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刀法》決定中國古玉歷史重大變化與衰落之作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昆吾刀法,是周代留給後人的一種環琢玉的技法,它跟良渚文化玉器細線上的短斜紋痕與漢代雙鉤細月刀法一樣,已成失傳的工法,因而也給後人留下了不知其為何狀的謎。
自明清兩代到民國初年,乃至當今,一些大玩家玉論家都言及昆吾月,到底昆吾刀是什麼樣?昆吾刀琢飾的線紋什麼徵狀?昆吾刀法有什麼持征?這些問題並未解答,的確需要玩家們,古玉研究家們研討,破解其址。
明代屠隆《文房器具箋,印章》曰,古玉章用力精到,篆文筆意不爽絲髮,此必昆吾刀刻也,即漢人雙鈞碾玉之法,亦非後人可擬。
此文是說.只有昆吾刀琢玉,才能達到精到,一絲不苟的程度,可見昆吾刀是一種銳利、操作自如,便於精工細作的琢玉工具,昆吾刀法與漢代雙鉤碾玉法有相似之處。
但不應將昆吾刀法與漢代雙鉤碾玉法相等同。
劉心瑤《玉紀補》曰,秦漢琢工粗,多陰紋、有細如髮而精巧絕倫者,乃昆吾刀所刻,世罕有之。
從此文可知,昆吾刀是用以刻琢細如髮絲,精巧絕倫之品,因而世上罕有。
但是,把秦漢的細巧工歸為周代的昆吾刀工,亦頗失當。
談論昆吾刀最深入細緻,最為恰如其分的是《古玉辯》作者劉大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以石制玉時期,可稱最古,一變而為周之昆吾刀,再變而為漢之八刀。
」此言昆吾刀法,既有別於新石器時代刀法,也有別於漢八刀工法;「自晉魏以來,不見昆吾刀……自何時斷絕,吾亦不得而知也。
」此言昆吾刀法早已失傳。
接下來,他說,秦漢不及三代,六朝不及秦漢,唐宋元明不及六朝者,非玉之罪,刀工使然、今人不見昆吾刀,而以鋼刀刻玉,是無法追蹤前代的,此言昆吾刀法決定中國古玉歷史重大變化與哀落之作用。
他將晉魏以後玉品不及秦漢以前,其因完全歸結為昆吾刀法的失傳,未免有些過甚,但卻足可以言明,運用昆吾刀琢飾古玉.可以製作頂極之品,可以達到制玉頂峰。
劉大同對昆吾刀的強調。
足以表明此刀與其刀法在中國古代玉器發展史上特殊重要的作用與地位。
他在「昆吾刀之切玉」一節中說:「據所見周秦漢古玉,其刀工粗細不一,細者無論矣,粗者莫如漢八刀,而表現刀之快利,切玉如泥者,實千百中不見。
」從此文可見,他認為,只要切玉如泥,快利、不論粗細,均為昆吾刀所刻。
以上諸家觀點可歸納為六點:
①昆吾刀是快利、切玉如泥之銳器,製造精絕之玉器必昆吾刀:②昆吾刀用以刻琢紋飾細如髮絲之玉品,即細琢工必用之;③昆吾刀亦刻琢粗工,即粗線玉品:④昆吾刀之製品,世所罕見;⑤昆吾刀法極難,非後人可擬;⑥昆吾刀及其刀法,自魏晉已失傳。
筆者贊同這六點。
而劉大同之說,昆吾刀工包括粗刀工,即漢八刀工,不敢苟同。
因為,商周及秦漢及至以後各代玉品中均有大量粗刀工玉品,而且任何精緻的細工玉品,都有結合運用粗工或琢飾粗線的工法。
粗線尿玉,如漢八月,大萬闊斧,快利暢達,此粗工,漢前後諸代均有、並不是空前絕後之工法,而昆吾刀法卻是空前絕後的,其法如果不是極難操作,亦不會失傳。
昆吾刀的粗工與漢八刀的粗
