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點知識從海昏侯墓等漢代大墓看兩漢「厚葬」之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

近日,海昏侯墓特展在首博開幕,展示該考古項目的發掘成果,其中已出土的珍貴文物品級之高、數量之多令人震驚。

海昏侯墓的發掘也將人們關注的視野重新拉回到漢墓考古上。

事實上,除海昏侯墓以外,此前發掘的不少漢墓也以極高的規格和眾多的隨葬品備受矚目,而這些以豪華奢侈著稱的漢墓與漢朝盛行的「厚葬」之風息息相關。

【「厚葬」之風源於漢代「事死如生」觀念】

在中國古代的墓葬史上,漢代的「厚葬」頗為突出。

從帝王貴族到下層平民普遍實行「厚葬」,「富者繡牆題湊,中者梓棺楩槨,貧者畫荒衣袍,繒囊緹橐。

」這種風氣從秦朝繼承而來,且愈演愈烈,達到「法令不能禁,禮義不能止」的程度。

造成漢代「厚葬」風俗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思想方面,主要源於漢時「事死如事生」與靈魂不滅的觀念,漢代流行黃老思想和以「陰陽五行」為核心的讖緯思想,這對漢代的墓葬制度有著顯著的影響;其次,漢代「獨尊儒術」,儒家孝道觀念對厚葬風俗也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厚葬」成為時人彰顯孝道和揚身立名的一種手段;另外,漢代除了幾次短期動亂外,大部分時間社會較為安定,經濟持續發展,鐵質農具、牛耕、手工業進步等都為厚葬提供了經濟基礎。

【「厚葬」制度讓逝者享受頂級待遇】

迄今已發掘的漢墓約在萬座以上,主要是統治階級的墓,其中屬於諸侯王一級的有20多座,列侯一級的約80座,包括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河北滿城中山靖王漢墓、廣州南越王墓、北京大葆台漢墓、江蘇徐州龜山漢墓、江蘇盱眙大雲山漢墓、江蘇徐州獅子山漢墓、山東臨沂銅雀山漢墓、甘肅武威雷台漢墓等。

從這些發掘出土的漢墓形制、葬具、隨葬品等方面我們可以一窺漢代「厚葬」之風。

墳丘高大,配套建築眾多

漢代的「厚葬」首先體現在陵園的體量和規模上。

漢代流行在墓上加壘墳丘,除崖墓以外,各類墓上均有墳丘。

帝王、貴族官僚墓上的墳丘更是十分高大,以帝王陵墓為例,西漢時帝陵,除文帝的霸陵因其山不起墳外,其餘各個帝陵的地面都築有覆斗形夯土墳丘,其中漢武帝茂陵的規模最大,底部邊長達231-234米,高46.5米。

另外,墳丘的高低大小與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財富有關,漢律規定:「列侯墳高四丈,關內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漢時四丈約合今9.2米,不過而貴族、官僚在實際執行中並不嚴格,「墳丘務崇其高」,如長沙馬王堆軑侯墓,現存封土底徑約40米,高約16米,已經遠超律法的規定。

漢代的貴族墓往往還建築規模巨大的陵園,即以墳丘為中心,周圍建寢殿、便殿、祠堂等配套建築,陵前普遍設置了神道和石刻群,包括石柱、石闕、石碑、石刻人物、動物像等。

這種陵園基本是按照死者生前的居住模式進行規劃,是當時建築園林模式的另一種變體。

1914年3月6日,陝西興平,霍去病墓地。

霍去病墓的神道是目前被發現最早的神道。

神道兩側置放石人石獸,象徵墓主人生前的儀衛

墓室多樣,模仿生前宅第

漢代墓室構造日趨複雜,種類增多,有崖墓、土坑木槨墓、石室墓、壁畫墓、畫像石墓、磚室墓、畫像磚墓等。

西漢河北滿城漢墓、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屬於依山而建的崖墓;海昏侯墓、長沙馬王堆則是土坑木槨墓的典型代表。

到了東漢,磚室墓普及全國各地,畫像石墓、畫像磚墓成為主流。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墓葬,採用以山為陵的營建方式,墓道及墓室鑿山而成,呈弧形

