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最牛的那些帝王之墓,珍寶無數堪稱地下金字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村西北發掘的婦好墓,這是甲骨文發現100年來、殷墟考古發掘70年來,所發現的唯一一座尚未經歷盜掘的王室貴族墓,也是迄今唯一能與甲骨文和歷史文獻聯繫的一座商代王室貴族墓。

墓主婦好,就是乙辛周祭卜辭中武丁的法定配偶妣辛。

殷墟5號墓出土隨葬器物的數量、品種以及有銘文的青銅器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的「司母辛」組銅器數量雖然有限,但是非常重要,例如其中的2件大方鼎,大小僅次於「司母戊」大鼎,2件四足觥的形制也極其別致罕見。

此外,還出土石雕臥牛1件,上有「司辛」二字,可能是「司母辛」的省文。

墓中出土器物共1928件,其中青銅器468件,種類器形齊全,幾乎包括了以往殷墟出土銅器的所有品種,製作精緻,紋飾華美,造型凝重。

隨葬玉器755件,工藝水平極高。

又有綠晶、綠松石、孔雀石和瑪瑙珠47件,水晶製品2件,珍貴的象牙雕刻品等,顯示出當時上層社會生活的奢貴。

王陵的浩大規模以及精美隨葬品的發現,使我們可以推知當時葬事的奢華。

春秋戰國時期,王侯爭霸,厚葬之風興起,盜墓行為開始出現。

為了讓生前的榮華富貴永遠陪伴自己,從而根據死者生前的身份,決定陪葬物的有無和數量的多寡。

因此,王國君主的陵墓規模都十分驚人。

據考察,當時一座陵墓的面積相當於現在6個足球場,深達30米。

從地下往上看,國王的陵墓就像一個地下金字塔。

在墓的中央,有木造的槨室,國王的屍體就放在裡面。

在槨室里,國王的屍體放置在中央,陪葬者的屍體放在兩側,周圍還放了大量的陪葬品。

此外,在下葬的期限上,春秋時期亦有明確的規定:「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此製成為後人遵循之模式。

到了秦朝,秦國苦心經營,滅六國而一統天下。

秦國的空前強大,使得秦王朝的皇陵也表現出排山倒海、氣吞山河的氣勢。

雄偉的布局,高大的牆垣,華麗的寢殿,堅固的墳丘,豐富的陪葬,成為後來王者陵墓的樣板。

上有所愛,下必甚之。

由於秦王朝崇尚厚葬,作為一種風俗,它並不因秦之滅亡而銷聲匿跡。

它對於兩漢的喪葬習俗,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當然,由秦至兩漢的厚葬風,表面上看是統治階級身體力行倡導的結果,其實包含了豐富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在經濟上,由秦而漢,生產力水平大為提高。

經濟上的殷實,使得生活上的奢華成為可能。

「事死如生」,因而導致厚葬之風在社會中迅速蔓延。

「方今之世,奢侈罔極,靡有厭足……車服、嫁娶、葬埋過制,吏民慕效,寢以成俗。

」(《前漢書·成帝紀》。

)「今百姓送終之制,競為奢靡。

生者無擔石之儲,而財力盡於墳土。

伏臘無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後漢書·明帝紀》。

)「或至金鏤玉匣,梓,多埋珍寶,偶人車馬,造成大冢,廣種松柏,廬舍祠堂,務崇華奢。

」(《潛夫論·浮侈》篇)。

時人在事死上極盡財力,不惜傾家蕩產,墓葬中埋藏之豐富,做工之豪華,令今人嘆為觀止。

此後,古代社會厚葬盛行,社會財富漸次向帝王貴族的墓葬集中。

光怪陸離的地下寶藏,點燃了膽大妄為者貪婪的慾火。

於是,一場盜墓與反盜墓的「陰陽之戰」,便在活人與死人、地上與地下之間展開,從古至今,綿延不絕。

當時埋葬死者的棺槨一般均為木製。

從已發現的西漢王侯墓來看,當時棺槨的選材和工藝都非常講究,所用木材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楠梓之類。

滿城漢墓中的漆棺外鑲26塊玉壁,內鑲192片玉片。

秦漢時期,達官貴人墓穴中殉葬品都很多。

以漢武帝來說,國家賦稅的本分之一用來興建陵墓,這且不說,只看他的陪葬品,我們就知道那時的厚葬之風有多嚴重。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

梓宮內,武帝口含蟬玉,身著金縷玉匣。

匣上皆鏤為蛟龍彎鳳魚麟之像,世謂為蛟龍玉匣。

」漢武帝身高體胖,其所穿玉衣形體很大,全長1.88米,以大小玉片約2498片組成,共鑲金絲重約1100克。

茂陵的地宮內充滿了大量的稀世珍寶。

《漢書·貢禹傳》云:「武帝棄天下,霍光專事,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錢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為九十物,盡瘞藏之。

」《新唐書·虞世南傳》也載道:「武帝歷年長久,比葬,陵中不復容物。

」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因為漢武帝在位年久,又處在經濟繁榮的鼎盛時期,所以隨葬品很多,除190多種隨葬品外,活的牛馬、虎豹、魚鱉、飛禽等,也一併從葬。

另據記載,康渠國國王贈送漢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漢武帝生前閱讀的30卷雜經,盛在一個金箱內,也一併埋人陵墓之中。

