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空調WiFi西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點擊關注丨每天學點新鮮知識

俗話有雲,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正值七月,相信不少小夥伴已經開啟了空調,進入了下面的狀態。

可你是否知道,在沒有電力的古代,也有無數種度過夏天的方法呢?

古人乘涼

最簡單的法子當然是搖扇子,一般用草扇或紙扇,條件好一點的人家,則願意使用絹帛製作的扇子。

文人墨客有時還會在扇子上賦詩作畫,為炎炎夏日平添一份雅趣。

而到了王公貴族一級,搖扇就不需自己動手,由侍女進行。

《韓熙載夜宴圖》所繪的納涼圖

此外,從居住環境中古人也下足了功夫。

戰漢時期,夏季專門用來乘涼的屋子稱為「夏房」,在先秦貴族中,鄭國大夫伯有就留下了關於夏房的記載,《左傳·襄公三十年》中說:

「鄭伯有耆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朝至未已。

意思就是,鄭國的伯有嗜酒如命,造了一間窟室作為夏房,晚上通宵達旦地在夏房中飲酒取樂。

納涼窟室

這種作為夏房的窟室,不僅僅採用地下水作為冷源,在高級的窟室中,還會在室內人為堆置冰塊作為人工冷源,相當於古人為了消暑特地建造的「空調房」。

到漢代,皇家避暑乘涼的方法也有準確的記載,漢代皇宮的「空調房」取名「清涼殿」,也叫「延清殿」,《漢書》中記載道:「清室則中夏含霜」,意思是在盛夏之日,清涼殿內甚至可以結霜可見其強勁的製冷效果。

元代繪貴族消夏圖

受到漢武帝寵幸的董偃便「常臥於延請之室」,《三輔黃圖》中對於他乘涼的設備還有一段描述:

「以畫石為床,文如錦,紫琉璃帳……又以玉晶為盤,貯冰於膝前,玉晶與冰相潔」。

看看,除了高級的石質床具還有放著冰塊的水晶盤,如此這般,好不涼爽舒適!

唐代,皇宮裡的「空調房」開始採用先進的機械原理製冷,在室內裝備了一種水能設備,通過水流驅動扇葉,吹出的風再經過水簾,形成一股涼風,清爽怡人。

不用電又低碳的「空調」,正在看此文的小夥伴們,臉上的表情是不是已經和他一樣了?

↓ ↓ ↓ ↓ ↓ ↓ ↓

然而……古代不用電的製冷神器還不!止!這!些!

1978年,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銅冰鑒,長寬均為76厘米,高63.2厘米。

它長這個樣子

青銅冰鑒 戰國 曾侯乙墓出土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冰鑒?這該不會是……

沒錯!這是一件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最原始的「冰箱」,曾侯乙墓是一座戰國早期的墓葬,所以,戰國的諸侯就已經在用冰箱了。

青銅冰鑒 戰國 曾侯乙墓出土

到了明清,「冰箱」已經是富裕人家的常備之物,當然不是電冰箱了,而是用隔板分別儲存冰塊和食物的一種家具,內有錫層為襯,防止冷氣逸散以及融化的冰水侵蝕木頭。

需要使用的時候,打開櫃門,取出事先鎮好的瓜果和冷飲,一股清涼襲來。

明代木質冰櫃

清代木質冰櫃

除了空調冰櫃,最重要的當屬夏季的清涼食品,西瓜和綠豆湯當然是延續至今的解暑佳品。

但是在兩宋時期,街頭就已經有「冷飲店」了!

宋·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局部

據史料記載,當時南宋朝廷命令鎮守鎮江的大將韓世忠將北方的冰塊用封閉性很強的木船運往都城臨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使得當時杭州市場上有「雪泡豆冰兒」,「雪泡梅花酒」、「冰酪」等冷飲製品。

著名詩人楊萬里途經臨安,有幸品嘗到了冷飲,高興之餘還不忘賦詩一首:

「似膩還成爽,才凝又欲飄。

玉來盤底碎,雪到口邊消。

聽著是不是無比涼爽?

上文提到的這冰酪大約就是今天的冰淇淋,《齊民要術》載有各種各樣酥、酪的做法。

元朝的陳基說:

「色映金盤分處近,恩兼冰酪賜來初。

明清時,食冰就更加普及,老百姓可以在街市購得冰飲,而且各級政府官員還可享受政府防暑降溫的特殊福利——冰票

清代采冰人

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記載很準確:「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

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如今,有了現代化的製冷設備,明清之際北京城裡建起的大量冰窖,如恭儉冰窖,雪池冰窖,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但是它們的存在,正是古人食冰避暑的最好證明。

恭儉冰窖文物保護單位

說到這裡突然發現,不論是冰箱還是空調,冷飲還是冰糕,都是老祖宗玩剩下的!可見,僅是避暑這件「小事」,古人的智慧與生活之道就已體現得淋漓盡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古人如何度過炎炎夏日?

小時候看古裝劇,無聊的時候總是會想,古代沒有空調風扇、沒有冰箱、沒有汽車……還要穿那麼多層衣服,夏天時可怎麼過?豈不要動一動便大汗淋漓?後來,才明白確實是想多了!古人自有古人消暑的智慧,比起如今...

高溫天兒,看古人如何應對

近日高溫來襲,常有朋友在圈子裡發感慨「這條命是空調給的」!夏日炎炎,坐在空調房裡吃著西瓜喝著冷飲,叫個外賣,再刷個劇,好不快活!古代沒有電扇,也沒有冰箱、空調,那麼古人如何安度炎夏呢?宋代《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