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聯合考古隊揭開匈奴貴族石砌大墓面紗!先睹為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岩
曾與中原王朝有過多次交集的匈奴民族,他們的貴族墓葬是何形態?有哪些獨特之處?在中蒙兩國考古隊員近年來的聯合考古發掘中,這些謎團正在一步步解開。
7月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組成的赴蒙古國考古隊發布了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M189的主墓葬最新一期考古簡報,讓我們先睹為快。
●104座貴族墓葬,現場密集分布
2018年6月2日,2018年度中蒙聯合考古工作正式啟動,將對蒙古國後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M189的主墓葬實施發掘,中方隊員分三批赴蒙古國參加田野工作。
6月3日,中方第一批隊員順利與烏蘭巴託大學考古學系師生匯合,於6月4日抵達高勒毛都2號墓地。
據了解,該墓地的調查測繪工作最初由蒙古國和美國聯合考古隊於2001年完成,發現各類墓葬總數為433座。
由於地表植被密集,當年調查對遺蹟的覆蓋並不完整。
2017年夏季中蒙聯合考古第一年度田野工作對墓地進行了再次調查和精準測繪,本年度繼續這項工作並於6月中旬完成。
經過詳細踏勘統計,該墓地上共計分布有不同類型的積石墓葬571座,包括甲字形貴族墓葬104座,圓形積石陪葬墓326座,獨立圓形積石墓葬141座。
中方考古人員介紹,本次調查的墓葬總數比當年調查的數量要多出138座,尤其是新發現的6座甲字形貴族墓(包括正在發掘的M189),進一步豐富了對該墓地的認識。
其中在營地中央的一座甲字形墓葬僅在地表露出最上部石塊,在2017年草皮稀薄時才被發現。
其它同類型墓葬積石一般高出地表0.5到1.5米,這座墓葬則幾乎完全淹沒在地下,可能是該墓地最早的墓葬。
營地中央新發現的墓葬
●M189主墓葬墓頂完全暴露,開始發掘
調查工作結束後,中方隊員利用低空航拍和地面測量相結合的方法對墓地建立了地理信息資料庫,並結合調查結果對墓地的布局特徵、陪葬墓數量和分布特徵等問題開始進行初步研究。
M189的12座陪葬墓已經在2017年度田野工作中發掘完成(簡報發表於《華夏考古》2018年第2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查閱),本年度在主墓葬發掘工作正式開始之前,首先對墓室和墓道頂部再次進行清理並測繪。
隨後打掉之前所留的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隔梁,使得墓頂全部暴露。
工作場景
工作場景
考古人員描述說,該墓整個墓室和墓道邊緣在地面上有石牆,都有不同程度的坍塌,但是輪廓保存完整。
墓室邊牆現存最高1.85米,墓道邊牆最高1.3米。
墓頂正中有一條南北向石砌隔梁由墓室北邊向南延伸到墓道中部,這與以往發掘的匈奴貴族墓葬特徵相近,但是墓頂盜洞以北的中央隔梁與南部及墓道中央隔梁結構和寬度明顯不同,並且墓道隔梁並未延伸到南端。
M189墓頂全景
M189墓道表層覆蓋大小不等的石塊,在北端與墓室連接位置有一道東西向石樑將墓道與墓室隔開。
石樑北部、墓室最南端有一石砌獨立長方形結構。
該結構北部由石塊隔出多個獨立區域,部分區域覆蓋有石塊,也有空白區域。
目前墓頂可辨認出的共計有15處大小不等的區域。
M189墓室頂部石砌結構
墓頂北部約12米寬度僅分布零星石塊,向南有一道東西向石樑隔開,石樑南部為密集分布的石塊以及由石塊分隔出的不同區域。
這些獨立區域邊緣大多由石塊側砌,與墓頂其它積石區別十分明顯。
這種結構在以往匈奴貴族墓葬頂部並未發現,因此暫不能明白其用途。
根據平面布局特徵,中蒙雙方隊員初步認為這些結構可能與宗教信仰等因素無關,很有可能是某種建築的模擬。
在對頂部完成測繪之後,考古人員開始由墓道逐層向下清理。
截至6月29日,墓道已經向下清理4層,最深處距離地表2.2米。
根據目前清理情況看,墓道的中央隔梁持續向下延伸,斜坡墓道的兩邊均不太規則內收,可能是修建過程中沙土坍塌的原因所致。
墓道內所填沙土夾雜大小不等的石塊,沒有明顯分層,在近墓室的位置比較密集,南部稀疏。
墓道清理現狀
考古人員說,M189頂部的石砌結構所表現出的特徵為匈奴貴族墓葬中首次發現,與M1等其它墓葬所見的魚骨狀石樑結構完全不同。
該墓葬的具體文化特徵是否也存在差異,有待下一步發掘工作進行驗證。
●現場天氣惡劣,考驗考古人員
參與現場考古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博士周立剛說,蒙古草原的天氣在6月初剛剛轉暖,晝夜溫差大,蚊蟲密集。
6月16日突降冰雹,十幾分鐘內地面堆積十幾公分厚度,猶如暴雪。
第一組來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5名中方隊員克服了天氣和生活上的各種困難,與蒙方隊員密切配合,順利完成了第一個月的田野工作。
他還介紹,在此期間,來自土耳其、國立蒙古大學、中國北京大學和國家博物館的多位學者到工地訪問,並與工地的中蒙考古隊員進行了學術交流。
(圖片來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攝影|聶凡 )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邱瑾
此皇帝的帝陵上被村民蓋上了豬圈,墓室被村民當作古井打水澆菜!
