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考古專家挖掘朱棣陵墓,但挖了三天,被緊急叫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五千年歷史,產生多少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每一個人身上都充滿了故事,每一個人身上都是傳奇。

當時間荏苒,留下的是巨大的地下寶庫,陵墓,而這成為無數考古專家的嚮往。

郭沫若曾上書挖掘武則天,秦始皇等陵墓,未獲得批准,但是,其請求挖掘朱棣陵墓,在挖了三天後,緊急叫停。

在北京市昌平區,有個叫天壽山的地方,這裡龍盤虎踞,是難的的風水寶地。

而這被朱棣看上,成為明朝的皇陵所在,此後到崇禎皇帝,共計13位皇帝都埋葬在此,成為明十三陵。

而當時郭沫若為何要挖掘朱棣陵墓呢?

主要是因為兩點,一是,朱棣長陵是十三陵中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朱棣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可謂是千古一帝,在他身上有太多的謎團需要揭開,而且必將出土大量的明朝文物,對研究明朝歷史意義重大,最主要的是,現在失傳的永樂大典,據說就在朱棣陵墓中。

當時,郭沫若提出請求後,很多專家都反對,表示現在技術很不成熟,不能有效的的保護文物。

但是郭老不聽,在其堅持下,這個申請被上級批准,批覆是原則同意。

有了上級的批准,專門挖掘朱棣長陵的挖掘委員會成立,並且成立了專門的考古隊,隊長由當時還只有28歲的趙其昌擔任。

挖掘工作從1955年開始,當時已經是冬天,天氣異常的寒冷,當時的明十三陵那可是荒蕪一片,周圍全是山村,那裡的溫度一度能達到零下20度。

而在郭老的催促下,趙其昌帶領探工隊,無奈頂著大風雪,開始作業,他們白天挖掘,晚上在附近村莊借宿。

但是,一連挖了三天,越挖越迷茫,毫無進展,朱棣陵墓的入口無法找到。

因此,考古隊將這一情況上報了委員會,當時仔細分析了情況,認為長陵規模太大,無法找到入口,因此緊急叫停。

而委員會並沒有放棄,決定先找個小的練練手,當時準備挖朱棣兒子朱高熾的陵墓,正準備開始。

但是,此時,考古隊在萬曆皇帝的定陵卻發現了入口。

而萬曆就此倒霉,挖掘工作轉向了萬曆陵墓。

雖然挖掘過程中出現很多怪事,但是最為可惜的還是因為技術不過關而造成的文物毀損,十分嚴重,當時的技術能夠保存下來的實在不多。

這個慘痛教訓也挽救了其他皇陵,此後中央決定,在考古技術沒有大的發展前,暫時不允許新挖掘皇帝陵墓,怕造成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損失。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背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