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史學大師,最喜歡干「盜墓」活兒,萬曆屍首卻慘遭焚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曾經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是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郭沫若對中國的古代歷史有著獨特的研究視角,特別是他發表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轟動了整個歷史學界,與國民政府的歷史論調產生了激烈的對抗,引得當時無數的文人志士紛紛讚賞,當然郭沫-若的成就不止這一方面,他在中國的考古特別是皇陵有著重大的研究,明朝的許多皇陵都被郭沫-若研究過。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郭先生,恐怕明朝的十三陵是不可能對外開放的。

在上個使勁50年代,他準備和當時一大票的歷史學家們準備挖掘明朝的皇陵準備考考古,不過郭沫-若的建議雖然有支持的人,但是反對他這樣做的人也不是,反對他的理由主要是明朝的皇陵在中國歷史上文物存儲是最多的,如果稍有不慎打開就會讓裡面的文物大受損失,另外就是中國古代的皇陵基本被摧毀殆盡,僅剩下明清兩朝皇陵算是保存完整,希望後人們要好好的保護它。

但是郭沫-若仍堅持自己的行動,並把自己的觀點和具體做法做了詳細的報告並向上級進行了請示,最後上級也答應了他的請求。

郭沫若準備先將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首先進行了挖掘工作,不過由於當時的技術真的不成熟,而且朱棣的陵墓保護設施相當完備,所以第一次的挖掘工作宣告失敗了。

朱棣的陵墓挖掘工作雖然說是失敗了,但是還有其他皇帝的陵墓,在當時的明朝十三陵中,除了朱棣的陵墓最恢宏壯觀外,要數明神宗萬曆朱翊鈞的陵墓最土豪了,因為萬曆皇帝在世時間相當長久,國家也處於非常富足的時代,關鍵是萬曆還是一個貪財摳門的皇帝,他的陵墓裡面文物寶藏肯定不少。

抱著這樣的希望,郭沫-若開始挖掘萬曆皇帝的陵墓,剛開始的幾天挖掘工作可以說毫無進展,不過有一天挖掘工作人員突然發現一塊城牆有一個小洞,工作人員朝裡面一看,果然是萬曆皇帝的陵墓入口,欣喜如狂的工作隊便很容易進入到陵墓裡面去了,雖說看到了萬曆皇帝的屍體,但是裡面的文物在空氣突然進入後,瞬間被損壞了不計其數,其中萬曆的屍首在十幾年後被焚毀、摔爛。

這一次取得了半勝利,不過其損失的無價之寶很難再修復回來,當郭沫-若再次提出挖掘清朝皇陵和乾陵的時候,受到萬曆皇陵教訓的上級主管再也不敢答應他的請求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