盜墓者盜墓目的就是求財,他們最感興趣的應該是帝陵、古墓,因為墓里有不少寶貝,盜一件足以讓他們一輩子無憂了。但盜墓者不去找古墓,卻頻繁出現在一農家的豬圈。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灣漳村一村民家中豬...
罕見戰國流沙墓,打開只有兩棺土!
2004年12月,在河南省上蔡李鄉郭莊村東面的一處崗地上,因為盜墓賊的盜挖,一座千年古墓露出蹤跡。時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二研究室副主任的馬俊才,隨即帶領一支考古隊前往上蔡進行發掘。
揭開古墓重重機關,重慶古墓暗藏"鬼吹燈"中的流沙積石
最近,盜墓小說、電影、電視劇,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小編也是一個書迷,自然也喜歡這一類的事與物。那麼「古墓是否藏有頃刻致命的機關?」、「屍毒、暗弩這些暗器,真的存在嗎?」小編是重慶的土著民,自然也...
南宋考古新發現——武勝石梯坎石室墓
石梯坎南宋石室墓,是我省近年來除瀘州市瀘縣宋墓群發掘之後,較為重要的南宋考古新發現。石梯坎南宋石室墓位於武勝縣華封鎮石梯坎村九組,小地名叫「大墳壩」。據武勝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宗連介紹,2016年...
四川自貢發現東漢崖墓
新華社成都5月17日專電(記者童方)記者17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四川自貢市沿灘區發現東漢崖墓。3月26日,自貢市沿灘區沿灘鎮飛躍村犀牛口大橋施工範圍內發現崖墓。3月29日,四川省文物...
澄城發現周代封國或封地遺蹟 出土300餘件精美文物
12月12日,記者從省考古研究院獲悉,日前在我省考古專家的努力下,一個淹沒千年的周代封國或封地重見天日。其中發現了大規模的春秋時期周系墓葬、夯土牆、壕溝、陶窯等豐富遺蹟,同時還出土了鑄銅的陶范、...
河南考古人首次組團走出國門 探秘蒙古國漢代匈奴貴族墓地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游曉鵬從省文物局領導手中接過具有象徵意義的考古鏟,身穿帶有「河南考古」LOGO服裝的隊員們整裝待發,河南考古正迎來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走出去」。
洛陽考古人首次赴境外考古
洛陽考古人首次赴境外考古【中原經濟網訊】7月19日,河南省赴蒙古國聯合考古項目啟動儀式在鄭州舉行。我省考古人員將與蒙古國考古人員一起,對蒙古國的一處匈奴貴族墓群進行聯合發掘。我省派出的10名考古...
近赴蒙古國遠到肯亞 河南考古走上國際舞台
蒙古國作為古代匈奴民族統治的中心地帶,留下了眾多的遺址和墓葬。因為缺乏先進的考古技術,只能地面觀察墓葬、遺址狀況,無法窺其全貌。「河南考古人帶來的低空攝影和航測技術,幫助蒙古國同行看到了古代匈奴...
河南考古人首次組團走出國門 聯手蒙古國發掘漢代匈奴貴族墓群
本報訊(記者溫小娟)7月19日,河南省赴蒙古國聯合考古項目啟動儀式在鄭舉行。我省考古人員將與蒙古國考古人員聯手,對該國的一處漢代匈奴貴族墓群進行聯合發掘。這是我省考古人員首次組團赴境外考古,是一...
渭南澄城縣發現2600年前神秘的封國或高等級貴族采邑
經過陝西省考古工作者近一年的考古發掘,在渭南市澄城縣劉家窪村發現了一個距今2600年、春秋時期的神秘諸侯國或者高等級貴族采邑這一發現對於研究周王朝以分封為核心的政治制度與國家治理模式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