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導致中國文化殘缺,一個盜墓賊的發現竟彌補了很多缺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唐朝李德裕曾有詩云:「青編盡以汲冢來,科斗皆從魯室至。
」所謂的青編,指的就是歷史,而科斗則是指的以「科斗文」寫成的古文經籍。
李德裕為什麼會寫這樣一首詩呢?這還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有關。
當時秦始皇將除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以及秦國的歷史書之外的《詩》、《書》及其他各國歷史書焚毀。
而這一行為的直接後果,就是各國史記的被毀,導致了中國歷史的殘缺。
公元前191年,魯恭王劉餘在孔子故宅的牆壁中發現孔家在秦朝藏起來的大批書籍,得到「古文尚書」及大批竹簡,後來獻給漢廷,這就是「魯壁出書」。
而李德裕詩中提到的汲冢,則是指的一件盜墓案。
那是在西晉初年(279年,有的說是280年),有一個叫不准(音foubiao)的盜墓賊,一天,他在河南省汲縣(衛輝市孫杏園鎮娘娘廟村)偷偷地掘開一座古墓,想獲得一些意外之財。
然而墓穴被打開後,並沒有發現金銀財寶,呈現在眼前的是一些雜亂無章的竹片,竹片上有字,共有10萬餘言。
不准大失所望,因為這些東西對他來說毫無用處。
不准因此「不以為意,往往散亂」,由於墓中漆黑,他竟然還把一些竹簡點著用來當火把,最後他把一些他認為值點錢的物品拿走就跑了。
在當時來說這只是一個小事,但對中國史學界來說,卻是一件幸事。
後來附近的人們看到被打開的古墓,於是告知了官府。
官府出面把這些散落的竹片收藏起來。
但是,因為村民不知道竹片的價值,「收書不謹,多毀落殘缺」。
官府又把此事上報到朝廷,朝廷自然是有很多飽學之士,一下就意識到了此事的重要性,於是朝廷派大學士荀勖、傅瓚等人對墓中所得竹簡整理校訂。
通過對竹簡的研究,這些西晉的文人發現,原來盜墓賊挖開的竟是戰國時代的魏安矨王之墓,帶字的竹片是前所未知的典籍。
因它是汲郡人不准在盜墓時發現,故這批竹簡被稱為汲冢書。
西晉又找來一流的學者整理這些汲冢書,除了《易經》、《穆天子傳》等書外,在其中居然有一套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這部再現於世的珍貴史書被稱為《竹書紀年》。
《竹書紀年》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編年體著作,它是「汲冢書」中價值最大的史料,記載了上起黃帝(一說夏禹),下至魏襄王二十年的魏國歷史,能與《春秋》相印證。
史學界把「汲冢書」與魯壁出的古文《尚書》、《論語》等,殷墟發現的甲骨文,敦煌發現的藏經洞,並譽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四大發現。
自古至今,它屢被後代史書引用,被史學家拿來做自己史論的證據,成為研究中國歷史的一面鏡子。
被晉以後的很多學者都對《竹書紀年》進行了校注和不足,以及用它來補充歷史記載的不足。
但是遺憾的是,《竹書紀年》的內容雖然通過各種方式被流傳,但它本身卻不知什麼原因亡佚了,據說是在宋朝時亡佚,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盜墓本身是一種令人不恥的行為,但這場歷史上的盜墓行為,竟導致了重要的文化發現,而盜墓賊不准竟因此被記在了史書上,這恐怕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他盜墓失手未發現錢財,卻因發現驚世奇書聞名於世
不管是為了牟取錢財,還是為了辱屍泄憤,自古以來,盜墓者們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給我國的歷史和民族文化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這些人的名字,也註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但是,有這麼一個盜墓賊,他...
考古和盜墓有什麼區別
西晉太康元年,汲郡人「不准」(Fǒu Biāo)決定盜掘戰國時期的一座王陵——魏襄王的陵墓。不準的火把燃盡後,點燃了墓道里堆積的竹簡用來照明。這些竹簡年代久遠,不准不拿那些一碰就碎的,專拿最整的...
古墓挖出9車上古奇書,全是失傳古籍,證實《史記》完全錯誤
古墓挖出9車奇書,聽說過嗎?不是9部,而是9車,這是什麼概念?但是,這些書籍與今天的紙質書籍不一樣,這些奇書是古墓中的竹簡。要知道,在晉朝之前,最流行的寫作材料便是竹簡,這竹簡便是古人通過竹子、...
盜墓史上的四大文化傳奇
盜墓、帝王陵發掘之是非,不是今日才出現的,至少在秦末就有爭議。項羽盜掘秦始皇嬴政陵時,雖然理由很充分,就是要懲罰這位暴君,將其生前橫徵暴斂之物挖出來重歸天下,但劉邦卻將其列為「十大罪狀」之一。雖...
歷史上四次重要文獻發現,沒有這些文物,中國文明將縮短1000年
中國自古有記載歷史文化的傳統,甲骨文,青銅器到竹簡,都留下了遠古人類的文字,遠古的歷史流傳至今。然而歷史上也有天災,兵災,人禍,有些書籍被毀滅丟失。 公元前221年,秦朝滅六國以後,秦始皇為了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