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上的混搭風民族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漢代的老百姓平時不用絲綢,穿麻布比較多,元明人則穿棉布。

如果要用,絲綢也分高級和普通,絹就比較一般,錦和刺繡,就算「高級定製」了。

綠地印花絹裙

民族風的扎染

甘肅玉門關一帶出土了一件紫纈(音xié)襦。

纈,說白了就是扎染,襦,長不過膝的短上衣,底色是紫的。

這件絲綢扎染,是目前看到有年份記載的最早的一件扎染,是公元四世紀晚期。

看來,主人很潮,民族風或許從他這裡開始流行的

紫纈襦

精緻的草編盒

衣服用絲綢,不足為奇,講究的人家,連個收納盒也不放過。

河西走廊出土了一隻草編盒,本來蠻小清新的,草編的嘛,裡面放著絲綢女工用的繞線杆,也可以放其他雜物。

但這位姑娘(看看這個玩意,應該是心靈手巧的白富美在玩的)突發奇想,在上面又包了一塊錦,中間還有刺繡作為裝飾,收納盒立馬高大上起來了。

錦緣娟繡草編盒

叫早的枕頭

你知道,絲綢在這條路上,從中原向西方輸送,新疆是重要一站。

所以,新疆境內出土了很多織錦,便是從中原運過去的,其中不乏潮物。

比如一隻織錦枕頭,很有設計感:一邊雞頭,一邊雞尾,中間寬厚凹陷,頭一枕,中間剛好陷進去,好像雞在鳴叫,所以叫「雞鳴枕」,新疆尼雅1號墓地出土。

而且,織錦上還織了一句吉祥話:延年益壽大宜子孫。

祥雲、瑞草圖案,貫穿其中,中原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趙豐說,這種造型的枕頭,在漢晉前後特別流行,枕在上面,好像隨時準備被叫醒,「現在起不來的人,可以睡睡雞鳴枕。

雞鳴枕

混搭的潮服

有一個人估計不太起得來,因為他死後下葬時,懷裡就抱了一隻雞鳴枕。

大家習慣叫他「營盤美男」,對,就是那具著名的男乾屍,和著名的「樓蘭美女」很登對。

這次展覽,美男穿的一身衣服也來了,古代東西方文化如何交融混搭,看看他的華服就明白了。

他上身穿了一件毛織物,上面織了兩排捲髮裸體男子,手持長劍盾牌,在石榴樹下跳舞,這是典型的希臘風。

而下身配的褲子,畫風突變,絲博館的修復師一檢測,發現居然是用絲繡的。

「這個絲很有可能是新疆當地生產的,所以我們可以說絲綢的生產技術已經傳播到新疆一帶。

」趙豐說。

營盤美男

有年代的迷你香囊

枕頭講究,就算是一隻迷你香囊,也要花心思。

人們在尼雅遺址的一座古墓里就發現了一隻。

錦的顏色,很特別,黑白紅黃綠,五色織錦,屬於最高級別。

這還不夠,上面又織了鹿紋,倒有點萌。

這還不是它最重要的地方,再仔細看,錦上織了四個字:元和元年。

元和指東漢,元和元年,就是公元88年。

這是在新疆出土的漢代織錦里,唯一織出年份的。

趙豐說,尼雅、樓蘭很多墓里不像中原的墓有墓誌,所以你根本不知道確切的年份,也不知道死者是誰,但這一件剛好把年份織進去了,非常難得。

戰國的鳳鳥紋

在這些潮品里,小記發現一件東西,有點「反常」。

這是一件新疆出土的刺繡殘片,上面隱約能看到鳳鳥紋——鳳是中原的傳統圖案,很明顯,它從絲路上一路「走」來。

但是,記者一看,年代寫的是戰國,這麼古老。

趙豐說,這件刺繡就是明證,「這說明在張騫通西域之前,我們的絲綢已經到了新疆。

刺繡殘片

展品精賞

緋繡褲片 甘肅花海畢家灘出土

忍冬聯珠龜背紋刺繡花邊 敦煌莫高窟出土

高平道驛置道里簿 甘肅省境內出土

上面記載了從長安開始到敦煌這條路上,所有的驛站的名稱,以及它們之間的距離。

手套

覆面

蠶形配飾

蹙金繡織物殘片

東織令印

河南三門峽龍蠶形玉

河南鄭州青台村瓮棺

錦襪

格子織物

刺繡殘片

「好長相保」織錦

「好長相保」織錦復原圖

蛾口繭 新疆巴楚脫庫孜薩來遺址出土

新疆出土的絲綢很多,但出土蠶繭極少。

它不是煮繭後抽絲,而是人先把繭子弄破讓蛾飛出來,再用剩下的繭子做絲,用的是紡紗的方法,而不是繅絲的方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疆境內考古發現的絲綢文物

【編者按】新疆乾燥少雨,有利於地下有機物的保藏,特別是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羅布泊荒漠以及吐魯番盆地等絲路沿線的古代墓葬中,發掘出土大量色澤鮮艷、保存良好的紡織品,其中以漢唐時期的絲綢最為豐富...

絲綢之路上交易的絲綢都來自中國?——不見得

絲綢是中國了不起的發明。中國一直是生產絲綢的大國,因此一說起思路來,有些人就以為思路上交易的絲綢都是來自中國,事實上這是個誤解。漢代以後,思路上交易的絲綢,就不僅僅來自中國內地的絲綢向西輸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