根據古書記載,權位越高,財力越大,其厚葬的程度越是驚人。

後來演變到了不但陪葬品要好,就連陵墓也要修得豪華氣派,如同生前所居的皇宮一樣。

仍以漢代為例,我們看一下厚葬之風的演變的過程。

概括而言,漢代墓葬具有如下特色:石刻技藝已有很大發展。

富貴之家,在葬埋屍體之後,不僅要壘一大墳丘,而且還要在其前置上墓碑,碑上刻墓主的身份、官職及生平經歷等。

富豪大家在人死後,不僅要立碑以識,而且要設立墓園,內中立墓闕,立石人和動物石像,以此象徵主人的富有和排場。

此外,還普遍在墓地建築墳丘祠堂,供活人奠祭。

地上如此,地下墓中更是極其奢華。

人死之後,活著的人為了讓死者能繼享幸福生活,在墓中修建陶質或石質院落,並置備成群的雞、鴨、豬、狗等動物,呈現出一種人間氣象。

院落大小、陪葬物多寡,依據個人財力而定。

漢代的陪葬品除了傳統的實物外,開始把金銀及藝術品埋入墓中。

隨著民間用粘土燒制磚瓦的技術日益成熟和普及,磚瓦不僅用以修蓋房屋,而且開始用作砌墓室,以保護棺木。

富有之家,把磚墓僅作外槨,仍用木槨套棺,使得棺木更加牢固持久。

史載西漢中期以前,夫妻合葬,因二人死的日期不相同,所以多採用異穴合葬的新禮俗。

為了解決二人死期不同的矛盾,禮俗中出現了「厝」的概念。

厝者,置也,停柩待葬之義。

即將先死者停柩一側,待後死者一同安葬。

此俗歷經數千年的沿襲,至今民間仍有厝的葬義。

厝的實質乃為長喪久葬,是厚葬之風的重要表現。

據資料記載,為了顯示自己的威風,皇帝的墳墓在秦代被稱為「山」,在漢代被稱為「陵」,所以「山陵」便成為皇帝墳的代名詞。

到了魏晉隋唐,帝王們為了增加墳的高度,往往借用山體來充當自己的「陵」,如唐太宗修建昭陵,就是把九峻山當做陵體,鑿山而建成的,這就需要相當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因此說,從陵墓的演變過程中,我們就可感覺到厚葬之風在我國曆朝歷代的發展與延續。

據考古發現,隨著時代的推移,在陵墓中還出現了寢的蹤跡。

西漢時期,把宗廟中的寢移入陵,在陵附近建立廟,開始推行陵寢制度。

史上把戰國中期到西漢時期定為陵寢制度的創始時期。

寢和廟相對應,最初出現在宗廟建築中。

由於原始宗教迷信的色彩,古代,特別是殷商時期,作為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宗廟的地位非常重要,類似出征這樣的大事都是在宗廟中稟告祖先才能夠做出決定的。

前部是「廟」,安放祖先神位,按時祭祀,後部是「寢」,安放祖先的衣冠和生活用品,如同活著一樣祭祀,跟宮殿的前朝後寢一樣。

古代的宗廟建在都邑中,但是「秦始皇出寢,起之於墓側」,之後西漢沿用,並且把廟也移到陵旁邊。

據考古發掘,西漢的廟大體上在距離墓300-400米處,隨地勢而定。

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改革是為了方便先帝的靈魂從陵墓趕到宗廟中接受祭祀,因為他們相信,死者的靈魂是在寢中活動嬉戲的。

東漢明帝設立上陵禮,正式確定了陵寢制度。

從此,宗廟制度衰退,陵寢制度大力發展起來。

東漢時期豪族以上墓為風氣,籠絡族人,上陵禮也是受此習俗影響。

魏晉南北朝,依靠山麓、山腰建墓,大多不起墳。

南朝諸帝的陵墓大多依照山勢而建,並且開設神道,多有麒麟和辟邪。

北魏永固陵開始起墳,是鮮卑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結合。

唐宋繼承漢制,確立了獻殿、下宮制度。

唐代的墓室在半山腰南麓穿鑿而成。

宋代多半在平地起陵,其餘因襲唐制。

南宋選擇在紹興淺埋,成為「攢宮」,陵園前沒有石刻。

明清,是陵寢制度的擴大時期。

清代改動不大,只是把墓地改為前方後圓。

作者:華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盜墓你知道多少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盜墓」題材的電影和電視劇越來越多,許多年輕人對電視上的「盜墓」情節都特別感興趣,在著名的盜墓小說《盜墓筆記》中,主人公在進入古墓後,會發現許多的奇珍異寶,那現實生活中的古墓里...

揭開古墓被盜之謎:都是厚葬惹的禍

是什麼讓他們甘冒法律制裁的危險,忍受道德輿論的譴責,抵制內心深處的恐懼,在寂靜的夜晚,將盜竊的斧鑿伸向陰森的古墓?為什麼人類靈魂永恆的棲息之所會吸引後世千百年無數盜墓者竟相盜掘?讓我們重現古墓真...

漢武帝的茂陵被盜多次 呂后屍體或被姦污

巍巍茂陵西漢王朝,凡214年,歷經11位皇帝,建陵園11座,有9座位於咸陽原上,其中最為顯貴的有五陵,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而在11座陵園中,論規模最大的還是漢武帝...

漢代人為何喜歡厚葬

漢代國力的強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厚葬成為有漢一代的整體風氣。正如《潛夫論·浮侈篇》所云:「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鏤、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寶、偶人、車馬,起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