工,是兩種迥然不同的兩個不同時代不同刀法不同特徵的工法。
漢八刀是琢刻的刀具在玉面上垂直作用產專生的粗陰線,溝寬,溝兩側斜下溝底,溝兩面的坡較陡,其截面為V形。
陰線溝槽的起端與終端的形狀,為犁尖破上之形,其平面圖似柳葉之尖,此種工法不只漢代獨具。
昆吾刀既然是周代普遍運用的制玉工縣、那麼周代玉器上的紋飾,無論粗工還是細工,都應是昆吾刀具所刻,都應是昆吾刀工;只不過此刀具有大有小,刀有寬有窄而已。
西周不同於商代的刀法:一面坡陰線琢法,兩個時代都運用,商代陰線上的斜坡,是先在玉面上開溝槽,然後在一側披上反覆加磨,壓低,磨出較寬的斜坡,這種斜坡,反覆琢磨的痕跡十分明顯,斜撥面高低不平,比較「破碎」。
而西周一面坡陰線上的斜坡,寬闊而平直,好似琢刀一次性琢出,流暢,連貴,斜坡面上的磨痕像始終如一。
西周的這種一面斜坡粗陰線的琢法,是琢刀與玉器面構成小千九上度的傾斜度在玉面上向前推進,傾斜度越大,陰線的斜坡越寬在陰線的一側,一次性琢出平直或圓轉的斜坡,這就是西周時代獨特的刀法,此刀法到戰國晚期、就逐漸被垂直的雙約陰線琢法所代替。
昆吾刀法,首先就應該指的是這種一面坡陰線的新式琢法。
因為,其一,這種琢法具有西周時代的獨特性。
其二,具有切玉如泥的快利特徵。
其三,平直——流暢、舒展:轉折——圓活靈動,曲度有致,狼跡有規律。
此刀法,非昆吾刀所不能也。
昆吾刀的另一種刀法,就是多家一致公認的細工琢法。
此昆吾刀所琢的細陰線,被認為世所罕見之工法、到底什麼模樣?
這就需要研究西周玉器上的精緻細陰線紋的特徵。
西周精小玉器上的陰線(陰紋),可以給人很多啟示、一條明線只有0.15毫米寬。
這麼窄的紋飾在三千年前能工工整整地琢在玉面上,簡直是難以想像的奇蹟;其深度,不像良諸文化玉品上細陰線的劃痕那麼淺,又不像漢代細陰線砣琢得那麼深,可以說既不深又不淺,銜接處、連續不斷,可見運作謹慎而緩慢,但刀鋒卻需要快利:其線寬窄均勻,深淺均勻,陰線溝底砣後留下的痕跡不明顯。
不像漢代細陰線溝底呈現起伏波浪狀,這除操作技術嫻熟施工認真而外,可能在鋒利刀具的尖端有控制深度的隔擋,或刀端部有微棱相隔,使刀刃不至於吃玉過深或過淺;方折或圓轉處,外側留有似扇骨形的斜弧紋痕跡,可以推知。
刀具運轉機動靈活。
從西周玉器上的細陰線中所得到的諸多啟示與推斷,可以說,周代的細陰線琢工是極高超極難工的一種絕世琢玉技法,可以說,秦漢以後這種工法就已失傳,以後諸代乃至當代尚無人可模擬,可以說西周細陰線碾琢工法,亦是所謂昆吾刀細碾法。
因為,西周除了一面坡陰線琢法與細陰線碾琢法兩種琢工以外,再無有被歷代公認的更為特味的琢玉工法。
因此,可以說,這兩種陰線碾琢法,應是一直迷惑後人三干餘年的昆吾刀法。
微信搜索【公眾號】(cangjia888)
中國古代玉器中的龍紋圖樣——中國玉文化
以往的歷史教科書,多次提到,中華民族的形成是歷次民族大融合的產物。 其實,只要細細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便可從中發現,其實中國文化內在便具有共性,比如石器時代或者說商周時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