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洛陽鏟」是盜墓利器,神奇之處你未必都知道,有一獨特功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洛陽鏟」打探孔五分鐘一個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洛陽鏟」是民國年間洛陽邙山上盜墓賊手中的第一利器,「洛陽鏟」的出現給中原地區,乃至整個中國大部地區的盜墓活動帶來了全新變化,可以理解為是盜墓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飛躍,對現代考古勘探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那麼,「洛陽鏟」神奇之處到底表現在哪裡?一句話,能輕鬆地把地下土樣完整地取出來!

不論是鋼杴,還是短柄鋤,都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土樣上來後,盜墓賊根據自己的經驗,現場作一個簡單分析,就可知道下面是否有古墓、是什麼年代的古墓、古墓里有什麼樣的隨葬品、棺材是朝什麼方向放置的……方方面面的信息,比用現代勘探儀器分析測量還準確。

圖:已被破壞宋代三室古墓

這種現場分析,圈內行話叫「看土」。

學會看土,也就是分辨土壤情況,是盜墓賊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否則乾脆回家睡覺去,別出來摸金。

這種看土本事,圈內也有說法,叫比「眼力」。

眼力足與不足,決定一個盜墓賊在圈內的地位,眼力不足叫「二五眼」;眼力足則證明本事強,不會漏掉一座墓穴、不會看錯下面的寶物,圈內稱這種人「眼毒」。

「洛陽鏟」其絕便在「眼力」上。

使用短柄鋤的盜墓賊憑耳朵吃飯,使用「洛陽鏟」的盜墓賊則憑一對眼睛跑碼頭。

至於如何看土,《民國盜墓史·秘笈卷》會有專門介紹,這裡不再贅言。

圖:被挖毀古墓

「洛陽鏟」的神奇之處還有一個:用起來特爽,效率高。

效率能高到什麼程度?馬積善用100∶30來說明洛陽鏟和鋼杴的差別。

這還不直觀,筆者在邙山上作調查時,看到許多地塊上有密密麻麻的探孔,起初還認為是考古工作者在這裡搞勘探,後來一了解,這是盜墓賊探墓所為。

筆者問當地的知情人,這一塊地要都打上這種孔要花幾天?需多少人?得到的回答是:「哪要幾天啊,一個人連著打,半夜也不要的。

原來,以邙山地區為代表的中原地區都是深厚的黃土壤,土質純凈,少石塊、瓦礫的干擾,一般熟練的盜墓賊在打探孔時,深3米的探孔,5分鐘一個。

邙山上好多地塊,白天看地面上乾乾淨淨的,沒被人翻過,但第二天再來看時,便可能到處是一小堆一小堆的土,像被老鼠打過洞一樣,土塊都是小圓柱形的,有人會覺得見鬼了,就是這麼一回事情。

這種大面積密集探孔尋墓,圈內叫「翻」,在考古學上則叫「普探」。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

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作者微號:jsnjnfl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密:古代盜墓賊最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論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的讀者可能立即聯想到洛陽鏟。其實,洛陽鏟在民國盜墓中使用並不普遍,由於當時沒有公開推廣,都是小圈子內熟人相傳,主要局限於河南洛陽一帶的盜墓圈。而在其它地...

盜墓者使用「洛陽鏟」有秘密:慣打「梅花點」

「洛陽鏟」的用法:盜墓者慣打「梅花點」本文作者 倪方六行文前聲明——本文並不是教人盜墓!作為盜墓的探查工具,「洛陽鏟」很好使,並為考古專家所認同。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曾專門編寫了一套《考古教材》...

考古vs盜墓,洛陽古墓的幸與殤

唐代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時,用一首《北邙行》,道出了眼前的景象: 「北邙山頭少閒土,儘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邙山環繞於洛陽市的東北部,其「背山面河」、地勢開闊、土層深厚...

盜墓神器——洛陽鏟,盜墓賊的標配!

早在民國時期,最有特點的三樣盜墓工具有三樣:洛陽鏟、短柄鋤、鐵鉗。其中,盜墓者常用的是洛陽鏟,洛陽鏟是中國河南洛陽村民水鴨子20世紀初發明的,並讓後人之改進。但是廣泛用於盜墓,最後變成考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