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本是一文人,為何熱衷於挖墳掘墓,終極夢想是秦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早年的郭沫若確實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稱「孔夫子掛腰刀」,寫過很多不錯的文集,然而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卻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1956年,郭沫若和吳晗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明朝萬曆皇帝的陵墓-定陵,剛開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主要當時國家文物保護技術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難以對陵墓出土的文物進行妥善的保護,可是當時反對者人微言輕,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最終獲得了國家的同意。

起初郭沫若和吳晗登歷史學家想發掘的是明朝十三陵中的長陵,也就是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墓,但是由於長陵的挖掘難度很大,最終郭沫若決定先拿定陵練手,如果成功再繼續挖掘長陵,萬曆皇帝就這樣躺了槍,而朱棣幸運的逃過此劫數。

一九五六年五月,發掘工作正式開始,初期的發掘還算順利,考古人員成功的找到墓室的入口,進入墓室後,整個墓室金碧輝煌,各種珍寶,古玩字畫,綾羅綢緞,閃閃發光,然而由於這些寶物將近又300多年的歷史,墓室進入空氣後,各類字畫絲綢迅速的腐化,很多的文物由於當時技術不足,還來不及保護就已經破壞,且文物保護在工作也極其混亂。

皇帝與兩位皇后的三幅頂級楠木棺材,當時竟被當作垃圾直接扔掉。

各類珍貴的文物因為挖掘準備工作失誤被破壞,當時讓社會各界認識痛心疾首,都紛紛請求停止對明十三陵的發掘,但是郭沫若和吳晗並沒有吸取教訓,他們隨後又要求挖掘長陵,遭到了周恩來總理的立即否決。

萬曆皇帝定陵的發掘,促使各地都對古墓挖掘躍躍欲試,很多文物大省都有意開啟帝王陵墓挖掘計劃,一九六零年,陝西發現了乾陵(唐高宗、武則天陵墓)地宮,隨後呈報郭沫若,郭沫若當時興奮不已,因為他一直想一睹地宮內陪葬的王羲之《蘭亭集序》,於是郭又去遊說周總理,周總理則道:十年內不開帝王陵,乾陵最終躲過了一劫。

郭沫若當時與發掘乾陵一併提出的,居然還有秦始皇陵,都一併被周恩來總理拒絕。


想像當時定陵的挖掘已經失敗,以悲劇收場,如果按照郭沫若的挖掘計劃,加上當時國家文物保護技術的落後,何談挖掘乾陵,以及更複雜的秦始皇陵。

好在國家吸取了定陵教訓,中止了對帝王陵墓的發掘,從那時起,不主動發掘,成為了我國考古事業的基本決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想挖誰的墓被周總理拒絕?

提起郭沫若,除了風流才子名震江湖外,其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挖墳掘墓,尤其是對古代帝王的墓幾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解放後,身為中國科學院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郭沫若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