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丹東一號」清代沉船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丹東一號」沉船遺址位於遼寧丹東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

為配合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的海洋紅港區基建工程,2013年11月,啟動涉海區域內的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工作。

2014年4月,通過物探與潛水調查確認了「丹東一號」沉船位置。

2014年8~10月,開展重點調查,清理出部分船體外輪廓。

為進一步確認「丹東一號」沉船的具體性質和內涵,2015年8~10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繼續組織實施了「丹東一號」沉船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項目。

由於遺址幾乎全埋於沙下,考古隊結合抽沙對船體進行了清理,並選擇遺物豐富、未有火燒痕跡的左舷前部,布設兩個小探方進行解剖性質的試掘,了解地層堆積情況。

截至本年度工作結束,共揭露出船體長度60餘米,寬9~10米。

船體外殼用鋼板構造,使用鉚釘連接,內墊木質船板。

沉船整體受損嚴重,穹甲板以上船體部位已無存。

艙內有過火痕跡,艏部、右舷、艉部均有火燒跡象。

此次調查共清理出水文物計60種150件,涉及船上構件、武器、個人物品等,另有60多枚清代銅錢。

其中,一枚魚雷引信位於艉部、十管加特林機槍位於舯部偏後、152毫米火炮彈頭位於左舷後部。

作者: 編輯:郭瑾

結合甲午海戰檔案、北洋海軍艦船製造檔案和海域當地人的口述史料初步判定,「丹東一號」沉船應為致遠艦。

考古發現的沉艦穹甲結構、方形舷窗、魚雷引信、11毫米十管加特林機槍、152毫米口徑炮彈、帶有「致遠」文字款識的制式餐具等,則為判定其為致遠艦提供了確鑿證據。

2015年11月4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京召開專家論證會,與會專家通過仔細論證,一致同意「丹東一號」沉船為北洋水師致遠艦的結論。

「丹東一號」沉船調查項目歷經2013~2015年三個年度,在廣泛收集甲午海戰檔案史料基礎上,考古隊運用多波束、磁力儀等海洋物探設備,按照水下考古操作規程開展調查,最終在黃海北部丹東海域發現並確認了清北洋海軍致遠艦,這是近年來中國水下考古的一項重要成果,為中國近代史、甲午海戰史和世界海軍艦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考古實物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