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開示:世間之人應該如何對待錢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釋宗立
那時,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中。
這一天,波斯匿王來到了佛陀面前。
他頂禮佛足之後,退坐在一旁,對佛陀說:「尊敬的世尊,本王有一事不明,想請世尊開示。
在舍衛城裡,有一位大富長者,名叫摩訶男,他極為富有,他家中光是金子就多不勝數,更不要說別的財物了,更是堆滿了大小倉庫。
但令本王不解的是,摩訶男家中雖然如此的富有,但是他卻只捨得吃粗碎的米,吃殘破的豆子研磨成的豆羹,以腐敗的姜作為調料,穿粗布做成的衣服,穿單層皮做成的薄靴子,最過分的是,他連帽子都不捨得買,竟然用樹葉來當帽子。
他在舍衛國這些年,從來沒有聽說他曾布施過沙門和婆羅門修行者,更別說施捨給貧窮困苦的人了。
他們家每逢吃飯的時候,都緊閉家中大門,惟恐沙門、婆羅門、乞丐、出遠門而困頓求助的人上門乞食。
世尊,為何摩訶男如此富有,卻如此的苛待自己、家人和別人呢?」
佛陀慈悲地告訴波斯匿王說:「大王啊,他並不是一個擁有正行的智慧之人啊。
他家中廣有錢財,卻不捨得用在自己身上,更不知道用這些錢財好好的奉事供養父母,更別說拿來供給妻兒、親戚,他不捨得拿錢財出來撫恤下人,施與善知識,不知道隨時供給沙門、婆羅門的修行者,以此求得生天的福報。
他放棄了這種種培福種植殊勝福田的機會。
他最大的悲哀是他家中廣有錢財,卻不知道如何使用它來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利益。
大王,這就好比在曠野中聚集了一大池的清水,沒有人前去飲用、洗浴、拿來灌溉植物,讓這些清澈透亮的凈水白白地在太陽下消失殆盡。
那些身有巨大財富,卻不知道善加利用,以求更大福報的人,就像這池水被太陽曬乾一樣,只能無奈地等待福報享盡了。
大王,有智慧的人則不然。
有智慧的人,如果得到了巨大的財富,他會合理地使用這些財富,除了自己受用滋養色身之外,他還會將這些財富用來奉養父母,讓父母的生活更為優渥,並且將這些錢財供給妻兒、親戚,撫恤下人,布施給善知識,時時供養沙門、婆羅門修行者,以種下殊勝的福田,獲得將來生天的果報。
有智慧的人,能夠善用錢財,讓更多的人得到利益,也能讓自己獲得更為殊勝的果報。
大王,這就像在村莊和城池附近有池水,清澈澄凈,周圍樹木圍繞,讓人樂於親近。
人們都能從中獲益,他們可以飲用池水、用於灌溉或者洗浴,乃至動物和植物都能從池水中獲益。
有智慧的人,得到了巨大的財富,就像這村莊和城池附近的池水一樣,不但自己可以快樂使用,也能供養父母,乃至於身邊的有情都能得到利益。
由此種下殊勝的福田,獲得更為廣大的利益。
」
說到這裡,佛陀說了一首偈語:
「曠野湖池水,清涼極鮮凈,
無有受用者,即於彼消盡。
如是勝妙財,惡士夫所得,
不能自受用,亦不供恤彼。
徒自苦積聚,聚已而自喪,
慧者得勝財,能自樂受用。
廣施作功德,及與親眷屬,
隨所應給與,如牛王領眾。
施與及受用,不失所應者,
乘理而壽終,生天受福樂。
」
(大意為:曠野中的池水,雖然清涼鮮凈,但是如果沒有人去受用它的話,它很快就會消失殆盡了。
就像廣大的財富被一個沒有智慧的人獲得的話,他既不能自己享用,也不拿來撫恤他人,只是苛待自己,一味地追求財富,而財富最終都會消散而去。
有智慧的人獲得了廣大的財富,他會合理地自己受用,也會廣為布施以作功德,並且讓自己的親屬們都從中受益。
就像牛王帶領自己的追隨者一樣,每每有極其豐美的水草,都大家一同享用。
有智慧的人會合理地分配錢財,廣為布施,並適度地自己使用,行所當行,止所當止。
他會一直奉行這一做法,直到壽命終結之後,以此種植廣大福田的功德之故,得以升到天上受殊勝妙樂。
)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的開示之後,歡喜不已,頂禮佛陀之後,高興地離去了。
按語:
常有人問起世間之人應該如何面對錢財,我想還是以世尊的開示為準吧。
當然,要說明的是,世尊在經中的開示,是應波斯匿王的提問,針對世間普通人而言的,不是對至心追求成佛之道的修行者而言的。
對於一般的世間人來說,能夠多做善事,廣植福報,以祈不墮落三惡道中,已經是心滿意足了。
而對於修行者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修行人應該如何應對呢?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說。
微信號:nngzzai(←長按複製) 念念觀自在
佛法系暖男是如何養成的,讓你大開眼界
作者:釋宗立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位年輕的婆羅門,名叫郁闍迦。這一天郁闍迦來到佛陀面前,頂禮佛足,退坐在一邊,恭敬地對佛陀說:「尊敬的世尊,我們這些至心皈依的在家居士,要怎麼做才能得到現世的安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