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竹書記年》和汲冢書嗎?它的發現地原來在衛輝一個村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歡迎關注頭條號「手機攝影藝術」 在河南省衛輝市孫杏村鎮娘娘廟村南200米處, 立著「汲冢書遺址」的牌子, 但很多看到的人, 並不知道它的意思和意義。
牌子的背面是關於汲冢書的說明, 但歷史已經過去久遠, 還有多少人會駐足探望、了解並感興趣呢?
這一天, 來自濟南的作家逄春階, 在衛輝一中韓喜旺老師的引領下, 來到這裡進行採訪。
一位光著膀子的村民向他們介紹了一些情況。
這位村民說, 他記得很清楚, 小時候, 這一帶挨著有好幾個大墓, 他們還經常爬到上面去玩兒。
當地人都管那些大墓叫作「冢子」。
隨著時間的推移, 那些大冢漸漸都夷為平地。
遺址附近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垃圾場。
在當年發現汲冢書的三號墓, 如今蓋起了一個小廟。
說是廟, 實際上就是一個大致方形的屋子, 外面立一塊牌子, 上書:新鄉市人民政府文物保護單位——汲冢書遺址。
汲冢書就是大名鼎鼎的我國古代斷代史《竹書記年》, 汲就是現在河南衛輝市的汲城村, 冢是大墓的意思。
因為當時的書都是竹簡, 所以叫《竹書紀年》。
這個大墓的主人, 有說是魏襄王, 即魏惠王的兒子。
也有說是魏安厘王的, 他是魏襄王的孫子。
魏國的都城原來在山西的夏縣, 正是魏惠王將都城遷移到開封的, 當時叫大梁。
這樣, 墓地選在衛輝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這莽莽蒼蒼的華北平原青紗帳處, 兩棵年輕的樹, 守望著汲冢書出土處。
據《晉書•武帝紀》載: 「晉武帝咸寧五年(279)10月, 汲郡人不准(人名)盜發魏襄王冢, 得竹簡小篆古書十餘萬言,藏於秘府。
這盜墓賊的名字很有意思, 看上去是「不准」, 實際上卻應該讀作「否彪」。
據說, 他進到墓中, 一片黑暗, 他就點燃隨手摸到的竹片照明。
後來便發現墓中這些竹片上都寫有文字。
真可惜, 不知道那天晚上, 這個盜墓者燒掉了多少片竹簡啊!
史學界把《竹書記年》 與西漢武帝時從孔子舊宅夾壁牆中發現的古文《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 殷墟發現的甲骨文、 和敦煌發現的藏經洞, 同譽為我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
它填補了晉代以前春秋歷史研究的許多空白, 也校正了司馬遷《史記》中的一些錯誤, 史料價值非凡。
下午的陽光, 照在玉米須上, 晶瑩剔透。
就是這樣一條鄉間小道, 靜靜地通向汲冢書的發現地。
夏日的黃昏, 這裡的一切似乎都是寂寞的。
幸虧有這間小房子, 不然很多東西都會變得蕩然無存, 找都找不到。
那樣的話, 一個地域的文化該如何找到歷史的依託。
(手機攝影、文字:見攝者林之雲)
焚書坑儒導致中國文化殘缺,一個盜墓賊的發現竟彌補了很多缺憾
唐朝李德裕曾有詩云:「青編盡以汲冢來,科斗皆從魯室至。」所謂的青編,指的就是歷史,而科斗則是指的以「科斗文」寫成的古文經籍。李德裕為什麼會寫這樣一首詩呢?這還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有關。當時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