漢代的墓室內多模仿生前的宅第,分墓道、耳室、中室、後室等,各區域的結構和功能都很清晰。

這也是漢代「事死如事生」觀念的一個表現,即希望墓主在另一個世界同樣能享受與生前一樣便利豪華的居住環境。

以滿城漢墓為例,墓室內劃分為各個功能區域,南耳室為車馬放,放置車輛馬匹;北耳室為倉庫,貯存大量盛有食物的陶器;中室是寬大的廳堂,陳列帷帳和各種隨葬品;後室是內室,置放棺材。

墓室南側還有象徵浴室的小屋,墓內有排水設施,完全模仿地面上的居住建築。

滿城漢墓墓室平面圖

葬具豪華,黃腸題湊等級最高

漢代貴族墓葬中的葬具同樣體現了漢代的「厚葬」風氣。

其中「黃腸題湊」是等級最高的一種葬具。

「黃腸題湊」是在槨室四周用柏木堆壘成的框形結構。

「黃腸」專指柏木黃心,因其色淡黃而得名;「題湊」就是以黃腸的短木枋向內類壘成墓壁,四周的柏木枋皆與最近的棺壁垂直。

「黃腸題湊」興盛於西漢,東漢末年因大型磚室墓的興起而趨於消弭。

目前考古發掘的此類制度的墓葬僅十餘處,皆發現於豎穴木槨墓中,主要代表有北京大葆台漢墓、江蘇大雲山劉非墓、山東定陶王劉康墓等。

「黃腸題湊」模型圖

北京大葆台漢墓的黃腸題湊。

大葆台漢墓一號墓的黃腸題湊位於外迴廊內側,由大約一萬五千根黃腸木堆壘而成。

黃腸木長90、寬厚都為10厘米,木頭都內指

漢代的主要葬具為棺槨,從已發掘的墓葬來看,諸侯王和列侯的一般使用3-5層棺槨。

西漢中後期磚石墓廣泛流行,此後的多重棺槨逐漸衰退,多為一棺。

統治階層對棺的製造特別重視,從木材的選用到棺具的裝飾都十分講究。

木材多為江南產的檽梓,如馬王堆一號墓有四層棺槨,用梓墓製成;二層棺黑地彩繪,上飾雲起紋和許多神獸圖案;三層棺朱地彩繪,有四神等祥瑞圖案,再束以多層帛絹,極盡鋪張。

馬王堆出土的彩繪棺具

漢代葬具中還有珍貴的「玉衣」,也稱「玉匣」、「珠襦」,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古人認為玉石能使屍體千年不朽,以玉衣為葬服的主要目的是使屍體得以永久保存。

「玉衣」由許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組成,並以金絲、銀絲或銅絲穿綴而成,即「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西漢南越王墓還出土的了一件絲縷玉衣,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件以絲穿綴的玉衣。

漢代「玉衣」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河北滿城漢墓中出土的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和在河北定縣出土的中山懷王劉修的金縷玉衣。

最新發掘的海昏侯墓是標準的按照漢制埋葬的列侯墓,沒有發現金縷玉衣,這可能說明,西漢「侯」一級的貴族不能享受「玉衣」。

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的玉衣。

全長1.88米,由2498塊玉片組成,金絲重1100克

河北定縣中山懷王劉修的金縷玉衣。

全長1.82米,總計用玉片1203塊,金絲約2580克

南越王墓出土的絲縷玉衣。

全長1.73米,共用了2291片玉,用絲線穿系和麻布粘貼編綴而成

隨葬奢華,囊括衣食住行

漢代的「厚葬」之風最直觀地體現在精美奢華的隨葬品上。

李如森在《漢代喪葬制度》一書中將漢墓隨葬品分為:衣物、食物、錢幣、器皿、用具、武器、飾品、模型明器、印章、封泥、遣策、賵方、告地策、書籍、文簿、紙張、買地券、鎮墓券、鎮墓瓶、鎮墓獸。

從已發掘大墓中的隨葬品來看,幾乎包括了墓主人生前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品和器具。

許多諸侯王墓出土的隨葬品數量之多令人驚嘆,如河北滿城漢墓共出土文物一萬餘件,其中珍貴文物4000多件,舉世聞名的「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朱雀街環杯」皆出土於此;廣州南越王趙眜墓中共出土隨葬物一千餘件(套),以玉器和青銅器最為重要;長沙馬王堆出土的隨葬器物有數千件之多,主要是衣服、食品、藥材、梳妝品等日常用品,供裝食物與物品的竹筒、漆器和陶器類盛器及漆木器具、竹木器具與「遣策」竹簡等;最新挖掘的海昏侯墓已經出土文物近2萬件,其中包括青銅雁魚燈、青銅火鍋、成套編鐘、竹簡、木牘、馬蹄金、麟趾金和10餘噸近200萬枚五銖錢等。

