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六祖慧能出生地,破房子背景下的禪宗解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六祖惠能(又稱「慧能」)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

隋唐之後,對中國禪宗影響最大的人可謂是惠能大師。

禪宗自初祖達摩傳入中國,五祖弘忍之後分為南宗和北宗。

六祖之後,南宗又有所謂的「五宗七家」,都溯自惠能這位禪學大宗師。

南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為頓悟法門。

但是,很少人會想到,惠能的故居是藏在廣東新興縣。

我對惠能大師的仰慕已久,看過記載六祖生平事跡的《壇經》,去過他曾講法的韶關南華寺和廣州光孝寺。

再去看他的故居,算是有了一種尋根訪祖意識。

這次,藉助參加雲浮的禪宗文化研討會,我利用深秋下午時間,到惠能六祖故居走訪。

一起去的,還有三位韶關來的高校人員。

汽車從雲浮市內出發,直入新興縣境。

一路上,感到風景乏善可陳。

印象突出的是,公路兩邊擺了不少四四方方的大石塊,以及加工做好的石板材。

雲浮是世界聞名的石板材基地,又正在努力打造「中國禪都」——地方政府希望藉助惠能的影響力,拉動旅遊、文化產業。

石頭之外,惠能就是雲浮的重要名片了。

汽車經過新興縣城後,我們先到國恩寺,這是和惠能有關的一座大寺。

國恩寺十分典雅,布局合理,造型精緻,移步換步,讓我聯想到從前看到的廣州寶墨園和順德清暉園。

國恩寺和一般佛寺大不一樣,前者帶有濃厚傳統嶺南園林風格。

從地理看,新興屬西江流域,地接佛山,新興算是廣府文化的外圍地帶。

國恩寺的建築風格,可謂是廣府文化建築風格影響下的例子。

認真看完國恩寺,我們就直奔六祖故居了。

讓我們非常不快的是,公路上竟然看不到一塊通往六祖故居的指示招牌,然而地方政府卻正在大打「六祖」和「禪宗」招牌。

我們不得不找幾位當地人問下,汽車七拐八繞,終於到了惠能出生地——正是在新興縣腹地六祖鎮。

遠遠望去,六祖故居所在是一片雜亂無章的生活區,類似普通鄉鎮,周圍建築物低矮,缺乏規劃。

六祖故居一帶地勢低平,筆者推測,從前的六祖出生地一帶,是很適合農業生產的。

看過國恩寺,再看六祖故居所在的建築群,兩處地方情況大不一樣,讓遠道而來的我們一行人大跌眼鏡。

國恩寺很早就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六祖出生地所在就如一些舊破房子一樣。

六祖故居門口,不見任何文物保護的標識。

現在所謂「六祖故居」的房子,早早就不是六祖當年所住的,地方政府可能因為這樣,不必花心力對故居進行保護了。

就在六祖故居的外面牆上,我們發現這樣的文字:「和六祖做同鄉,成為六祖故居夏盧村榮譽村民是一件榮幸之事,做夏盧村榮譽村民,成為六祖惠能的同鄉,一定是很有造化、很有禪緣的人,將來必定:福澤無量、禪佑無疆。

」如此看來,六祖故居所在處叫夏盧村,而村民對於六祖慧能這位先人,無比稱道。

牆上還有另外文字,是一家公司假借惠能做的「軟廣告」,茲引其文如下——

禪宗六祖惠能曾說過:「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既人人都有佛緣,能不能成佛關鍵在於他心中對人世之苦的認識,只要他認識了,就可以成佛。

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為人的佛性被人的種種慾望遮蔽了,沒有被見到。

聖龍公司正是通過生態種植的普通耕作,讓大家從另一種環境領悟禪的更大含義。

目前規劃生態種植有「禪菇園、靈芝園、佛果園」。

種佛果,結佛緣,相信普天民眾定能受到六祖的神聖庇護!

故居小院的外面,有「聖地之門」的匾額,兩側是對聯「聖地一花開六葉,門庭三寶朝萬年」。

所不解者,禪宗有所謂的「一花五葉」,在這裡卻變成「六葉」,是筆者有意,還是筆誤呢?

