大肆吹噓藍田玉,說始皇身上使用的七竅塞就是選用了最好的藍田玉製成,導遊無非想多掙點錢罷了。

那個時代已經出現了和田玉,當然還有其它玉,從品質上就講,藍田玉是不上檔次的,始皇帝用的七竅塞很可能是最好的羊脂白玉做成。

11、陪葬衣服有多少套?


強哥讀過大秦帝國這部歷史小說,對於秦代的陪葬服飾略有了解,考慮到這是一部小說,不可靠性很強,大約作為參照吧。

其中,有關於商鞅死後陪葬的衣服的數量和品種的描述,包括平日常用的衣服幾套,其它的各類衣服四十幾套。

秦人上黑,所以始皇的衣服估計是黑色為主體,不會像圖片中那樣花里胡哨。

試想,擁有六國財富的秦始皇,陪葬的衣物自然不會少,估計不乏名貴材質做成的衣物,更不乏日常衣物,都是當時天下最好的,從中發掘出上百套也不稀奇。

12、地宮中描繪的九州有多大?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了中國,朝疆土面積達到400萬平方公里左右。

秦始皇將全國劃分為40多個郡,直接管轄1000多個縣。

接著由於開拓南越,使中國的版圖包括了兩廣,以至擴張到今天越南北部一帶。

秦朝沒有採用分封制,而是採用郡縣制,最初將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後來增至四十六個:遼東郡、九原郡、雲中郡、遼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膠東郡、邯鄲郡、琅琊郡、北地郡、東海郡、隴西郡、咸陽、南陽郡、漢中郡、九江郡、會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長沙郡、閩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漁陽郡、廣陽郡、上谷郡、代郡、雁門郡、常山郡、濟北郡、臨淄郡、河東郡、河內郡、東郡、薛郡、三川郡、碭郡、穎川郡、陳郡、泗水郡。

經過統一戰爭,秦朝形成中國歷史上幅員空前遼闊的,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在這遼闊的土地上,生活著各族人民2000多萬人。

13、有秦始皇座駕銅車馬?


古文獻中的禮制記載有「天子駕六」的典故。

在夏、商、周時期,封建等級森嚴,對於天子、諸侯、大夫等各類人群的出行規格有著嚴格的規定。

其中,天子的規格最為豪華,即為一車六馬。

古文獻《儀禮·王度記》中就曾記載:「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馬匹多少顯示主人等級高低。

天子車輿制度,到底是天子駕六馬,還是天子駕四馬,就是在文獻記載裡頭,就有兩種,像《儀禮》王度記載,天子駕六馬,諸侯駕四,但是像《周禮》、像《毛思》記載,天子駕四馬,所以說,實際上,這是一個懸案,沒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秦始皇,秦以前,夏商周時期,天子到底他的等級是駕六馬還是駕四馬,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記載,也有不同的看法。

1980年秦始皇陵出土的駕四銅馬車實物,似乎為歷史上的天子駕四說法提供了佐證。

2002年秋,洛陽市的科學考古發掘終於找到了「天子駕六」的實證,考古工作者在廣場工地1.6萬平方米的鑽探面積內,共發現了397座東周時期的墓葬和18座車馬坑,在其中一座面積最大的車馬坑內,赫然驚現了由6匹馬駕馭的「天子之乘」。

這些證明至少在東周時代,天子乘坐的的確是六匹馬拉的車。

那麼在諾大的秦始皇地宮中會不會出現六馬的銅馬車呢?可能性極大。

現在秦始皇陵發掘的銅馬車,都是在陵墓主體外圍的隨葬品,且發掘出來的那兩部馬車,雖然是四馬,規格型號只有正常的一半,從駕駛馬車的車夫來看,並不像是秦始皇乘坐的天子座駕。

因此,我們姑且猜想,在地宮中很可能有常規大小的秦始皇座駕銅馬車,而且是六馬的。

14、有無驅鬼辟邪之物?

前幾年,在隨州古墓就發現驅鬼辟邪硃砂。

古代陵墓中放置辟邪之物應該也是有傳統的。

比如,玳瑁避邪之不可多得的極品!乃龜科動物"玳瑁"之精血凝固而成,和玉有不相上下的地位,古代富貴人家必佩帶。

玉,也被認為是辟邪的重要物品。

越是天然的純玉,其品質越為高貴,在地里埋藏多年,集浩然君子正氣於一身,此物之威力,可保人畜平安,令眾鬼膽寒,不敢近身。

秦始皇一生樹敵無數,殺人如麻。

在他的墓葬中自然也少不了這些辟邪之物,至於,那個時代哪些東西是用來辟邪的,現在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15、屍體已經灰飛煙滅?

