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盜墓神器「洛陽鏟」是怎麼得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洛陽鏟」的叫法太豐富了,但這些叫法沒有一個叫得響,沒有一個能深入人心的,只有「洛陽鏟」一名為大家熟悉。

那麼,「洛陽鏟」這個名稱又是誰首先叫出來的?有以下四條趣聞。

第一種說法是外地盜墓賊叫出來的。

「洛陽鏟」出現後,其利索勁兒在圈內同行中很快傳開,於是洛陽以外地方的盜墓賊很想搞到,藉口到邙山馬坡村一帶「走親戚」,從鐵匠鋪里買走「馬蹄鏟」。

回到當地後同行上眼了,便問這是什麼鏟子,盜墓賊都會玩心眼兒,不想讓同行知道真正的產地,便忽悠是「洛陽鏟」。

就這樣,「洛陽鏟」首先在外地盜墓賊中間傳開了。

第二種說法是考古學家叫出來的。

1928年(民國十七年)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民國中央研究院組織考古隊對安陽殷墟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當時雇了不少當地民工,其中有的便挖過古(盜墓),他們自帶「洛陽鏟」上工。

考古專家發現這鏟子很適合考古發掘使用,於是從洛陽買回了一批。

好多專家都沒有見過這形狀奇怪的鏟子,也不知道名字,便以發現鏟的地方來叫,稱之為「洛陽鏟」。

需要說明的是,這也是「洛陽鏟」這種盜墓利器第一次為考古發掘工作服務。

第三種說法是援華蘇聯專家叫出來的。

新中國成立時期,在「同志加兄弟」的政治氣候下,蘇聯政府派出了一批專家援華,幫助共和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

洛陽被國家確定為西線重工業基地之一,洛陽拖拉機廠一批工業項目落戶本地,蘇聯專家隨項目來到了洛陽。

但是建廠前的地質勘探和文物普查成了大難題,工期緊,時間短,按常規的方法來勘探,項目根本無法如期上馬。

出於對共和國的熱愛,好多民國時盜過墓的老人滿腔熱情,主動請纓要幫助政府克服難題。

趙振華《洛陽鏟》一文中提到了此事——

1953年初春,兩位鬚髮斑白的老人來到(洛陽)市人民政府,求見市長。

他們隨身帶來一把探鏟,說這把鐵鏟可以探測地下情況。

市長大為高興,決定組織力量鑽探。

參加建廠的蘇聯專家卻表示疑惑。

幾天後,市人民政府請兩位老人表演。

在邙山腳下的一片莊稼地里,他倆各自在指定的地塊,鑽探了三十多個6米深的孔。

一位老人報告地下無古墓、窯洞或枯井。

一位老人則告訴大家,地下有一座漢代的洞室墓。

挖掘後證實,鑽探準確,判斷正確,蘇聯專家大為驚訝,十分信服。

據說蘇聯專家當時「Лоян-Лопата」、「Лоян-Лопата」地叫喚,當地官員不懂,便問中國翻譯蘇聯老大哥在說什麼,翻譯稱蘇聯專家在說「洛陽鏟」呢。

「洛陽鏟」就這麼先從蘇聯人的嘴裡叫了出來。

這個說法無據可查,權當戲言,但蘇聯專家回國帶走了一批「洛陽鏟」確是事實(見上文「楊林鏟」)。

第四種說法是官方命名。

這個說法是有根據的,比較靠譜,也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

當時,共和國大批工業基礎項目在中西部地區上馬,考古工作量很大,但專業人手奇缺,於是,國家文物局會同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於1952年和1954年先後在洛陽聯合舉辦了兩期全國考古鑽探訓練班。

在訓練班上便向學者專門介紹了「洛陽鏟」的勘探方法,在全國考古界推廣使用這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勘探工具,並命名為「洛陽鏟」。

從此,「洛陽鏟」在全國範圍內叫開了,1955年新華社還發了一條《洛陽鏟已被廣泛採用》的消息。

1972年9月,著名考古學家、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的夏鼐先生,應邀率領中國考古代表團赴阿爾巴尼亞,參加在那裡舉行的第一次伊利里亞人學術研究會議,出發前特地請洛陽的師傅打造了一把精緻的「洛陽鏟」,作為禮物贈給了邀請方。

當時向國際友人介紹,這鏟子叫「洛陽鏟」,洛陽鏟在國際考古界的影響,由此越來越大。

▌摘自《民國盜墓史•秘術卷》 倪方六(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