六祖故居說白了只是一間低矮的房子。

而故居的門口,赫然寫著「六祖惠能紀念堂」,對聯一副「新州毓秀,聖地鼎名」,全是紅底黑字,採用篆書。

故居門口還有「佛光普照」的匾額,隸書體。

門口兩側的牆上,是蓮花雕塑,做工較拙劣。

進入故居,可見裡面一尊彌勒坐佛。

坐佛之後,在房間的後面供奉六祖塑像。

屋裡面的一角是六祖父母的神位,寫著「盧祖考行滔公、妣李氏娘娘之神位」。

故居的內牆有一些石刻,字跡十分模糊,大體是一些香客名字。

據稱,惠能真身現在供奉在粵北韶關南華寺,而故居之中,還有「真身六祖簡介」,廖廖幾百字,概括一位不平凡大禪師的一生:

禪師名惠能,父盧姓,名行韜,母李氏,左官新州(現新興縣)居大南路夏盧村,師於唐貞觀十二年(公元630年)戊戌歲二月八日出世,夏盧村乃真身六祖誕生之地也。

三歲父喪,母守志鞠養,既長,鬻薪供母。

年二十有四,師生成佛性,宿昔有緣,幸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母親衣糧。

師決心往蘄州黃梅縣東禪寺……

惠能的一生,相關資料已多,無庸筆者再多介紹。

屋中,到處是羅漢相片和文字資料,如將惠能的著名偈語分解成四幅豎體聯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還有一些提倡傳統美德書法作品,例如:「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退一步天空海闊,讓三分心平氣和」;「實現大志貴在毅,毅字當頭萬難去,奮鬥拼搏須持久,天道酬勤是真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故居一側還有另一間小屋,只是供奉觀音。

門口書有「觀音堂」字樣,門口還有對聯:「觀賞南海紅蓮景,音頌西天綠竹經」。

觀音信仰在廣東一帶大盛,而六祖故居供奉的佛像只有觀音和彌勒了。

觀音堂中有形形式式的觀音畫像,大多鑲嵌在玻璃框中。

故居外面,另有一座幾層樓的「六祖齋堂」,建築十分普通。

堂的牆上有一聯:「客官參禮崇聖哲,堂座名德仰天尊。

故居外面還有一座小小的「康樂亭」,同樣是建築樣式非常普通。

小亭立柱上,是紅紙對聯「六祖禪師昔年已成佛,八音弘樂今日再頌揚」。

我們再到故居之外走了一圈。

發現的不外是普通舊民居,以及一口水塘。

水塘一側的路牆上,貼有一些禪語。

列舉如下:

人生一字禪——「常」:萬事皆有緣,人生當隨緣。

枯萎的隨它去枯萎,繁榮的任它去繁榮。

隨順自然,常心常道,毫不執著,免致劃地自限。

人生一字禪——「慈」:芸芸眾生,生而平等。

生死輪迴,救濟眾生,即是助人,也是度己。

修禪,當愛生,護生,戒殺生。

物我同體,以慈心故,殺生即殺我。

人生一字禪——「談」: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緣無事可思量。

六祖故居的外面有一座夏盧小學。

六祖祖先墓,據說也在故居附近。

全部惠能故居,基本就是這樣了:假如說國恩寺是「白富美」,六祖故居就可用「矮貧矬」形容之。

兩者真是判若天淵!三位高校人員和我啞然失笑。

不過,想起佛家的說法:人們,都是光溜溜地來到世間,最後,再光溜溜地離開世間。

錢財都是身外之,不僅錢財,連人身也不屬「我」有,人身不外是四大假合而成,只是一個臭皮袋,包藏的是「心」。

慧能故居的簡陋,適足和禪家的說法一致。

在佛家看來,可能簡單就是最好的。

望著這片雜亂的土地,遙思一千多年前,慧能大師就誕生在這片土地。

大師小時就有慧根,早年千里迢迢到黃梅求法,求法成功,因受嫉妒,步行南逃並身藏廣東佛寺,影響不斷擴大。

對於惠能來說,出生在哪裡其實並不重要。

禪宗說的心,本來就是沒有依止的,更何況身呢。

只是惠能大師可能沒有想到,他後來的影響會變得如此之大,而他當年生活的地方,一舉變成「聖跡」了。

對惠能來說,佛和眾生本來沒有區別,更何況人們所居的房屋。

既然人身可捨棄,那麼將故居完全剷平,是惠能想都不用想的事情吧。

行文最後,引用六祖故居中看到的一首詩《頌惠能》作結:

惠能降生夏盧村,得道非是為兒孫。

不貪富貴九代狀,而圖清香萬年尊。

佛光無際照神川,真經有言消罪端。

袈裟可救天下旱,錫杖要使地上安。

——作者陳雪峰,中大史學碩士、資深媒體人、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聆雨居士。

添加微信號:QQ4536569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慧能大師肉身能夠千年不腐,原來是經歷了這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中國 佛教唐代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非常著名的悟語。慧能大師本姓盧,南海新興人,從小性情純淑遷懷,沒有沾染南方的野蠻之風。盧氏進入佛門後開創頓悟法門,大...

菩提本無樹 此處有菩提

文/白頭翁國恩寺寂靜。風吹影動,落葉聞聲。豎起的匾額滄桑凝重,端莊肅穆,據查是武則天所贈:敕賜國恩寺。中國寺廟萬千,由當朝天子賜國字頭為號的寺廟似只廣州新興這座寺院。此寺院中曾住佛家禪宗六祖慧能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