30年前,考古學家在湖南省馬王堆的一個發現大大震驚了世人。

他們在馬王堆的一號漢墓里找到了一具保存2000 年而新鮮如初的神秘女屍!那具女屍包裹在6層密不透風的棺槨之中,整個墓穴可謂固若金湯。

正因為這樣,考古學家發現她的時候,她的外形完整無缺,全身毛髮皆在,連睫毛都清晰可見,其骨組織、軟組織和內臟仍保存完好,腹內甚至還存有尚未消化的甜瓜子。

西漢距離秦始皇時期也就百年,所以,有理由相信,秦始皇真身仍有保存完好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他的肉身不是在死亡後第一時間處理的。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一路勞頓,到平原津(今山東平原附近)就病倒了。

趙高奉命寫遺書,給受命監軍河套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與喪命咸陽而葬。

」信還未送出,秦始皇就死在沙丘行宮(今河北廣宗附近)了。

由於暑天高溫,秦始皇的屍體已經腐爛發臭了。

為了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買了許多魚裝在車上以亂其臭,迷惑大家。

如果史料不假的話,秦始皇死後,在已經腐爛的情況下草草入土的,所以他的屍體應該沒有機會保存完好,加上幾千年的時間,現在打開,可能就像當年發掘中山國劉勝墓一樣,金縷玉衣仍在,人已經變成灰了。

秦始皇的屍骨可能也早已灰飛煙滅了。

16、棺木是什麼材質?

關於棺木的材質,《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詳細說明:下銅而致槨。

秦始皇睡的那具棺槨,就是無價之寶。

據《漢書》等史書記載,「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可見這副棺槨的文物價值。


如果真如文獻記載那樣,這幅棺木現在仍然保持完好的可能性很大,發掘出來又是一件國寶。

但也有人認為秦始皇採用的是黃腸題湊的墓葬方式,並非銅棺。

17、有無男女房事器具?

性是人天生的需要,女子也不例外,對此只能疏導不能防堵。

若勉強防堵,成本太高,要像帝王那樣,建個巍峨的皇宮讓太監來管理美女可不是每個男人都能做到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方面對女子的貞節越來越重視,而另一方面,私底下也並不反對女性通過自慰解決生理需要。

由於男女生理上的不同,男性解決性慾問題,通過手淫即可,而女性則不然,需要種種道具輔助,而最直接的莫過於對於「男根」的模仿了。

那麼,在始皇陵墓中會不會出現類似的器具呢?這不是沒有可能,在之前發掘的一些漢代王侯墓葬中就發現了一些此類器具。

有理由相信,在陪葬品中可能也會有類似物件。

18、有無和氏璧?

公元前228年,趙國被強大的秦國吞併,趙幽王投降,獻出了和氏璧。

秦王贏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王嬴政的手裡。

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後,命玉工將宰相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

這只是一種說法,至於是否如此我們也不可知。

有沒有一種可能和氏璧其實被隨葬到了秦始皇陵之中?

19、有無大量圖騰壁畫?

壁畫指繪在壁上的畫。

原始社會人類在洞壁上刻畫各種圖形,以記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畫。

據歷史記載, 漢武帝畫諸神像於甘泉宮 ,宣帝圖功臣像於麒麟閣 ,也都是壁畫。

回到秦始皇那個時代,壁畫應該已經存在了。

據小道消息稱秦始皇地宮中牆上的壁畫中,暗藏殺機,這種說法,就像是金字塔的詛咒一樣,純粹是無稽之談。

如果地宮中存在大量的壁畫,很可能記載的是秦人先祖到秦始皇整個秦國發展的過程,包括一統六國的偉業,秦始皇是個好大喜功的人,這麼多的功績通過壁畫上表現出來也是很正常的。

20、有無竹簡類文獻書籍?

1972年在山東臨沂市銀雀山兩座漢墓中出土了大批竹簡,這就是著名的「銀雀山漢墓竹簡」。

據統計,銀雀山漢墓竹簡共計有完整簡、殘簡4942枚,此外還有數千殘片。

其內容包括《孫子兵法》十三篇及四篇佚名文和一篇殘文,《晏子》十六章,《六韜》十四篇,《尉繚子》五篇,《孫臏兵法》十六篇。

一般認為,這批竹簡的字體屬於早期隸書,寫於公元前140年至前118年(西漢文景時期至武帝初期),是較早的寫本。

對於研究中國歷史、哲學、古代兵法、曆法、古文字學、簡冊制度和書法藝術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那麼,秦始皇陵墓中會不會有大量竹簡保留下來呢?要知道,古代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寫在竹簡上的。

如果能夠在秦始皇陵墓中發現相對保存完好的竹簡類書籍,甚至可能填補先秦歷史記錄匱乏的現狀,對於了解春秋戰國及之前的歷史幫助很大。

解決這5個問題就能發掘?