這些諸侯王墓中出土的隨葬品,代表漢代最高規格的墓葬制度和最高等級的手工業水平。

金屬器

滿城漢墓出土的長信宮燈

滿城漢墓出土的錯金博山爐

甘肅武威雷台漢墓出土的馬踏飛燕

海昏侯墓出土的雁魚燈

海昏侯墓出土10餘噸近200萬枚五銖錢

海昏侯墓出土的馬蹄金

漆器

漢代漆器出土非常多,比較集中的就是馬王堆漢墓。

長沙馬王堆漢墓里出土了大量成套的餐具,有漆碗、漆盤、耳杯等,共約500件。

這些餐具上都寫著「君幸食」、「君幸酒」的字樣,其中寫著「君幸酒」的耳杯就占了全部漆器總數的一半以上,可見其使用的範圍之大。

馬王堆出土耳杯

馬王堆出土漆盒

馬王堆出土漆鍾

玉器

南越王墓出土鏤雕鳳紋出廓谷紋璧飾牌形佩

南越王墓出土玉璧

南越王墓出土雙區鏤雕龍鳳紋璧

海昏侯墓出土龍鳳紋韘形佩

絲織品

馬王堆素紗禪衣。

馬王堆出土兩件禪衣,是軑侯夫人辛追的隨葬品。

其衣料為輕薄的、沒有染色的平紋方孔絲織物素紗,其重量只有20多克

馬王堆T型非衣帛畫。

出土時覆蓋於內棺上,是出殯時張舉的銘旌,用以「引魂升天」

竹簡

銅雀山漢墓出土的竹簡,包含佚失千年的《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竹簡,內容涉及戰國至西漢初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及科學等各方面

【結語】

漢代厚葬之風除盛行於上層貴族外,下層百姓也紛紛效仿,甚至為此傾家蕩產。

而「崇飾喪紀以言孝」卻忽略對父母長輩生前的供養,不僅敗壞了社會風氣,也和其他因素一起醞釀了無法控制的社會危機。

現今考古發掘所呈現的成果使人們得以一窺漢代繁榮興盛的景象,而對於這種風氣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同樣值得今人思考。

作者:陳敏

編輯:高靜

更多收藏類信息請掃描二維碼,下載「雅昌兜藏」ap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代人為何喜歡厚葬

漢代國力的強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厚葬成為有漢一代的整體風氣。正如《潛夫論·浮侈篇》所云:「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鏤、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寶、偶人、車馬,起造大...

「豪宅」海昏侯墓已解和待解的七大謎團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階段性發掘成果一經公布,就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專家對出土文物的解讀,生動地勾勒了西漢王侯的奢華生活場景,但目前仍有多重謎團待解。謎團一為什麼說「漢墓十室九空」?看過小說《鬼...

中國古代大漢帝國衰敗一個重要原因是厚葬?

漢代國力的強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厚葬成為有漢一代的整體風氣。正如《潛夫論·浮侈篇》所云:「今京師貴戚,郡縣豪家,生不極養,死乃崇喪,或至金鏤、玉匣、檽梓、梗、楠。多埋珍寶、偶人、車馬,起造大...

二炮工事挖出兩千年前的一個驚天秘密

1968年滿城漢墓兩套金縷玉衣,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國內外的考古界。1968年5月,河北省滿城縣西南1.5公里處的陵山,解放軍某部奉上級的命令,正...

盤點國內出土的10件漢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

海昏侯墓 「地下豪宅」迷霧重重

一個盜洞的發現,引出史上保存最完整的西漢列侯墓園,揭開2000年前侯國神秘面紗,以及至尊土豪的生活。歷時5年考古發掘,從墓園到墓葬區,再到都城遺址,位於江西南昌、目前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

漢代王侯為何痴迷玉器?

繼良渚、殷商、春秋時代三大時期之後,西漢成為玉器使用和製作的又一黃金時代。帝王之墓,要麼早年被盜掘一空,要麼至今未被發掘。所以,規格高、規模大的王侯墓葬,成為漢代玉器的主要來源。通過海昏侯等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