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書院山長及學者雲集廈門 共論書院教育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2月5日,由中國書院學會、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和廈門篔簹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中華書院教育發展論壇暨第三屆中國書院學會年會」在篔簹書院開幕。

「首屆中華書院教育發展論壇暨第三屆中國書院學會年會」開幕式(圖/李志明)

當代書院的復興:中國書院研究者與實踐者相聚廈門

書院是中國傳統社會獨特教育組織機構,注重靈活教學方式,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從而在一千多年的中國傳統社會中獨領風騷,繁榮中華民族的學術文化,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國歷史上有7000多所書院,近十年來新式書院如雨後春筍一般發展起來, 據不完全統計叫書院之名的就有5000多所,從事傳統文化相關的新老書院總體數目已經超過明代,達2000所以上,足見當代書院復興的活力。

本次會議匯聚近百位書院方面的專家學者、同道,圍繞「文以化人、文以載道:中華書院教育與文化傳承」這一主題深入探討,以期進一步推動對中國書院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傳承中華書院優良傳統,促進現代書院建設與良性發展,加強中華書院團體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大會收錄兩岸學者提交的論文數十篇,圍繞書院與傳統文化傳承、儒學與當代書院發展以及當代書院的建設與發展等主題展開。

如何從傳統文化資源中汲取養分,促進當代書院的復興成為中國書院研究與實踐者最為關切的問題。

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朱清在開幕式上發言(圖/李志明)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書院學會秘書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李兵教授主持。

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閩學研究會顧問、原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清在發言中指出,福建是朱子故里,探尋朱熹與書院的關係,感觸朱子理學尤其是朱熹教育思想對書院文化的影響,能給現今社會的思想文化建設和教育事業以有益的啟示。

他還對福建省近年來書院的修復與建設情況進行了介紹。

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潘世建在開幕式上發言(圖/李志明)

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潘世建指出,書院這一教育形態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一直是傳承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平台,雖歷盡浮沉興衰卻一直存在於有志文人的心中。

近些年,伴隨著民族自信心的覺醒,書院這一承載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希望的教育形態在國學復興的呼聲中率先復甦,並蓬勃發展。

今天有這麼多的全國書院同行坐在這裡,就是一個最好的見證。

中國書院學會會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教授在開幕式上發言(圖/李志明)

中國書院學會會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教授在發言中說,中國古代書院的基本規制是由三個方面構成的,即講學、藏書、祭祀。

南宋時期的理學家有一種強烈的建構書院學統,以確立書院在儒家道統史上的意義、地位的精神追求,他們通過創建書院學祠、推動書院祭祀活動,以完成這一文化使命與道義責任。

2014年9月成立的「中國書院學會」,旨在團結全國學術界與書院界同仁,促進海內外的學術交流,研究書院的發展歷史,保護、繼承和發揚書院傳統,推動當代書院建設及書院活動,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和社會的文明進步。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劉海峰教授在開幕式上發言(圖/李志明)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劉海峰教授在發言中表示,在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隨著大陸書院修復熱、新辦書院熱的興起和書院之名的廣泛運用,書院研究逐漸走向繁榮。

多年前,已有學者提出「中國書院學」的概念,當代書院研究者與實踐者應該進一步的促進「書院學」的建構,將書院作為一個專門研究領域,注重將書院視為一個系統進行研究,尤其注重研究中的理論升華,開拓出中國書院的獨特性、廣博行、重要性、現實性。

與會的各地書院代表與專家學者(圖/李志明)

中國四大書院中的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以及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單位江西鵝湖書院、陝西白鹿書院等派代表與會。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書院研究中心主任鄧洪波、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史研究所所長張亞群以及來自廈門大學、閩南師範學院、江西大學等高校的數十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並作主題發言。

山東尼山聖源書院、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北京七寶閣書院等數十所書院學會理事單位,以及福建書院代表及傳統文化機構代表帶來實踐經驗的分享。

兩岸山長論壇:縱論當代書院的傳承與創新

本次會議邀請了多位台灣書院的研究者與實踐家,專門設立了兩岸山長(院長)論壇環節。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院長肖永明,廈門篔簹書院創院理事長、山長王維生,台灣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劉君祖,山東萬松浦書院常務院長田連謨,北京七寶閣書院院長馬一弘共同探討當代書院建設與發展若干關鍵問題。

肖永明院長以《古老書院的當代轉型》為題集中談書院人才培養中對書院傳統教育資源的挖掘;田連謨院長以《繁榮文學藝術傳承優秀文化》為題探討當代書院的文學藝術功能;馬一弘山長以《耕讀與窮理的教學實踐》為題探討書院與耕讀文化對人成長的作用。

作為本次會議的東道主,廈門篔簹書院王維生山長介紹說,篔簹書院創辦十二年來,在廈門市委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一直致力於當代書院建設、辦學、運營模式等的探索,緊緊把握傳承與創新兩個方面,以「舊學商量,新知培養」作為辦院理念,結合傳統書院的規制和現代書院的特點,搭建了一座別樣的文化平台。

在國學普及、國藝教習、學術研討、海峽兩岸交流等方面著力尤多,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來自台灣咸臨書院山長劉君祖博士在發言中說,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近四十年,經濟發展卓有成效,創造了脫貧而至富強的世界奇蹟,近年來倡導中華傳統文化的聲勢亦風動雲涌,民間書院快速興起值得尋味。

台灣孔子學院院長孔維勤博士在發言中強調「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經典教化。

台灣元亨書院創院院長林安梧教授發來文章,探討「國學」、「書院」、「零根自植」及廿一世紀的人類文明。

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李毅婷博士在發言中探討了清代台灣書院如何以內聖外王之道為主導,實現對基層社會之教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