1、不能發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現在文物保護政策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對帝王陵一般不主動去發掘。

此項文物保護政策是從國內外的教訓中吸取的。

當今世界各國的文物考古機構,對於保存狀況較好的大型遺址和墓葬,都制訂政策,儘可能地保持文物的原生環境,一般不進行主動發掘。

從民族尊重祖先的道德取向來說,也是不允許隨意挖掘祖墳的。

舊社會那種挖墳鞭屍之為是一種仇恨發泄。

秦始皇是暴君,畢竟是祖先。

應該說,秦始皇功大於過,「過」也是從「功」中導致出來的。

人都有一種好奇心,希望挖開來看個究竟,這可理解,但更要從尊祖道德上來考慮。

至於何時發掘秦始皇帝陵,除非出現如盜掘,或者是其它自然災害導致的破壞。

被盜掘的可能性不大,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等倒是有可能導致秦始皇陵墓的破壞,不過也是百年不遇。

目前來看,如果要發掘也是遙遠的將來了,有人說50年內是不可能發掘,有人說100年內不可能發掘。

我們這代人怕是看不到了。

2、發掘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秦始皇陵地宮東西長260米,南北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規模相當於5個現代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封土高六七十米,地下還有幾十米深,工程量是極大的。

揭開封土以後,地宮面積20多萬平方米,不是短期內可以發掘得完的,如何保證在發掘中地宮的遺蹟及文物不受風、雨、日光等自然因素的破壞?揭開封土發掘完後,封土如何再覆蓋上去,保持原來的面貌?發掘出來的文物又怎樣保護?這些都是實際問題。

整個項目之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而且花費的時間可能是十年甚至數十年,這個過程中將會持續的產生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這部分費用可能不是一代人、幾百億能解決的。

3、採用什麼樣的防腐技術?

文物防腐技術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

兵馬俑剛被秦國的美術工匠打造出來時就全身畫著彩繪,塗了彩妝,連鞋帶、眉毛都沒放過。

但是,它們經歷了無數次火焚、塌陷、洪水浸泡之後,絕大多數陶俑身上的彩繪已全部消失。

彩色勇出土後,會立刻氧化,因此防腐技術就十分關鍵。

目前正在不斷發掘的秦始皇兵馬俑,據說,防腐採用的是德國技術,費用昂貴,且現在的技術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保護到文物。

因此,在防腐技術不夠發達的今天,打開陵墓等於對其進行了一次破壞,只是破壞程度大小罷了。

4、如何防止水銀中毒及污染?

關於水銀的問題,上文中我們已經探討了。

地宮及封土周圍確實有高濃度的汞存在,這給考古工作者帶來很大的困難。

汞的毒性是很高的,如果不明就裡的盲目開發,造成人員中毒,可不是小事情。

總不能一群考古人員帶著防毒面具開展工作吧。

而且,一旦打開地宮,大量的汞蒸氣如果不能有效的收集,擴散到外圍還會造成巨大的環境污染,如此之多帶有汞的土壤又怎麼處理呢?

5、值不值的冒險發掘?

這是我們最應該探討的問題。

我們大部分人的好奇心都是很強的,求知慾也很強。

就像你追一個心愛的姑娘,追上之前發現她各種的好,結了婚之後發現她各種的差勁,恨不得離婚。

打開秦陵也是這個道理,從外在來說,我們看到了他光彩奪目的一面,無限遐想,就像強哥一樣。

然而,可遠觀不可褻瀆,一旦真的把秦始皇陵打開,或許會另很多人大失所望。

所以,開發秦始皇陵墓是存在很大風險的,就像金字塔一樣,一旦打開了,也就扼殺了所有人的想像力。

最後,大家會在短暫的關注之後,把目光轉移到別的地方,秦始皇陵也就失去了他的巨大魅力。

所以,短期內不發掘是最好的選擇。

編者註:文中採用了部分網絡資料,若有侵權敬請聯繫。

本文為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公眾號強哥讀史悟道(dushu886),此處有野史八卦,評古論今,宮爆鐵釘~ 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始皇陵可能已被盜?何時才能打開

最早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中情形的是司馬遷的《史記》,最早記載地宮被盜的也是《史記》,劉邦在兩軍陣前當面列舉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其中一條就是「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當然,認為地宮沒有被盜掘者也有理由...

秦始皇墓之謎,15大迷點為您解析。

大家有沒有發現,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