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根笛子埋藏地下8000多年,出土後還能演奏,用丹頂鶴尺骨製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笛子也算是一種比較普及的樂器了,由於小巧易攜,很多人都能即興來一段。

在古代,由於笛聲幽怨,更被很多文人用於詩詞之中藉以抒情。

例如王之渙寫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也有詩云: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笛子這一樂器常出現在漢唐文人筆下,唐代的笛子又被稱為羌笛,以至於很多人認為笛子是漢唐才出現的外來樂器,直至1986年在賈湖遺址挖掘過程中,30多支骨笛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相繼出土,才有證據表明笛子最先由華夏族所創造。

賈湖遺址位於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總面積約55000平方米。

1961年,被下放到賈湖村勞動的原縣博物館館長首次發現該遺址。

目前挖掘出的賈湖遺址已經是遭到破壞後的樣子,在上世紀70年代,舞陽縣內連遭暴雨,為防止水患的侵害,村民修築堤壩,不巧的是,堤壩正好貫穿遺址南北,遺址遭到嚴重破壞。

1978年,村民再次加築堤壩,在取土築堤的過程中,坑內文化層被摧毀殆盡。

直至1980年,賈湖遺址被確認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此後開始受到政府的重視保護。

1983~1987年間,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進行了6次發掘,出土的遺物十分引人注目,其中賈湖骨笛的出現,更是創造了中國音樂史上的奇蹟。

研究者把賈湖骨笛分為三個階段,中期(公元前6600~公元前6200年左右)出現的笛子刻有七孔,能奏出七聲音節;晚期的賈湖骨笛是八孔骨笛,出現了變化音。

賈湖骨笛又稱七音骨笛,用丹頂鶴的尺骨製作。

根據測音研究,該墓出土的兩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是一雌一雄,印證了中國自古雌雄笛的傳統。

更神奇的是,這支埋藏地下8000多年的骨笛經過中央民族樂團笛子演奏家寧保生進行了試吹,證明是一種豎吹骨笛,也是後世豎笛或洞簫類樂器的祖型。

根據C14、釋光測年結果顯示賈湖骨笛距今約9000―7500年,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要早2000多年。

賈湖骨笛的出現改寫了中國音樂史乃至世界音樂史,將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對世界文明和中國文化研究作出重大貢獻。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國家寶藏》這檔節目,不少觀眾為祖先的智慧所折服,感嘆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在河南博物館這期節目中,賈湖骨笛就是河南博物館提供的三件文物之一,作為河南省博物院9件鎮館之寶之首的賈湖骨笛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關於賈湖骨笛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中留言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華第一笛」——賈湖骨笛

陳列於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展廳的這件賈湖骨笛,1987年出土於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河南賈湖遺址,長23.1厘米,七孔,器形完整,用丹頂鶴尺骨的尺骨製成。這件骨笛在河南博物院評選的「九大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